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第一篇: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教学时数:2学时课题:§3-2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教学目标:利用正投影特性掌握三视图的投影及对应关系。
教学重点:三视图的方位关系、对应关系及投影规律。
教学难点: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教具:木模、挂图、板图教学步骤:(引入新课)(讲授新课)§3-2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一、三视图的形成物体是有长、宽、高三个尺度的立体。
我们要认识它,就应该从上、下、左、右、前、后各个方面去观察它,才能对其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图3-4所示的是四个不同的物体,它们只取一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如果不附加其它说明,是不能确定各个物体的整个形状的。
要反映物体的完整形状,必须根据物体的繁简,多取几个投影面上的投影相互补充,才能把物体的形状表达清楚。
为了准确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我们选取互相垂直的三个投影面。
1、三投影面体系三面: 正立投影面:简称正面用 V 表示水平投影面:简称水平面用 H 表示侧立投影面:简称侧面用 W 表示 OX轴:V面与H面的交线。
OY轴:H面与W面的交线。
OZ轴:V面与W 面的交线。
OX轴、OY轴、OZ轴的交点为圆点。
2、三视图的形成:(1)三视图主视图:正面投影(由物体的前方向后方投射所得到的视图)俯视图:水平面投影(由物体的上方向下投射所得到的视图)左视图:侧面投影(由物体的左方向右方投射所得到的视图)(2)三视图的展开规定正面保持不动,水平面绕OX轴向下旋转900,侧面绕OZ轴向右旋转900。
二、三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1、位置关系: 主视图在上方,俯视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左视图在左视图的正右方。
2、投影关系: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度和高度。
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左视图反映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主、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同样长度(等长)。
主、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同样高度(等高)。
俯、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同样宽度(等宽)。
归纳:主视、俯视长对正(等长)。
...主视、左视高平齐(等高)。
...俯视、左视宽相等(等宽)。
...3、方位关系:主视图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左、右方位。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前、后、左、右方位。
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前、后方位。
(巩固练习)1、说出三视图的位置关系、投影关系。
2、看视图判别对应方位关系。
(课堂小结)1、三视图的方位关系2、三视图的三等关系3、三投影面体系的组成(作业布置)课堂作业:课后作业:P17 3-1-1 ①②、P18 3-2-1 ①② P19 3-3-1 ①② 习题集习题集第二篇:《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教案《机械制图》之《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教案《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教案教学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王幼龙主编的《机械制图》教学目的:理解三视图的形成过程熟练掌握三视图与物体方位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三视图的投影规律掌握三面投影图的画法教学手段:实物演示、多媒体手段教学重点: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教学难点:三视图的形成过程、三视图与物体方位之间的关系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老师:袁文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A:上次课我们学习了两大投影方法,首先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学习了哪两大投影方法?(用多媒体课件展示)1:中心投影法(特点:投影光线汇交于一点,优点是绘制的图形立体感较强,缺点是得到的投影不能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2:平行投影法(又分为两类A:斜投影投射线与投影平面成一定的角度B:正投影投射线与投影平面垂直优点是正投影法得到的投影能够表达物体的真实形状和大小,具有较好的度量性,绘制也较简便,故工程制图上采用正投影。
)B:用正投影的方式对物体进行单一平面的投影,所得到的物体的三大投影特性是什么?(用实物模型进行直观演示)1:真实性当物体的某一个表面平行于被投影面P时,物体上的该平面在投影面P上反映真实性2:收缩性当物体的某一个表面倾斜于被投影面P时,物体上的该平面在投影面P上反映收缩性3:积聚性当物体的某一个表面垂直于被投影面P时,物体上的该平面在投影面P上反映积聚性二:激趣引入提问:1:用一面视图能否正确反映物体的完整结构形状?用事例否定(用多媒体课件展示)2:用二面视图能否正确反映物体的完整结构形状?用事例否定江苏省昆山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机械制图》之《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教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因为任何物体都有长、宽、高三个方向上的度量,所以一般情况下,要反映一个物体的完整结构形状,一般需用三视图。
三:新课1:三投影面体系的建立(用实物演示)为了准确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选取三个互相垂直的三个投影面。
正立投影面简称V面侧立投影面简称W面水平投影面简称H面V面与H面的交线为OX轴简称X轴 H面与W面的交线为OY轴简称Y轴 V面与W面的交线为OZ轴简称Z轴X、Y、Z三轴的交点称为原点,用“O”表示。
2:三视图的形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假设把物体放在观察者和三投影体系之间,(注意正放)用正投影的方法去观察得到的图形,我们称之为视图。
正面投影称为主视图水平面投影称为俯视图侧面投影称为左视图3:三视图的展开(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为了将立体的东西表现为平面的形式,我们将空间的三个视图展开。
V面不动,W面绕OZ轴向右旋转90度,H面绕OX轴向下旋转90度展开在一个平面上的三个视图称为物体的三视图。
4:三视图的关系及投影规律A:位置关系(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主视图在上方,俯视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左视图在主视图的正右方。
B:投影关系(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任何一个物体都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
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度和高度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度和宽度左视图反映物体的高度和宽度由于三个视图反映的是同一个物体,所以每两个视图之间必有一个相同的度量。
因此:得到主、俯视图等长“长对正”主、左视图等高“高平齐” 俯、左视图等宽“宽相等”三等关系反映了三个视图之间的投影规律,是我们看图、画图和检查图江苏省昆山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机械制图》之《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教案样的依据。
C:方位关系(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面视图中不仅反映了物体的长、宽、高,同时也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的位置关系。
从图3-8中,我们可以看出:主视图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左、右方位。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前、后、左、右方位。
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前、后方位。
应该注意,对于俯视图和左视图来说,凡是靠近主视图的一边(里面)是表示物体的后面;凡是远离主视图的一边(外面),是物体的前面。
这一点初学者要注意分析清楚,否则在看图、画图时易出现错误。
(用实物演示)5:在AutoCAD中画三视图(利用软件实行互动教学)为了保证:“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三等关系,打开正交模式,(双击左键)使ORTHO高亮显示,如图所示。
复习有关的命令line画线命令offset 偏移命令move 移动命令rectang 矩形命令erase 擦除命令cutting 修减命令boundary延伸命令物体主要的捕捉方式:在标准工具栏里有捕捉工具捕捉端点江苏省昆山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捕捉中点《机械制图》之《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教案捕捉交点捕捉圆心课堂例题:参照物体的立体图,根据二面视图,画出它的第三面视图课堂练习:参照物体的立体图,根据二面视图,画出它的第三面视图作业:P17 P18 P19 思考:怎样把作业上的题目在AutoCAD中画出它们的三视图。
江苏省昆山第一职业高级中学第三篇:《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教学设计《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三视图的概念;(2)掌握三视图成图原理及规律;(3)掌握三视图一般绘图规则。
2、能力目标(1)掌握简单的三视图绘制;(2)学会规范作图的方法和技能。
3、情感目标(1)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生产中各种机械零部件的形状,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的机械工程意识。
(2)通过学习中互联网搜寻与探究等活动,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三视图的成图原理和规律;(2)简单的三视图的绘制。
2、教学难点(1)三视图的成图原理和规律。
三、教学方法1、借鉴研究性学习的方法,通过丰富的互联网网络资源,学习三视图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自建三投影面体系,利用网络视频演示,观察体验、研究讨论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2、采用由简单机械零件三视图的画法入手,由简至繁,循序渐进,训练学生基本绘图能力。
3、采用自学辅导与教师讲授相结合;案例解说与实践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 1 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课题】(1)复习:投影法的概念——中心投影法、平行投影法(斜投影法和正投影法)。
(2)复习: 三投影面体系(3)苏轼《题西林壁》【教师活动】组织播放苏轼《题西林壁》网络视频,开展引导学生进入“从不同角度方位观察事物”的活动过程。
接着进入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投影法的概念。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活动状态,与他们共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总结,引导学生通过课本或者网络找到答案。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并展开讨论。
2、【新课讲授】(1)三视图的形成【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观察了前面的投影法视频的基础上,自己也同时要把握住学生对上节课投影法概念的掌握程度,重点提到正投影法,引出视图的概念;接着,通过网络视频,课件展示,在感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专业的术语表达三视图的概念,层层深入,帮助学生轻松的理解三视图的形成原理。
1)视图的概念:2)三视图的形成原理:【学生活动】学生主要是通过动画的教学视频,结合老师的讲解,并通过老师发放对应的教具模型进行实验演示,加深对三视图的理解。
视图演示活动主要是分小组进行,3-5人为一组,在老师的指导下,相互合 2 作,实验展示简单组合体的三个视图的形成过程。
(2)三视图的关系及投影规律三视图:为了确定物体的长、宽、高和结构形状,通常采用三个相互垂直相交的投影面(正投影面V、水平投影面H、侧投影面W)建立一个三投影面体系,再用正投影法将物体(所有面)同时向三投影面投影形成图形。
【教师活动】1)与学生一起讨论三视图的位置关系,方位关系,通过网络多媒体课件演示,总结三视图投影的规律。
2)我们老师一边讲解,一边在黑板上通过三角板和圆规规范地画出组合体的三视图。
一方面是让学生有新鲜感,开始引导学生如何看懂轴测图与三视图的联系,为今后的学习和作业打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
3)根据严格的机械设计绘图要求,通过简单的绘图步骤,通过“讲一步,画一段”的办法,帮助学生完成简单模型三视图的绘制,使学生养成细致的、严谨的设计习惯,同时也产生一种成就感和学习的快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