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免疫学]固有免疫及其应答

[免疫学]固有免疫及其应答


2.识别非HLAⅠ类分子的活化性受体
1、NKG2D
NKG2D
表达:NK细胞
作用:与DAP-10结合发挥作用
DAP-10 SS
配体:MICA,MICB
(MHC I类链相关的A/B分子,主
要表达在癌细胞表面,正常组织细 胞表面缺失。)
+ITAM NKG2D结构示意图
2、自然细胞毒性受体(NCR)
包括NKp46、NKp30和 NKp44,均为免疫球蛋白家族成员, 在KIR/KLR丧失功能时发挥作用。
KIR2D和 KIR3D
KIR家族受体
DAP12
DAP12
ITIM KIR2DL KIR3DL 抑制性受体
KIR2DS
ITAM KIR3DS 激活性受体
ITAM
(2)杀伤细胞凝集素样受体(KLR)
由Ⅱ型膜分子CD94和NKG2家族成员通过二硫键组 成异二聚体。 • CD94/NKG2A:抑制性受体(含ITIM基序)。 • CD94/NKG2C:活化性受体,结合DAP-12同源二
噬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 及特点。 了解固有体液免疫分子及其主要作用;固有免疫 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皮肤与粘膜
屏障结构
血-脑屏障 血-胎盘屏障
防御素 补体 溶菌酶 细胞因子等
天然免疫
(固有性免疫或
免 疫
非特异性免疫)
效应分子
效应细胞
获得性免疫
(适应性免疫或 特异性免疫)
吞噬细胞 NK细胞、NKT细胞 γδT细胞、肥大细胞等
聚体分子(ITAM)。
DAP12
ITIM
ITAM
KLR
KIR和KLR的作用及其意义
正常:自身细胞HLAⅠ类分子表达正常
抑制性受体起主导地位,抑制>活化
异常:病毒感染靶细胞和肿瘤细胞表面HLA-I类分 子表达下降或缺失,抑制性受体因无配体结合而 丧失负调控作用,此时,活化性受体即可发挥作 用,从而杀伤病毒感染靶细胞和肿瘤细胞。
O OHH2O2
1O 2
杀 灭 细 菌
过氧化物歧化酶(SOD)
CGD patient with
skin infections
慢性肉芽肿
病因:NADPH氧 化酶缺乏
②反应性氮中间物系统(RNIs系统) :
指吞噬活化后产生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生成NO产 生杀菌作用的系统。 NO对细菌和肿瘤具有杀伤和细胞毒作用.
脂多糖(LPS)-G-菌;磷壁酸-G+菌
配体
磷酯酰丝氨酸-凋亡细胞 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
病原体的识别和清除
功能
陈旧红细胞和凋亡细胞的清除
动脉粥样硬化:泡沫样细胞的形成
粘附于人造基质
Toll样受体
TLR均为Ⅰ型跨膜受体,其胞膜外段富含亮氨酸的重复序列, 而胞内段则与人IL-1R胞质区结构相似,称为TIR结构域。
过与相应细胞因子结合而使巨噬细胞活化。
模式识别受体(PRR)/ 非调理性受体 A、甘露糖受体(MR) 甘露糖、岩藻糖
B、清道夫受体(SR) LPS、磷壁酸、磷
识 别 方 式 脂酰丝氨酸
C、Toll样受体(TLR)肽聚糖、脂蛋白、
酵母多糖 调理性受体 细胞因子受体 Fc受体、补体受体
MCP-1R、 MIP-1α/βR、 IFN-γ、MCSF、GM-CSF受体
2. Fas与FasL作用途径 3. TNF-α与TNFR-Ⅰ作用途径
1.穿孔素颗粒酶途径
NK cell
• 穿孔素(perforin) 在靶细胞上打孔。 • 颗粒酶(Granzyme) 引起靶细胞凋亡。
NK cell
Target cell
2.Fas与FasL作用途径 3.TNF-α与TNFR-Ⅰ作用途径
• 大部分胞吐的方式排除胞外。
• 小部分形成抗原肽-MHC复合物。
巨噬细胞识别、清除病原体
识别
(1)PRR
甘露糖受体(MR) 清道夫受体(SR) TOLL样受体(TLR)
杀伤
消化、清除
溶酶体酶降解
(2)调理性受体
Fc受体和补体受体
1氧依赖性杀菌系统 ROIs 活性氧 RNIs NO 2.氧非依赖性杀菌 系统:①酸性 pH值 ②溶菌酶 ③防御素
2. 血-胎屏障
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的绒毛膜滋养层 细胞共同组成。 不妨碍母子间物质交换,可防止母体内病原体和
有害物质进入胎儿体内
妊娠早期发育不成熟。
第二节 固有免疫细胞
巨噬细胞、NK细胞 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
NKT细胞、γδT细胞和B1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
•残渣排出胞外
•小部分形成肽 -MHC复合物
(2)参与促进炎症反应
1、趋化作用 MIP-1α/β、MCP、IL-8。 2、促炎作用 IL-1 β、TNF- α、IL-6。
(3)杀伤靶细胞
1、直接接触,膜融
合释放溶酶体酶。
2、分泌TNF-α,诱
导病毒感染的细胞 和肿瘤细胞凋亡。 3、ADCC作用。
第十四章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

在机体早期抗感染 中发挥作用; 机体免疫应答的第 一道防线; 启动和促进适应性 免疫应答。

固 有 免 疫
吞噬细胞 物理屏障 化学屏障

适应性免疫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目的要求
掌握巨噬细胞的识别机制;NK细胞的表面识别受 体;NK杀伤靶细胞的作用机制。
熟悉组织屏障及其作用;固有免疫细胞的组成;巨
2.巨噬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一、清除、杀伤病原体 二、参与促进炎症反应 三、杀伤靶细胞 四、加工、提呈抗原 五、免疫调节作用
(1)清除、杀伤病原体 1) 氧依赖性途径
2) 氧非依赖性途径
1) 氧依赖性杀菌系统及其作用
①反应性氧中间物(ROI)系统 :2NADH氧化酶 吞噬 呼吸爆发 NADPH氧化酶
巨噬细胞介导的ADCC作用
靶细胞 死亡的
靶细胞
Mj 巨噬细胞
(4)加工、提呈抗原
(5)免疫调节作用
活化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 TNFα IL-1β IL-6 IL-12及IL-18
IL-10
巨噬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一、清除、杀伤病原体 二、参与和促进炎症反应
三、杀伤靶细胞
四、加工、提呈抗原
PRR主要有:
甘露糖受体(MR)
识别的PAMP:
甘露糖、岩藻糖 LPS、磷壁酸、磷脂酰 丝氨酸 肽聚糖、脂蛋白、阿拉 伯甘露糖脂酵母多糖
清道夫受体(SR)
Toll 样受体(TLR1-11)
甘露糖受体
结构:胞外区有
8个C型凝集素结 构域。
配体:细胞壁糖
蛋白、糖脂末端 的甘露糖和岩藻 糖残基。
清道夫受体
TLR2
TLR2和TLR4主要表达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表面。 肽聚糖、磷壁酸-G+菌
脂蛋白、脂肽-细菌和支原体
TLR2配体 阿拉伯甘露糖脂-分枝菌属 酵母多糖-酵母菌
TLR4
磷壁酸-G+菌 配体 HSP60 不直接识别LPS 功能 参与LPS活化信 号的转导
(2)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1)NKG2D (2)自然细胞毒性受体(NCR)
1.识别HLAⅠ类分子的NK细胞受体
(1)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 KIR)属免疫球蛋
白超家族成员,分为KIR2D和KIR3D两个亚类。 抑制性受体KIR2DL和KIR3D L,胞 浆区含有ITIM基序 活化性受体KIR2DS和KIR3DS,能与 胞浆区带有ITAM基序的DAP-12共价 结合获得转导活化信号的能力
五、免疫调节作用
二、树突状细胞
•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因有许多分
枝样突起而得名,数量少,但分布广泛。
• 根据来源分类:髓样DC和淋巴样DC。
三、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 NK)
• NK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熟后分布
于外周血和脾。
一、吞噬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 吞噬细胞
(大吞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
(小吞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
• 中性粒细胞,占血液白细胞总数的60-70%。
• 寿命短暂,但数量大,更新迅速。
• 对化脓菌较敏感。
LAD患者
单核吞噬细胞(mononuclear
来源与分布:
表皮棘层
phagocytes)
骨髓单核系干细胞 单核细胞
2)补体受体:补体裂解产物C3b和C4b 的桥梁作用
⑵ 补体受体:补体裂解产物C3b和C4b的桥梁作用
(4)细胞因子受体
趋化因子受体: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受体(MCP1R)、巨噬细胞炎症-1α/β受体(MIP-1α/βR), 在相应趋化因子作用下,可募集至感染或炎症部位。
细胞因子受体:IFN-γ、M-CSF、GM-CSF受体,通
NK细胞
TNF-α TNFR-Ⅰ
靶细胞
凋亡
2.Fas与FasL作用途径 3.TNF-α与TNFR-Ⅰ作用途径
NK细胞
TNF-α TNFR-Ⅰ
靶细胞
凋亡
(二)NK细胞活性的调节
1.识别HLAⅠ类分子的NK细胞受体
(1)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 (2)杀伤细胞凝集素样受体(KLR)
2.识别非HLAⅠ类分子的活化性受体
TNF TNF
Nitric Oxide
2)氧非依赖性途径
①酸性pH值 3.5-4.0 ②溶菌酶 破坏G+菌胞壁肽聚糖 ③防御素 由阳离子蛋白和多肽组成,可在细 菌脂质双层中形成“离子通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