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三)积累与运用:7次
“积累与运用”由温故知新、语海拾贝、点击成语(开心一刻)、口语交际、习作百花园、自主阅读园地、综合性学习七部分组成。其各部分的意图为:
1.温故知新——领悟规律与方法
2.语海拾贝——积累丰富的语言
3.点击成语——理解词语来源与意义
(开心一刻——体会语言的幽默)
4.口语交际——促进学生口头表达
孩子们的想像是丰富的、神奇的、诗意的,教科书就是要激发他们的审美想像、培养其创新的思维。《夹竹桃》(83、84页)中,作者北京大学季羡林教授述说的是对夹竹桃的美好回忆,文中的想像非常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平凡的夹竹桃之所以让人留恋和回忆,并非是它有着什么惊人之处,仅仅是它在特定的时段引发过作者美好的想像,使他油然而生一种美好的情感。与其说是夹竹桃本身让人怀恋,不如说是这种由观看夹竹桃带来的想像和愉悦让人心醉。作者写“月光下的夹竹桃”尤其精彩(85页、86页)。夹竹桃,在人的眼里和心里可以幻化为“地图”、“水中的藻”、“墨竹画”。这些生动贴切的联想,富有童心童趣,能开启学生的想像力,丰富他们的生命体验,激发他们创新的萌芽。还有列夫·托尔斯泰的《七颗钻石》,这篇美丽的传说让学生们体会到小姑娘的美好心灵、母亲对女儿的挚爱,激发他们神奇而瑰丽的想像。
这三种类型的课文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展开,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纬度的相互交融和彼此渗透。
课文后的练习,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例如,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这是课标要求的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2页第2题:想想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通过思考,引导学生“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143页第3题:从棒玉米的故事中,你想到了什么,与同学交流。通过指导——引导——自学,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阅读积累,通过由“扶”到“放”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册教材供四年级上学期使用。它在保持前六册教材特色的基础上,选文更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内容安排上注意突出重点,加强整合;且有开放性和弹性;编写体例和呈现方式灵活多样,有新的突破。
一、教材内容安排及编写意图
本册教材由卷首语、课文、积累与运用、生字表四部分组成。
(一)卷首语
呈现在教材的首页,用简洁优美,富有童心童趣的话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1)精读课文着重落实《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如《秋天向我们微笑》(2~3页);
(2)批读课文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阅读要领,学会读书,着重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如《海滩上的雕塑》(11页);
(3)略读课文体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独立理解和运用,注意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如《礼物》(154页)。
3.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4.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
(五)综合性学习
1.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2.能联系已有知识,独立探究,摸索语言规律。
3.能在教师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
三、教材主要特色与教学提示
(一)在多元文化视野中,突出人文情怀与现代意识。
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以“放低起点、小步快进、激励自主、成功达标”为原则进行编写的。它从学生的认知心理出发,强调学生内心世界与现实生活的融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既注意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又注意吸纳与渗透世界先进文化,以体现语文教育的民族化与现代化的结合;它注意正确价值观与情感态度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以突出三个纬度的整合——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体现语文教育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2.关注人与自然,了解当代的现实生活。
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新课标要求凸显现代社会对学生的新要求。而了解人与自然,关注现实生活和时代精神,这是促使学生与时俱进,形成开放意识,健康成长的前提。本册教科书中的一些选文,可以说是帮助学生开启一扇通向人与自然,人与现实社会的窗户。它们力图将多样的现实图景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他们了解生活的丰富多彩,引导他们关注眼前这个无比美丽又极其复杂的世界,热爱大自然,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鼓励他们留意身边的社会和时代风貌,关注自然科学和注重环境保护。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增长见识,丰富个体的精神世界,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例如,《“空中霸王”的克星》(53页)、《那只松鼠》(57页)、《漂浮的山》(66页)、《哥哥的心愿》(116页)、《一个苹果》(174页)等。
2.认识汉字208个,其中217个会写。
3.有初步独立识字的能力,会使用字典、词典。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并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4.背诵4篇课文以及3篇课文里学生感兴趣或喜欢的段落。
5.习作百花园——感受习作快乐
6.自主阅读园地——激发阅读兴趣
7.综合性学习——培养综合素养

(四)附表
1、认字表(208个)
2、写字表(217个)
二、使用本册教材应达到的学习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二)课文:共7个单元(33篇课文)
1.单元主题与意图大致为:
(1)儿童生活——审美熏陶
(2)人物故事——文化教育
(3)科技环保——关注自然
(4)风景名胜——热爱自然
(5)美好品行——尽责奉献
(6)哲理世界——开启智慧
(7)革命情怀——爱国爱民
2.课文类型与意图:
课文分精读课文、批读课文和略读课文。
1.贴近儿童心理,激发儿童的审美情趣。
选文内容贴近儿童的经验世界,重视儿童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激发他们丰富的想像力,从而培养他们健康、独特的审美情趣。选文力图以儿童易于接受的语言和方式,诉说让人感动的故事、让人难忘的体验以及心灵的激荡。这些表述出来的体验和经历,是儿童能够理解的,是符合他们思维习惯和想像方式的。例如:《秋天向我们微笑》(2页)、《海滩上的雕塑》(11页)、《一颗小豌豆》(15页)、《金蝉脱壳》(21页)、《失去的一天》(106页)、《一幅难忘的画》(126页)、《哥哥的心愿》(116页)等。
(三)习作
1.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有写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
3.注意表现新奇有趣、印象深刻、深受感动的内容。
4.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写作的快乐。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
2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