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考试分三站:辨证论治40分、临床操作30分、问答30分,60分合格。
一、辨证论治40分也就是根据提供的病史写份病历,每个人的均不一样,大概有100道试题,主诉:1分,得全1分的并不多。
要精炼,症状不要多,最突出的症状+时间现病史:2分,基本白送,直接照抄提供的病史即可,但要注意现病史与既往史区别,凡与本病直接相关,并要下诊断的,不管病史多长,均为现病史,比如发现高血压2年,但最近1月出现头痛,应从2年前写起,而不要把高血压防在既往史里,如果这样,现病史与既往史的得分都没有了。
既往史:简单的很,1分。
病史没有提供相关内容的不写。
体格检查:1分,给你列了需要写的项目,一一对应填写,一定要记得填写所提供的病史里的阳性体征,照抄就行。
实验室检查:1分。
完全是送分,照抄就行。
西医诊断依据:4至5分(随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而不同):这个基本是送分,照抄病史里的阳性体征、主要症状、理化检查即可,很差的得3分也不成问题。
中医辨病依据:(就是中医诊断依据)3分:就是说你为什么诊断为这个病,比如:发现高血压2年,但最近1月出现头痛就诊,因为这个人主症为头痛,所以诊断为头痛。
一句话就行,有很多人加上色脉,画蛇添足。
中医辨证依据:4分。
居然有一考生(助理)举手问我,“中医辨病依据”与“中医辨证依据”是一样,怎么分两段写,我说不知道,我看他疑惑样子,只好说肯定不一样,自己去想。
看样子肯定答不上。
这里的答题要点是要分析症状色脉,得出证侯诊断或者病机,一定要加上“所以均为气滞血淤之像”之类的结尾,否则没分。
病因病机分析:4分-5分。
一定要有病因,而且提供的病史里面肯定有,比如情志、肥甘、久病等,中医一定要讲个病因出来的,编都要编一个。
还要加上病位病性。
中医诊断:2分。
注意“中风中经络”,不要把中经络放入证侯诊断。
证侯诊断:2分。
西医诊断:1分。
今日有一考生诊断3型糖尿病。
治则治法:4分。
主要意思及文字写对即可,顺序颠倒均无大碍,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与行气止痛,活血通络均可,沾上边一般都给2分。
方剂名称:4分。
这个一定要按教科书来,虽然一个病可有多个方子可用,但一定要写教科书上的对应方子,否则0分。
药物组成和煎服法:4分。
如果方子记不熟,建议按治疗原则多写一些药上去,总可以碰对几个,得个一两分,剂量要写每味药几克,但我没看,只要有剂量就行。
西医治疗:4分或5分。
主要是治疗原则,主要药物,也不要写具体用法,许多人写成5%gs+….,然后一斜杠,没必要。
二、临床操作30分2人一组,互为模特。
抽签2题,一题中医,一题西医。
中医主要是针灸考的多,基本每位都要回答一个针灸题,要记得常见病的取穴。
西医部分主要是体检,还有手术衣穿脱,带手套,心脏听诊部位等。
体检多见腹部体征,一般部位手法基本对即可,这一站考官相对第一站为松。
三、问答30分抽签2题,题目范围就比较广了,不好说,考官可能会有一定提醒。
参考经验1.一般提前一刻钟开始抽签进场,故应提前半小时到达,所抽签号即为考试试题号,先祈祷自己抽个上签,比如风寒感冒、痰湿中阻之眩晕、淋证等,最好是抽到妇科题,可能出题者也考虑到这点,妇科题好像只有一题:崩漏。
不学妇科都知道怎么答。
2.辨证论治(写病历)前面部分分数低,基本是送分,而且没有标准答案,考官自己掌握。
重点在辩证及治疗部分,方剂名称一定要记熟。
3.出题水平不高,有几道题居然写“近几日有所加重”,这叫人怎么写主诉。
4.记得讲礼貌,老师长,老师短,5.如果不是第一场考试,最好向参加第一场考试的人打听题目,因为同场考试每个人的题目都不一样,但不同场次的题目都是一样的,只有那么多题。
6.最好是到当地组织考试的医院实习,与代教老师搞好关系,特别是科主任和主任医师,他们一般均为考官。
7.不要指望作弊,手机不能用,天热,穿衣又少,一般考场监考者在4人或5人,走去走来,基本无机会。
8.一般,助理淘汰相对多些。
如果在地市级以上医院实习(认真),应能过关,因为规范。
9.最重要的是记得在中国,人脉关系最重要,一般来说,只要不是太差,又有人关照,过关不成问题。
最烦那些水平极差,又有关系者,卷子简直评不下去,不过好在这些人肯定通不过笔试关,自己良心好过些。
所以一定要加强笔试关的淘汰率,把好最后一关,这毕竟是人命关天的事。
体格检查与基本操作技能(执业中医师参考)06大纲中要求:二、基本操作(一)体格检查(内科基本操作)(两位考生互相检查不同项目,例:甲给乙检查血压,乙给甲检查眼,依次类推)测试项目21项。
一般检查1.血压;2.眼:眼球运动、调节反射、对光反射(直、间接)、辐辏反射;3.浅表淋巴结;4.颈部(甲状腺、气管)。
胸部5.胸部视诊:(1)胸部的体表标志:包括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陷窝、肺和胸膜的界限;(2)胸壁、胸廓与乳房;(3)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呼吸节律。
6.胸部触诊:胸廓扩张度、语音震颤、胸膜摩擦感;7.胸部叩诊:叩诊方法、肺界叩诊、肺底移动度;8.胸部听诊:听诊方法、正常呼吸音、异常呼吸音、?音、胸膜摩擦音;9.心脏视诊:心前区隆起与凹陷、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10.心脏触诊: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震颤、心包摩擦感;11.心脏叩诊:心界叩诊及锁骨中线测量;12.心脏听诊:心脏瓣膜听诊区、听诊顺序、听诊内容(心率、心律、心音、心音改变、额外心音、心脏杂音、心包摩擦音);13.外周血管检查:(1)脉搏:脉率、脉律;(2)血管杂音及枪击音:静脉杂音、动脉杂音、射枪音;(3)毛细血管搏动征与水冲脉。
腹部14.腹部视诊:(1)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2)腹部外形;(3)呼吸运动(4)腹壁静脉;(5)胃肠型和蠕动波。
15.腹部触诊:(1)腹部紧张度;(2)压痛及反跳痛;(3)16肝脾触诊及测量方法;(4)腹部包块;(5)液波震颤;(6)振水音。
17.腹部叩诊:(1)腹部叩诊音;(2)肝浊音界;(3)移动性浊音;(4)脊肋角叩击痛;(5)膀胱叩诊。
18.腹部听诊:(1)肠鸣音;(2)血管杂音。
神经19.深反射(跟腱、肱二头肌、膝反射)、浅反射(腹壁反射);20.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21.锥体束病理反射(Babinski征、Oppenheim征、Gordon征、Chaddock征)(一)一般检查(小项目)1、血压(间接测量法)(6分)(1)检查血压计(1分);关键:先检查水银柱是否在“0”点。
(2)肘部置位正确(1分);肘部置于心脏同一水平。
(3)血压计气袖绑扎部位正确、松紧度适宜(1分);气袖均匀紧贴皮肤缠于上臂,其下缘在肘窝以上约2~3cm,肱动脉表面。
(4)听诊器胸件放置部位正确(1分);胸件置于肱动脉搏动处(不能塞在气袖下)。
(5)测量过程流畅,读数正确(2分);向气袖内充气,边充气边听诊,肱动脉搏动声消失,水银柱再升高20~30mmHg后,缓慢放气,双眼观察汞柱,根据听诊和汞柱位置读出血压值。
考官可复测一次,了解考生测定血压读数是否正确。
2、眼(眼球运动、对光反射)(6分)(1)眼球运动检查方法正确(2分);检查者置目标物,如棉签或手指尖,于受检查者眼前30~40cm,嘱病人头部不动,眼球随目标物方向移动,一般按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下6个方向的顺序进行。
(2)对光反射(间接、直接)检查方法正确(2分);①直接对光反射是将光源直接照射被检查者瞳孔,观察瞳孔变化(1分)。
②间接对光反射是指光线照射一眼时,另一眼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线,瞳孔扩大。
间接对光反射检查时,应以一手挡住光线,以防光线照射到要检查之眼而形成直接对光反射(1分)。
(3)眼球震颤检查方法正确(2分)。
嘱被检查者头部不动,眼球随医师手指所示方向垂直、水平运动数次,观察眼球是否出现一系列有规律的快速往返运动。
3、浅表淋巴结(6分)(1)颈部淋巴结检查(2分)检查时,嘱被检查者头稍低,或偏向检查侧,放松肌肉,有利触诊。
医师手指紧贴检查部位,由浅及深进行滑动触诊,一般顺序: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颈后三角、颈前三角。
(2)腋窝淋巴结检查(1分)检查腋窝时面对被检查者,检查者应一手将被检查者前臂稍外展,以右手触诊被检查者左侧腋窝,左手检查右侧腋窝,检查腋窝两侧由浅及深至腋窝顶部。
(3)锁骨上淋巴结检查(1分)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头部稍向前屈,检查者用左手触病人右侧,右手触病人左侧,由浅部逐渐触摸至锁骨后深部。
(4)腹股沟淋巴结检查(1分)被检者平卧,检查者站在被检者右侧,右手四指并拢,以指腹触及腹股沟,由浅及深滑动触诊,先触摸腹股沟韧带下方水平组淋巴结,再触摸腹股沟大隐静脉处的垂直组淋巴结。
左右腹股沟对比检查。
(5)触及淋巴结时能表述部位、大小、质地、数量、活动度、有无粘连、压痛、局部皮肤变化等八项)(1分)能讲出四项的,可得1分;仅讲出2项者,得0.5分。
4、颈部(甲状腺触诊、气管触诊)(6分)(1)甲状腺触诊手法正确(3分);①甲状腺峡部触诊:检查者站于受检查者前面,用拇指(或站于受检者后面用示指)从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可触到气管前软组织,判断有无增厚,此时请受检者作吞咽动作,可感到此软组织在手指下滑动,判断有无增大和肿块(1分)。
②甲状腺侧叶触诊:一手拇指施压于一叶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示、中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侧叶,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受检者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可触及被推挤的甲状腺。
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叶甲状腺。
注意在前位检查时,检查者拇指应交叉检查对侧,即右拇指查左侧,左拇指检查右侧。
③后面触诊:被检者取坐位,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后面,一手示、中指施压于一叶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拇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示、中指在其前缘触诊甲状腺。
再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
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
在②③检查方法中可以任选一种,操作正确者得2分,如:在检查过程中,如果没有令被检查作吞咽动作的,应扣1分。
(2)能表述甲状腺肿大程度、对称性、硬度、表面光滑或有无结节、压痛感等(1分)(3)检查气管方法、三手指放置部位正确并能表达气管正中或偏移(2分)。
检查时让受检查者取舒适坐位或仰卧位,使颈部处于自然正中位置,检查者将示指与环指分别置于两侧胸锁关节上,然后将中指置于气管之上,观察中指是否在示指与环指中间,或以中指置于气管与两侧胸锁乳突肌之间的间隙,据两侧间隙是否等宽来判断气管有无偏移。
5、外周血管检查(6分)(1)脉搏:测试脉率、脉律方法正确(2分);检查者以示指、中指,环指指腹平放于被检查者手腕桡动脉处,数其每分钟搏动次数和感知其律。
(2)测毛细血管搏动征及水冲脉方法正确(2分);①毛细血管搏动征:用手指轻压被检查者指甲末端或以玻片轻压被检查者口唇粘膜,可使局部发白,发生有规律的红、白交替改变即为毛细血管搏动征(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