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各家学说复习要点(部分)

中医各家学说复习要点(部分)

中医各家学说(部分)
1. 《四库提要》云:儒家之门户分于宋,医家之
门户分于金元。

2. 学派是指一门学问中由于学说师承不同而形成
的派别。

3. 伤寒学派在明清后出现有错简重订派、维护旧
论派和辨证论治派。

4. 伤寒学派辨证论治派中又有按方类证、以法类证、分经审证之分。

5. 学派传承时常见的两种师徒关系是亲炙和私淑。

6. 温病学派包括温热学派和温疫学派。

7. 金元时期,众医家均反对人滥用太平惠民和剂
局方。

8.孙思邈著作是《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9. 孙思邈主张四时服用不同药饵养生,创制了苇
茎汤治疗肺痈。

10. 孙思邈饮食养生包括饮食清淡、少食多餐、
饮食宜忌、食疗。

11. 孙思邈创制的新方有苇茎汤、独活寄生汤、
温脾汤、温胆汤、小续命汤。

12. 孙思邈重视环境养生、四时养生及体质养生。

13. 孙思邈认为十二多为“丧生之本”。

14. 孙思邈养生“十要”内容包括啬神、爱气、
养形、导引、言论、饮食、房室、反俗、医药、禁忌。

丿Hi、o
15. 孙思邈认为久视、久卧、久立、久坐、久行
不利于养生。

16. 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儿科著作是《小儿药证
直诀》,由钱乙的弟子阎季忠整理的。

17. 钱乙认为小儿疾病病理特点是易虚易实易寒
易热,。

18. 诊断小儿五脏病证时,钱乙重视面上证、目
内证以诊断儿科疾病的特殊方法。

19. 钱乙的著作是《婴孺论》《保婴撮要》《幼
科发挥》《小儿药证直诀》《育婴秘诀》
20. 钱乙阐发小儿生理特点包括、脏腑柔弱、.肌肤筋骨不壮、智力未聪、不耐寒暑。

21. 钱乙治疗肾虚证用地黄丸。

22. 钱乙认为损伤脾胃的原因包括小儿脾胃柔弱、乳食失节、忘攻误下、滥用刚燥克伐之剂。

23. 钱乙小儿五脏辨证的学术渊源是《内经》、《难经》、《金匮要略》、《中藏经》、《备急千金要方》。

24. 钱乙小儿五脏辨证纲领内容是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

25. 钱乙临证善用丸散的理由是简便救急、寓宽
于猛、便于携带、服用方便、价格低廉。

26. 钱乙化裁古方创制的新方是地黄丸、异功散,地黄丸是金匮肾气丸中减去桂、附而成,异功散以四君子汤加陈皮。

27. 钱乙多以蜜或糯米粉、白米粉等作为制作丸
剂的赋形佐料。

28. 钱乙常用药引有薄荷汤、蝉蜕汤、天门冬汤、金银花汤、生姜水等。

29. 刘完素的代表著作是《素问玄机原病式》、《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30. 刘完素的再传弟子是罗知悌,三传弟子是朱震亨。

31. 刘完素创三一承气汤,以通治主证,而不致于
误用。

32. 刘完素提出"火热论"。

33. 刘完素创制的治疗表证兼有里热方剂是防风通圣散。

34. 刘完素认为五志化火生热的关键在于心。

35. 创立辛凉或甘寒解表大法的医家是刘完素。

36. 刘河间提出“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37. 刘完素的弟子有穆大黄、马宗素、荆山浮屠等。

38. 刘完素因家居河间府,故后世尊称为刘河间。

39. 刘完素认为阳气怫郁是火热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环节。

40. 刘完素首先提出热极生风理论。

一、孙思邈对医德与治学方法的论述主要有哪些方面?
要点,论医德,主要是在高尚的情操方面。

如对待病人,要一心赴救,不贪图声色享乐,当以仁
心济人为怀;对待同道,不逞能邀誉,不訾毁他人,而谦虚谨慎。

论治学方法,主要在精湛的医技方面,要博极医源,广览群书。

临证中还需胆大心小,智圆行方。

二、孙思邈著作《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的宗旨是什么?其影响如何?他在伤寒和杂病方面的成就对目前临床有哪些启发意义?
要点,著作的宗旨,一是删繁就简,“便于仓卒”,二是救人性命,则“德逾干金”,其影响深远,对中医学的发展,不仅在于国内,而且传至日本。

认为可与仲景诸书相媲美,有人称之为“方书之租”。

对临床各科的发展与各学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在伤寒方面,宗仲景汗吐下法为祛邪大法,又创除热解毒法,自制、化裁诸多有价值的方药,当今临床仍在取用。

在杂病方面,立胜腑虚实辨证论治用药法,治虚损,擅用温补诸法及血肉有情之品,尤其寒温相济、补剂兼泻,以泻为补,劳则补子法等,开拓了医者的思路。

三、孙思邈的养性、养老大体内容如何?在目前有哪些意义?
要点:①调摄情志,节欲固精;②食养、食治与药疗,③运动健身与调气摄养;④依时摄养等。

尢其在情志上,应保持乐观,房事与饮食均当有节制;运动健身,并提倡动静结合。

孙氏的养性,养老内容,对目前养生康复学,防治老年病等,均有
指导意义。

其中食治内容,对目前的管养学、药用食物、药膳等方面,亦提供很多宝贵资料,
四、孙思邈对方剂学的贡献有哪些?
要点:①征集医方,②化载发展经方,③剂型多样化等。

五、河间学派的概念是什么?是如何形成的?
要点:河间学派是以刘完素为代表的一个医学流派,刘先素为河间人,后人称为刘河间,故此学派称为河间学派。

其学术思想的中心内容,阐发火热病机,提出“六气皆从火化”的理论,治疗药用寒凉,故又称为“寒凉派。


此学派之形成,在于其开山刘完素学术思想与观点的形成,原因有,一者世上用温燥为俗而有弊端;二者刘完素所接触的患者多为阳刚之体,而患病又多热病,三者受理学思想影响,务在求理;四者运气学说影响,刘氏注重病机十九条的研究,因此创立此学派。

六、试述刘完素运气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对“亢害承制”理论是如何认识的?
要点:刘氏运气学说以阐发病机,着重小运主气的研究,依据五胜与六气的关系与五行属性,将疾病分为五运主病与六气主病,联系相关脏腑以阐发病因病机。

刘氏对《内经》“亢害承制”理论认识,承认承制是维持正常运动的必要条件,而承制失调往往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并且运用一气过极而反兼胜已之化来阐发病机,将“亢害承制”理论加以发挥。

七、试述刘完素“六气皆从火化”说的学术观点。

要点:六气皆从火化,是指风、湿、燥、寒诸气在病理变化过程中皆能化生火热,而火热又往往是产生风、湿、燥证的原因之一。

风与火热:风可助火,火热可生风,风与火热易相兼。

湿与火热:火热可生湿,积湿可成热,二者易相兼。

燥与火热:燥属秋阴,性同火热,热胜津伤可化燥,二气易相兼为病。

寒与火热:寒邪伤人,阳气怫郁,化生火热。

因此,火热则成为六气病机的中心。

八、刘完素对火热病是如何治疗的?有什么创造与发挥?
要点:分热病为表里两大类型,表当汗解,当用辛凉或甘寒以解表。

表证而兼有内热者,又当表里双解,散风壅,开结滞,用防风通圣散或双解散解表清里。

里证治法有三,里热郁结可下者当下,大承
气汤或三一承气汤攻下里热;热毒极深当清热解毒,用大承气汤或三一承气汤合黄连解毒汤或凉膈散;下后热盛当清解余热;残阴欲绝当养阴退阳。

其辛凉解表、养阴退阳、清热解毒诸法的提出,是刘氏之创见,虽不完善,对后世温病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九、刘完素在杂病证治方面有何创见与发展。

要点:总结《素问》61种病证,提出治疗方药,使《内经》杂病理论与临床紧密给合,其议消渴,提出三消不同表现与治疗,并强调补肾水、泻心火、除肠胃燥热之治则,对后世治消渴很有影响。

十、防风通圣散药物组成、方解、功效、主治、
用药特色是:
[组成]18味
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芒硝连翘薄荷麻黄
石膏桔梗黄芩白术栀子荆芥滑石
甘草生姜
[方解]
防风、荆芥、麻黄、薄荷:疏风、透表、解肌、发汗、宣肺,适用于表邪侵体所致的诸症。

石膏、桔梗、连翘、黄芩:清热解毒,宣肺止咳、疏风凉血
大黄、芒硝:通便降火以泻腑中浊气。

山栀、滑石:利水降火、通利三焦,这样,二便通利则热毒自然排出。

当归、川芎、白芍:养血柔肝、调和营卫白术、甘草:健脾和中,调和气血,使驱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君:防风通治一切风邪。

臣:荆芥、薄荷清上药也,风邪在巅顶者得此而除麻黄宣肺解表以防风佐麻黄使风邪在皮肤者,得之由汗而解
大黄(酒蒸)、芒硝谷道之药,风热在肠胃者,得之由谷道而解
黑山栀、滑石水道之药,风热在决渎者,得之由水道而解,里热从二便而解
石膏、黄芩、桔梗、连翘清解肺胃之热
君臣药相配,上下分消,表里并治
佐:当归、白芍、川芎和血祛风(风之为患,肝木主之,当归、白芍、
川芎,和肝血也。


白术、甘草健脾燥湿,和中缓急(用白术者以
强太阴脾土,“太阴脾土独当厥阴风木”)使:生姜三片以正胃气
[功效]解毒疏风、通便泻火、清热解毒、调和营卫、气血
[主治]解表、清热、攻下三者并用之方,因
此,临床上常用此方治疗外感风邪,内有蕴热的表里俱实诸症。

[用药特色]一是辛温药与苦寒药相配伍,辛凉解表;二是风药与清热药合用治疗火热病,使“火郁发之”;
三是宣、清、通三法和辛苦寒药并举,开发郁结,宣通气液,促进气血流通。

P10《黄帝内经》研究诸家概览图表
P12河间学派与易水学派师承关系表
P13寒温学派医家简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