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题(案例分析题,20分)姜宝,男,1983年6月出生,技校毕业,赋闲在家,非常渴望找到工作,但由于其智力水平有限,性格内向、不善言语,有了就业机会也经常因面试时无法从容应对考官的提问而被淘汰。
他平时很少出门与朋友来往,社交圈比较狭小,除了偶尔在家看球赛、打游戏机之外并无太多兴趣爱好。
姜宝为人忠厚老实、做亊勤恳踏实,但碰到困难就会失去耐心与信心;有时脾气倔强、态度固执,常因琐事与父母发生争吵。
问题:1.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分哪几个阶段?2.试析上述案例中服务对象存在的问题。
3.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服务目标与计划。
【参考答案】(P12、44)1.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包括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和结案6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工作任务、内容和技巧。
2.上述案例中的姜宝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生理性问题:自身智力水平有限。
(2)生存性问题:急需劳动就业。
(3)心理性问题:自信心差,社交能力弱。
3.服务目标与计划:(1)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通过电话、上门等形式,定期与服务对象及其外围系统沟通,赢得服务对象的信任与合作。
(2)通过让服务对象参加各类社区活动,引导他多走出家门、接触社会,从而改变服务对象的内向性格,不断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其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通过区职介所、街道劳动服务所、居委会就业援助员、网络等多种渠道,为服务对象提供就业信息,鼓励他出去面试,并做好相应的面试方法指导,提高其就业成功率。
(4)服务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整合一切社会资源,让服务对象顺利融入社会,实现社会参与。
第二题(案例分析题,20分)某社区里老街坊、老邻居多,老党员也不少,邻里关系比较融洽。
该社区老龄化程度较高,6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19.5%,而且高龄老人数量较多。
社会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一些老人年老体衰,行动不便;一些老人没有退休金,生活困难;一些老人经济条件虽好,但子女不在身边,时常感到孤独寂寞;一些老人反映社区文化活动太少,缺少展示才艺的舞台;一些老人被家人忽视,甚至受到虐待,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针对以上情况,社会工作者拟订了一个社区老人服务计划,内容包括:一是协助贫穷老人获得经济补助;二是请青年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照顾。
问题:1.该服务计划满足了老人的哪些需求?还有哪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2.如何构建社区支持网络来满足该社区老人的需求?【参考答案】(P135~136、140)1.案例中所呈现老人的需要包括:健康维护(一些老人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经济保障(一些老人没有退休金,生活困难)、就业休闲、社会参与(一些老人经济条件虽好,但子女不在身边,时常感到孤独寂寞;一些老人反映社区文化活动太少,缺少展示才艺的舞台)、安全保障(一些老人被家人忽视,甚至受到虐待,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等方面的问题。
上述案例中提到“社会工作者已经拟定了一个社区老人服务计划,内容包括:一是协助贫穷老人获得经济补助;二是请青年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照顾”,这仅仅是满足了经济困难的老人的物质援助和行动不便老人的照料需要;而其他老人的精神慰藉、发挥余热、亲情满足及权益保障方面的需要尚未得到满足。
2.构建社区支持网络来满足该社区老人的需求,应该做到:社会工作者急需挖掘社区的资源,运用专业方法为老人搭建服务平台,包括:(1)联系社区民警及司法部门,为老人提供法律咨询及援助。
(2)联系社区组织,运用社区资源,开展老人兴趣小组、举办文化康乐活动。
(3)鼓励低龄行动方便的老人参与社区服务,组织老人义工队伍,发挥老人余热。
(4)开展社区孝心行动,搭建亲子服务平台,鼓励老人子女参与关心长者行动等。
(5)最终建立老人的自助互助网络、邻里互助网络、社区紧急支援网络、老人家属支援网络。
第三题(案例分析题,20分)18岁的中学生林某因一念之差偷了别人的东西,被青岛市南区法院判了缓刑,他以到社区做义工的形式改过自新。
目前,青岛市南区法院在湛山街道办事处成立了义工工作站,20多名被判处缓刑、管制等非监禁刑的少年罪犯将陆续被安排到社区里,从事到养老院照顾老人、打扫卫生、清理小广告、搞社区绿化等工作,在劳动中改过自新。
每个少年犯每个周末至少做4个小时义工,1年刑期内要做满96个小时。
问题:1.请用“社会—心理”视角分析此案例。
2.从个人、小组、社区三个层面分析在此案例中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简要策略。
【参考答案】(P222、226~228)1.案例分析。
“社会—心理”视角是一种将服务对象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同其生活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考虑并开展工作的理论观念。
矫正成效的大小,既取决于矫正对象自身的努力,又受制于社会环境的影响。
传统的将犯罪青少年监禁起来的刑罚,容易使他们在监狱环境中受到犯罪观念和行为的交叉影响,不利于他们改过自新,而社区矫正将犯罪靑少年放在正常的社区环境中,通过进行社区矫正,帮助他们形成正常的心理素质和人格尊严,为他们今后正常地参与社会生活打基础。
2.介入策略。
(1)个案辅导。
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个案辅导的方法,采用行为修正、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等缓解林某的心理压力,纠正林某的偏差行为。
(2)小组活动。
社会工作者可以组织与林某有相似处境的青少年开展治疗小组、成长小组和社会化小组等,帮助组员改善认知、纠正偏差行为、提升自我意识、发展人际交往能力、挖掘自身潜能以适应社会生活。
(3)社区工作。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开展社区教育,培育社区居民接纳、尊重矫正对象的意识和习惯。
第四题(案例分析题,20分)陈某,男,36岁,小学五年级时因被怀疑偷同学的东西,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讥笑,回家后又不容分说被父亲打骂,自此心情一直很压抑,脾气也很古怪,有时遇到很小的事情就表现出情绪暴躁,生怕自己受委屈吃亏。
28岁时经人介绍与梁某结婚。
几年后,因为夫妻关系不好离异。
离异是梁某主动提出来的,她说陈某疑心很重,老是怀疑周围的人看不起他,夫妻之间几句不经意的玩笑话,常常被他错误理解为是对他的侮辱。
他往往大动干戈,动手打人,而且每次出手很重,几次把她打伤,亲戚朋友劝了若干次都不起作用,无法忍受,只得离婚。
离婚后留下儿子小力归父亲陈某抚养。
这时的陈某没有固定工作,靠用摩托车载客维持家庭生活。
他自己省吃俭用,对儿子生活上很关心照顾,尤其对儿子的学习方面要求很严格,特别是当儿子考试成绩不好时,常常毒打儿子,这使得儿子十分害怕父亲。
有一次,邻居听到小力的哭叫声跑了过来,把孩子从拳打脚踢中拉了出来,孩子身上多处是伤,在邻居的劝说下才送往医院。
陈某一直不承认自己打儿子有什么过错,因此这种情形在未来还有可能发生。
问题:1.什么是家庭社会工作?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作为家庭社会工作者,请对陈某的问題进行分析。
3.作为家庭社会工作者,你认为你该如何作出干预,请列出简要的干预要点。
【参考答案】(P278、288~289、293~294)1.家庭社会工作是指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帮助家庭解决面临的困难,发挥家庭的社会功能,以满足所有家庭成员的发展和情感需要的专业服务活动。
家庭社会工作在我国的主要内容是:家庭的求助和帮扶、改善家庭亲子关系的服务和改善夫妻关系的服务。
2.通过案例,我们发现陈某的问题大致如下:(1)个人方面:性格压抑、脾气暴躁、情绪不稳定且自尊较低。
(2)家庭方面:对待妻子行为粗暴,并进而导致夫妻离异;在教养孩子方面缺乏能力与技巧,只会使用打压的方式来进行教育。
(3)生活方面:无固定工作,且收入较低,在承担抚养家庭时显得力不从心。
3.对于案主陈某可以采取如下的辅导策略:(1)通过心理测量表的使用,正确评估案主的心理状况。
(2)深入访谈,和案主一同分析和寻找问题的根源,寻求处理个人心理问题方面的辅导策略。
(3)处理案主对前一段婚姻的情绪反应,适应离婚后单身带孩子的生活。
(4)建议案主参加讲座或辅导,或与孩子的老师联系,学习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方法。
(5)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查看案主是否符合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如符合,协助其申请,以实施家庭救助。
(6)处理案主与儿子的关系协调,即处理孩子和父亲之间的亲子关系。
(7)建议案主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以增强个人的就业能力,寻找稳定的工作。
第五题(方案设计题,20分)假如你是儿童医院的医务社会工作者,看到很多患有白血病儿童的家长整日愁眉苦脸,身心俱疲。
问题:怎样应用小组工作方法对这些有需求的家长进行服务?【参考答案】(P359~360)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白血病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患病者大多有生命危险。
白血病患者的家长有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但一般并不认识其他的患病儿童家长,支持系统较为缺乏。
在长期的孤军奋战下,家长容易情绪失控或低落,影响身心健康,也影响对患者的照顾及继续自己的生活。
但对于有着相同经历的人来说,在一起沟通、倾诉,不仅可以互通信息,更重要的是可以彼此宣泄、安慰和支持对方,彼此给予力量继续前行。
对于患有白血病儿童的家长而言,有着极大的需要通过支持网络去疏导情绪,获得力量。
基于以上分析,家长可能存在以下的问題:(1)缺乏相关医学知识。
(2)焦急、担忧的情绪需要宣泄。
(3)精神压力大。
那么,家长可能存在以下需求:(1)获得相关医学知识的需求。
(2)及时处理负面情绪的需求。
(3)缓解压力,获得支持的需求。
2.方案设计:针对以上分析,医务社会工作者可以在医院内开展一个“白血病儿童家长小组服务计划”的互助小组,方案如下:(1)小组名称:“有你有我”互助小组。
(2)小组目标:给组员提供认识其他有相同经历的家长的机会,帮助家长们疏导情绪压力,互通相关信息,达到互相支持的目标;帮助组员了解相关医疗知识及照顾患儿的护理知识等。
(3)小组性质:治疗性、互助性、教育性小组。
(4)拟定小组成员人数:10人。
(5)小组成员招募方法:以医生推荐、张贴海报等形式,并组织面谈甄选以确定适合的组员。
每次约一个半小时,每节小组工作的计划包括每节小组的日期、时间、地点、目标、内容和形式、工作员的角色、人力和物质资源等按计划进行小组内容;件处理;每节活动后进行评估反思活动过程、目标达成,计划小组结束后的跟进事宜4.方案评估:(1)小组过程评估。
由小组成员填写评估表,在小组结束后填写。
(2)小组成员满意度评估。
由小组成员通过问卷、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评估。
(3)社会工作者的小组评估报告,结合以上两个评估结果和督导指导意见对小组过程、成效进行反思、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