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都东郊记忆公园分析

成都东郊记忆公园分析


产业主导 创意呈现
以音乐产业为主导,以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为核心,充分挖掘无线 音乐基地巨大产业辐射能力和龙头效应,将音乐产业上下游企业和从 业人员整合到一起,在原创音乐内容的输入与输出、明星制作、演艺、 小剧场聚落等音乐产业的基础上,配套延伸发展音乐大市集、流行音 乐一条街、酒吧工厂等复合业态,形成音乐资源集聚、多元文化互动 的世界级、规模化数字音乐产业聚落和音乐新媒体发展基地、创意文 化体验园。
打造数字音乐企业集聚园
• 在开发初期,成都传媒集团就与 中国移动四川公司签订了《关于 “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入驻 “成都东区”的合作协议》,充 分挖掘无线音乐俱乐部基地巨大 产业辐射能力和龙头效应,引进 中国电影集团、Channel【v】、 星空传媒、北京歌华、国家音乐 文化创意产业基地、D9数码音 乐集团及全球四大唱片公司、德 国歌德学院等其上下游产业链上 的CP(内容服务商)、SP(渠 道合作商)近200家
项目特色1:传统工业与时尚音乐文化共融
在建筑风格上,东郊记忆实现工业传统与音乐时尚的共融,不仅能全方位体验音乐的魅力, 还能近距离感受城市的变迁, 而“修旧如旧,旧房新用”是其建筑的主要特色,结合了计 划经济时代工业美学与现代商业建筑功能,营造了东区兼具怀旧和时尚气息的艺术氛围。
大车间被改造为影院和剧场;直 径达16米的氢气罐打造为国内一 流视听空间;多夹层、多管道的 厂房,化身为艺术展示殿堂;烟 囱、传送带、锅炉等巨大构筑物 围合而成的独特区域,已成为国 内最具特色的音乐酒吧区;老办 公楼则被改造为国内惟一的设计 酒店。
演艺中心
中国
明 星
移动
街 无线
音乐
基地
其主街较宽,动线设计明朗,大店铺约250-300㎡,小店铺约36-60㎡
东郊记忆主街宽25-30m,背街宽5- 6m
维持了工厂原有的尺度,便于大型演艺 活动的人群疏散;
虽然主街道尺度较大,但街道并非一览 无余,而是在其中穿插放置了一些花坛、 艺术小品、钢架等,用来减慢人群的流 动速度,提高人群的驻足时间;
音乐培训 音乐主题零售
酒吧娱乐 文化餐饮 设计酒店
移动无线数字音乐基地——成都东区产业引擎
数字音乐企业总部基地:依托中移动强大的产业龙头引力,将有200余家的无线音乐内容 服务商和渠道合作商的总部、区域总部及其数字音乐研发市场部门汇聚成都东区,使这 里成为中国独一无二的数字音乐企业集聚区
成都东区演播中心,2500平方米, 可容纳1200个座位以上,将成为东区重要的演出、展 览发布场所
按照“修旧如旧、旧房新用”的原则在尽量保持原貌的基础上进行创意性 艺术改造
遗存类型
改造方案
临近广场、步行道的1-2层的 厂房
改造成以中西餐厅、咖啡馆、创意小商铺类的业态为主的,主题鲜明、装修精致、富有情调的 休闲商业空间,形成连续的商业界面,与开放空间形成互动,如音乐DIY创意集市、音乐大集 市、明星街、酒吧工场、文化餐饮街。
分区布局:主要分为十个业态聚集区
音乐公园根据 业态性质,主 要分为十个业 态聚集区: • 星工厂 • 酒吧工场 • 天籁街 • 汉易间雅
酒店 • 中国移动
无线音乐 基地 • 明星街 • 演艺中心 • 成都舞台 • 文化餐饮 • 东区招待 所
二期


星工




酒吧 工场
成都舞台
文化餐饮
天籁街
汉易 间雅 酒店
发展背景:产业发展政策引领,城市改造提供空间
2009年,我市将文化创意产业列为全市 重点推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布了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2009—2012)》,明确了文化创意产 业定位和发展目标,全力建设“西部第 一、全国一流”的文化创意产业标杆城 市和“成都东村即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 业综合功能区”等多个市区文化创意产 业功能区。
为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都市确定 利用东郊老工业区中的原成都红光电子 管厂旧址,将部分工业特色鲜明的厂区 作为工业文明遗址予以保留,并与文化 创意产业结合,打造音乐产业基地。
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 能区
东郊记忆属于成 都东村的创意视 听潮流区
启示借鉴:城市发展理念的先进性和超前思维,为“东郊记忆”(东区音乐公园) 脱胎于传统老工业区,改造成为国内首个音乐主题街区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拓 展了产业发展空间。
在工业旧厂房集中区域,引进影院及各式音乐酒吧,打造成都娱乐新地标
以音乐为主题,汇集国内知名餐饮企业,为东区量身打造适合不同消费人群的聚会聚餐 场所
为园区的游客、商务办公人群提供的配套服务,是酒店、艺术、音乐的完美集合
东郊记忆经过业态调整,目前,休闲业态( 电影院、KTV、水吧、游戏室、创意小店等)约 占50%,办公20%(无线音乐基地),艺术创意25%(工作室、画室展览),酒店住宿约5%。 其中与音乐相关的约为30~35%。
位于相对僻静的地方的独栋 建筑
改造成为外表朴实,内部装饰奢华的主题酒店、会所等,如汉易雅间酒店、东区招待所、24房 设计酒店等
体量较大、层高更高的大型 车间和面积较大的露天场所
通常可改造成剧场或露天演出、展示的空间,内部功能弹性化,可兼做小型话剧场、电影放映 厅、艺术展示、企业年会等用途,如成都舞台、演艺中心、音乐现场、影立方、KTV、FBA娱 乐体验馆、1899个人电影厂等
打造音乐人才培养基地
•与川音联合, 以星工厂培训基 地为物理平台,广泛通过选秀活 动、互动式 KTV 周明星选拔、 川音训练基地和小型酒吧商演活 动,发掘优秀艺人,并通过园区 自有演出平台对艺人行推介,使 东区成为以音乐为梦想的年轻 “实现梦想的地方”,为成都的 音乐人才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 间
启示借鉴:独立主题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应该按照产业发展和商业消费互动的经验理念,整合产业链上下 游企业和从业人员,构建产业生产和产业消费双业主互动的产业发展模式,在同一个区域内构建产业人才培 养、产品研发、产品生产、产品销售、产品消费各个环节的互动融合的全产业链,并构件完善的公共服务平 台,是该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保持持久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
1341辆 4.0
项目定位:从原来的音乐产业园和音乐文化体验园调整为“一基地、多名 片”、融合多元文化艺术形态的园区和成都文化创意产业高地
数字音 乐产业 聚集园
音乐互 动文化 体验园
“一基 地、多 名片”
“一基地”:即音乐产 业基地,深化与中移动 无线音乐基地的战略合 作,联手打造“中国数 字音乐科技孵化园”
锐理中国房地产研究院 8848城市经济研究院西南分院 联合出品
东郊记忆公园解析
2014年12月22日
项目概况:东郊记忆,原名“东区音乐公园”,位于东二环建设路商圈, 由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改建而成
东郊记忆,位于 成都市东二环外 侧建设南支路1号, 由成都传媒集团 投资近20亿元在 原红光电子管厂 旧址上改建而成 的现代文化产业 新型园区,2011 年9月29日盛大开 园。原名为“成 都东区音乐公 园”,2012年11 月改为东郊记忆。
成都舞台——国内唯一的户外大众音乐展演场地
小剧场文化基地——国内小剧场院线的模板式基地
星工场多媒体娱乐空间,向大众提供音乐艺术培训、KTV欢唱、演艺表演等多形态服务, 打造娱乐、培训、选秀、造星于一体的立体化平台
明星街、音乐大市集——明星衍生品的汇集区,歌迷与艺人的互动空间
天籁街——顶级音响媒介体验消费区
项目规模:总占地面积约368亩,分两期开发
东郊记忆总占地面积368亩,其中: 一期占地205亩,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在
原红光电子管厂旧址上改建而成的新型文化园 区,由记忆载体、产业基地、展演聚落及特色 街区四大版块构成; 二期占地162.83亩(含开发用地51亩、公建设 施用地43亩,代征地68.83亩,用于开发住宅 项目)。
打造音乐互动商业消费街区
• 引进了汇集以德国保险箱、音乐 互动仓、香薰音乐馆、禅乐馆、 FIX音乐工坊、哈雷公路音乐部 落等非主流音乐场馆,业务范围 包括现场音乐会、明星签售会、 珍藏版黑胶唱片、发烧音乐器材、 顶级视听间、明星衍生品售卖, 先锋小剧场、音乐酒吧等,开创 全国乃至全世界时尚音乐体验新 方式
启示借鉴:作为城市功能片区组成部分 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必须要积极融入城 市生活社区,既可以依托社区城市已有公 共配套设施,还能充分挖掘社区的消费能 力,为园区带来持续的人流和资金流,从 而为项目持续盈利提供基础。
产业模式:音乐产业和音乐消费双业主互动的产业发展模式
音乐产业和音乐消费双业主互动的产业发展模式,将音乐产业上下游的企业和从业人员整合到 一起,逐步形成音乐创作、制作、音乐展演、明星、音乐经纪、音乐版权、传媒等产业链上各 优势品牌集聚东区的全产业链。
一期主要规划指标
项目 总用地面积 总建筑基底面积 总建筑面积 地上建筑面积 地下停车场和设备用房 道路及地面停车场面积 机动车停车位 绿地面积 容积率 建筑密度 绿地率
数值 145333 m2 71299 m2 191123 m2 165883 m2 25240 m2 27230 m2
900辆 46804 m2
维持原有建筑群落,交通动线明朗,便 于人群游览;
但主街太宽,从商业的角度来看,不利 于聚集人气
店铺面积 大小:大 店面250 -300㎡; 小店面60 ㎡、36㎡ (开间6m, 进深6m)
开发理念:在尽可能保护遗存情况下传承工业传统文化,同时进行功能创 意,打造独有的音乐产业园区
传承文化 创意时尚
1.14 49.06% 32.20%
比例 100% 49.06%
18.74% 32.20%
二期主要规划指标
项目 总占地面积 净用地面积 总建筑面积 地上建筑物面积 其中:高层住宅
商业 地下车库 车位数 容积率
数值 162.83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