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快乐生活激情工作”的理念快乐前行厦门市松柏小学郭淑静从教22年的我,不管社会怎么变迁,不管周遭的同学、同事或改行或会出国,可我却心如磐石,不为之所动。
因为我宁愿守侯着教育这一方净土,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奉献者自己的光和热。
我想,守侯也是一种忠诚吧!焦裕禄同志带病坚持治理沙漠,是对兰考人民的忠诚;医生操持手术刀,一站就是几个、几十个小时,是对病人的忠诚;边防哨守的同志长年累月坚守自己的岗位,是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教师甘于清贫,兢兢业业是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
”也许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去追求人们眼中更宏伟、更显赫的职业,但我却认为平凡也是一种伟大。
试想,如果大家却去当白领、蓝领,当官掌权都想着高薪俸禄,那么街道的落叶、生活垃圾谁来清理,城市保洁、美化工作谁来承担?其实,职业只是社会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
当每个人都忠于自己的职责,爱岗敬业,我想,每个人都能寻找到自身的价值。
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师范毕业后,我一直没有离开教坛。
虽然有几次改行的机会,我都放弃了。
我常希望想和某些特殊行业相比,教师可能永远是清贫的。
但是,我们承担着传承文明、开启未来的历史重任,我们的精神是富有的,充实的。
尽管我们还年轻,但我们不张狂。
我们平凡但不庸俗。
吟李杜,论平凹,谈古今,记诗画;似雁来雁去般飘逸自然。
此时的我们,宠辱皆忘,富贵全无。
既不会因不能扶摇九天而懊悔,也不会因无力气贯长虹而叹息。
我们用年轻的心、年轻的梦,撒播着所以的爱、所有的情,在两袖清风的氛围中,用粉笔开启心灵的思索,用教鞭赶走世俗的偏见;视飞蛾为楷模,引蜡烛为知己,无怨无悔地走自己的路,用一颗恬静的心,守侯着教育这方净土,抒写自己的青春情怀——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22年来我始终保持研讨的心态走在教改的最前沿,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对孩子们的一份负责,“教良心书行菩萨道”我会一直守候教育这片净土。
没有出现职业,不仅仅因为自己有一颗坚定的内心,一颗忠诚于教育的爱心,还和良好的外部环境息息相关。
因为我一直在厦门思明区任教。
思明教育是走在全国教改的前沿,而卧所在的所在的厦门市松柏小学目前正在积极创建特色学校,“快乐发展”已被确立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学校对教师的培养提出了“快乐生活激情工作”的指导思想。
因此学校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究摸索教师快乐成长的策略,让全体教师能“激情生活,快乐工作”成长为创新型的教师,让教师客观地认识自己,科学地设计自己,及时地反思自己,有效地调整自己,勇敢地超越自己,使教师努力成为特色校创建的顶梁柱。
针对影响本校教师快乐成长的因素进行探究并寻求对策。
做了有益的探索:1.创设亲情和谐的管理制度,缔造教师温馨的心灵港湾教师是“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的守护者。
教师与学校的关系是鱼与水的关系,学校牢固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理念,对教师进行贴心的人文关怀,既支持教师的工作,又关心教师的生活,既关注教师的职业成长,又关心教师的心灵需要,为教师的成长提供足够的“精神福利”,以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从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
许多鲜活的案例与专家的理论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里人有尊重的需要,巴浦洛夫的情绪论、泰勒*彭斯彭的驱力说都告诉我们教师受尊重、身心愉快就能迸发出无限的活力,就更乐于沟通交流学习及接受挑战。
因此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创设了一系列的亲情化管理制度,老师们逐渐对学校产生强烈的情感依赖和归属感。
1)节假日短信问候制度:每逢节假日,教师生日、教师节、中秋节、重阳节、元旦、春节等各种大小节假日,甚至是冬至这样的节气时间,校领导一定会给全体老师发一条温馨的短信,表达节日的问候与关怀,提醒老师注意身体,并祝老师及家人节日快乐。
简短的语言,轻轻的问候,必然带给老师心头暖流涌动。
2)新教师家访制度:只要有新教师的加入,校领导定会在开学一个月之内进行家访。
通过与新教师及其家人的交流与沟通,了解教师的家庭状况和性格特点,同时让教师的家人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使家人在工作上给予新教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3)“主题文化”办公室制度:2012年2月,学校开展“主题文化”办公室评比活动,给予各个办公室一定的经费,让老师们自行设计、布置办公室,并进行交流评比。
如今,一间间充满和谐味、工作味、学习味、研究味的办公室,俨然成为老师们的“快乐之家”。
它不仅成为了教师们上班时间的主要活动场所;教师学习、研究、工作与交流经验的场所;而且是学生与教师联系,共同成长的场所之一;是教师与家长沟通,探讨教育之道的场所;更是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重要阵地。
置身于这样温馨、高品位的工作环境中,办公室管理制度,必然成为老师们自觉遵守的准则。
2012年3月17日•厦门商报•第A02版•要闻栏目,刊登了我校《小学另类竞赛打扮教师办公室》的报道。
以下的这一组数据也可以显示出这三年来学校针对“人文环境”这个因素所做的努力。
校园文化建设投入86万操场改造投入40万升旗台主席台建设投入24万。
监控设备改造10万。
两间电脑教室改造38万。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入27万,其中还有11套电子白板。
这些显性的改造让校园环境焕然一新,让教学资源更丰富,也让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此外在细节处,也做了努力,如每间教室专门配备了个性化的讲台收纳盒与伸缩式教鞭,单这两项细节化的努力也花费了1728元。
4)教师办公室形象制度:继“主题文化”办公室评比活动之后,学校相继推出教师办公室形象制度,提醒老师们在办公室办公期间,注意自己的着装、言行、工作状态等,为自己及他人共同营造一个舒适、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5)“悦读品味书香”活动2012年3月,学校提出了“悦读品味书香”读书行动,并给全体教师赠书。
读书行动要求老师多读书。
首先要多读“打底”书。
如多读文学名著,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读哲学、教育学心理学著作,可以帮助掌握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的一些原理。
二是常读“时令”的书——即一月一期反映教研动态、课改成果的各种杂志和相关报纸。
并安排老师们在每周五下午全校教师例会的前10分钟进行交流分享。
2.推行营养健康的生活理念,关注教师的身体健康教师的工作是辛苦忙碌的,每天高密度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严重透支着教师的身心健康,长期用嗓多度引发的慢性咽炎,长期伏案备课批改作业导致的肩颈疼痛,长时间站立引起的静脉曲张腿脚肿胀,长期饮食没规律造成的胃肠道功能紊乱等,校领导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为此,学校推行了为全校教师准备营养早餐,分发餐后水果,成立教工健身俱乐部等重要举措。
1)提供营养早餐、餐后水果我们学校有不少教师,早晨经常来不及吃早饭便来上班,特别是班主任及住家较远的老师,一大早就要往学校赶,紧接着是一个上午紧张辛苦的工作,给教师身体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
校领导经过深思熟虑,决定给全体老师提供免费的营养早餐。
此外,考虑到学校老师坐班制,在校工作时间较长,长期的用嗓过度,导致教师的职业病——慢性咽喉炎,困扰着绝大多数老师,学校决定给每位老师每天分发一个水果。
这一举措自2012年9月实行以来,受到全体教师的欢迎。
2)成立教工健身俱乐部2012年4月,厦门市松柏小学教工体育健身俱乐部的成立,给校园带来了勃勃生机。
该俱乐部的活动宗旨是:运动、健康、快乐,倡导“健康第一”的理念,搭建体育健身平台,促进教师身心健康。
俱乐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乒乓球、羽毛球、篮排足球、健步慢跑、健美操、瑜伽、广场舞和户外爬山运动等。
俱乐部的各项活动有制度保障,有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有定期特色项目的培训和竞赛活动。
俱乐部的成立,对于丰富教师的文体生活,提高教师身体素质,鼓励教师们走出办公室,走出教室,积极加入到健康锻炼中去,从而引导老师们健康快乐工作、生活。
3.筹划专业培养“三大工程”,搭建教师成长梯度平台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以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教师业务越来越高的要求,让教师自信地面对自己的工作,无疑是塑造“快乐教师”的关键。
为了促进学校研究性、学习型、创新型教师群体的形成,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需求,学校在教师培养上,给不同层次的教师搭建舞台,以实现教师的梯度发展。
学校为教师多搭舞台、多设赛场、多创机会,使每一位有特长的教师都有机会去展示自己,促进教师能力的提升形成。
通过个性化的活动,促进教师个性潜能的健康和谐发展,培养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
在学校里一直有着一系列稳定系统的活动作为教师成长的载体,每一活动都有适应的教师群,每一活动都能使教师在当中锤炼收获。
如从入职的年青教师到稳定成熟期的中年教师及业有专长的学术型的教师都有相配套的活动,具体是:1)名师工程发挥示范引领“名师工程”名优教师是学校办学质量、办学品位的保证。
“名师工程“一直是作为学校的一项长期重点工作来抓,至今已进行了四轮的“名师工程”竞聘活动。
我校的名师工程,评聘“首席教师”、“明星教师”、“教学能手”和“教学新秀”,帮助老、中、青教师树立追求与奋斗的目标,从而引导不同层次的教师更好地成长,形成良好的人才梯队。
“名师”这一称号,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个工作岗位。
获得区“骨干教师”以上称号的老师方可参加“名师”竞聘,名师应聘后,必须根据各自应聘称号的相应职责和自己的素质基础认真制定成长计划与履职计划。
通过示范课、业务知识讲座、与年轻教师结对子、指导开课、参与听课评课、开展课题研究、撰写成长心得和科研论文等多种方式,实实在在地落实履职承诺。
通过“名师”的带教和引领作用,影响和带动青年教师尽快成长;青年教师的成长也起到长江后浪推前浪的作用,让中老年教师有不断成长的紧迫感,以此形成良性循环,可见这三个活动是紧密相连的,它们为创新型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载体,有效地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曙光工程重在提升自我“曙光工程”的成员为学校的中坚力量是很多属于成熟稳定型的中年教师,具有一定教育教学经验,立足岗位,开展各类竞赛与评比活动;鼓励并倡导自学与进修;选送部分教师进行在职培训。
学校为这批教师搭建舞台,铺设通往名师之路,发现、鼓励、培养他们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建设特色学校的主力军。
曙光工程更关注进入发展阶段的教师如何扎实发展、稳步提升,如何形成独立开展研究能力。
像这样的教师,学校除了配备优秀的导师之外,同时积极地邀请区教研员担任他们的业务导师,现在已有7人与区教研员签订带教协议。
以期让这些教师掌握更多的课堂教学技巧,具备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的能力。
3)青蓝工程助力快速成长针对青年教师多、可塑性强、成长愿望强烈的特点,开展了“青蓝行动”。
“青蓝行动”,其寓意就是培养年轻教师,让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对青年教师进行有计划的重点培养,目的在于充分挖掘青年教师潜能,为松柏教育的发展提供合格的师资,为我校“名师工程”人才的培养提供后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