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温州民间信贷现状分析

温州民间信贷现状分析

摘要近年来,民间借贷活动异常活跃,民间借贷问题成为金融界乃至全社会讨论的热门话题。

民间借贷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突出,极大地弥补了正规金融的不足,促进了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一直缺乏民间借贷的专门法律法规对其加以监管及引导,民间借贷活动产生了巨大风险,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金融市场的稳定。

因此,民间金融活动一直受到政府的压制。

对民间借贷严格压制、打击的现状,不仅无益发挥金融深化、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迫使民间借贷长期处于非法边缘,蕴藏了大量的金融风险。

民间借贷该何去何从,应该怎样对其监管,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本文通过以温州民间借贷为案例切入问题关键,剖析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并阐述本文的研究方法。

从民间借贷的发展现状以及对其监管的必要性出发,结合现实,分析目前温州民间借贷存在的缺陷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民间借贷监管制度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民间借贷;监管;策略目录1 引言 (1)2 我国民间借贷现状 (1)3 民间借贷的作用及影响 (2)3.1多隐蔽、少监管,难以实现有效治理 (2)3.2高利率、弱规范,民间借贷风险加大 (3)3.3多样化、高级化,民间借贷活力增强 (3)4 温州民间借贷存在问题 (4)4.1冲击了正规金融秩序 (4)4.2影响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执行效果 (4)4.3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4)5 温州政府应对民间借贷问题的策略 (5)5.1明确民间借贷的监管主体 (5)5.2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 (6)5.2.1 完善市场准入机制 (6)5.2.2完善市场退出机制 (7)5.3建立民间借贷监管的风险预警和处理机制 (8)结论 (10)1 引言民间借贷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最初出现于建国后的近三十年里,在我国民间地区自发的小规模的开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民间借贷也逐渐的活跃起来;到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期,民间借贷在我国达到了一个繁荣时期;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和金融监管的加强,民间信贷活动纷纷转入地下,其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进入二十一世纪一直到现阶段,民间借贷逐渐复苏其规模呈现不断上升的势头,尤其是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的民间借贷已经有了不容忽视的规模和影响。

民间借贷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对民营企业与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以及农户的生产经营等民间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然而,由于民间借贷游离于官方金融体制之外,长期以来得不到官方的重视,加上民间信贷具有自发性,缺乏外部约束,一旦发生资金链断裂等事故,会引发连锁不良反应,可能会危害社会安定,具有很大的风险。

最近,关于温州中小企业和民间借贷陷入困境的报道充斥了各个新闻媒体。

温州是中国沿海浙江省的一个地级市,以富于活力的民营经济、活跃的民间资本市场、在各地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性投资以及对各类最流行的资产的投资而著称。

温州超过40万家的企业高度依赖民间借贷市场融资。

最近,由于实体经济放缓、房地产市场降温,且正规银行贷款持续收紧,一些企业老板因无法偿还债务而出逃。

这些问题的出现,激发了投资者们的焦虑情绪,同时也对民众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 我国民间借贷现状民间借贷,从本质上讲是现有金融体系和市场需求之间相互矛盾的产物。

在正规金融体系无法满足社会生产对资金需求的时候,民间资金乘隙而入,为企业特别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

经过 30 多年的改革开放,民间资本更加充足和富余,民间借贷更加活跃,为发展农村经济、壮大民营经济提供一定程度上的资金支持,特别是2008 年世界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民间资本在促进社会发展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我国民间借贷发源于农村,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如浙江、福建、民间借贷逐渐盛行。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民间借贷规模从 1986 年首次超过正规金融借贷规模后,民间借贷每年保持平均 19%的高速增长。

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东南沿海城市,企业之间,特别是民营企业之间的直接临时资金拆借或高于银行固定利率性质的民间借贷数量巨大,有学者估计仅 2000 年企业之间直接拆借或借贷的金额高达 800~1000 亿元人民币。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以举世瞩目的高速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民间借贷活动发展更加迅速,规模不断壮大。

中央财经大学课题组 2004 年对全国 20 个省实地调查显示:“ 2003 年全国地下金融的绝对规模在 7405~8164 亿元之间,被调查省份的地下金融业务规模占正规金融机构业务规模的比重平均达 28.07%。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04 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透露了 2004 年浙江、福建、河北三省民间融资规模,分别约在 550 亿、450 亿元和 350 亿元,相当于各省当年贷款增量的 15%一 25%。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04 年,我国游离于金融管制体外的民间金融数额达到为 9500 亿元,相当于 GDP 的 6.96%左右,且其中还不包括私人钱庄和私募资金的数额。

”据保守估计:“2005 年国内民间资本超过 12 万亿元,己从剩余资本发展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

2010 年的统计显示:“中国中小企业的外部融资中,民间金融所占比重已达到 50%之多,融资量达到 1 万亿。

”3 民间借贷的作用及影响虽然民间借贷在民间融资和满足一部分人的生活生产需要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对民间借贷的认识不统一,定性不准确,对其进行规范的法律法规的缺位或很不健全,加之金融监督机关服务或监督的不到位,致使我国当前的民间借贷秩序比较混乱,迫切需要进行制度规范。

主要表现在:3.1多隐蔽、少监管,难以实现有效治理民间借贷游离于正规金融制度之外,有很强地域性和隐蔽性。

官方对民间借贷的规模也只是停留的一定程度的调查基础上,到底有多少民间资本在正规金融市场之外运作,并没有非常准确的数字统计,仅此足见民间借贷隐蔽性之强。

事实上,一方面,出借方出于对借贷风险的考虑,另一方面,出借方出于对自身的保护,实践中已经形成对出借人身份保密的惯例。

大量的民间资金在正规金融市场之外流动,极大地削弱了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影响正规金融机构的融资能力,民间借贷灵活性凸显的优势的同时其非正规化、不用缴纳利息税等运作流程,直接减少了到国家收入。

3.2高利率、弱规范,民间借贷风险加大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08 年一个月,温州地区的民间借贷年利率达到 11.77%。

2010 年一月份,温州地区的民间借贷的年利息在 14.124%以上,这一利率水平比同期银行贷款 7.47%的年利率高出了一倍,”而据台州市发改委的检测:“2 月份民间借贷年利率加权平均高达 17.42%,短期临时性的周转资金的年利率更是高达 36-60%,有些甚至达到了120-300%。

”在高额利率的利诱下,金融资本和实业资金的平衡关系似乎也在发生一些变动,民间借贷的风险性和不稳定性也在相应的增加。

然而,民间借贷规范性普遍较弱,管理不善、运作不科学。

层次较低的民间借贷活动,大多仅以口头约定为准,没有正式的交易依据,如合约或借条。

甚至在较高级的民间借贷活动(如合会、银背等)中,同样缺乏规范,无合约的民间借贷活动大致可以占到80%以上。

规范的缺乏加剧民间借贷风险性,容易引发社会纠纷。

3.3多样化、高级化,民间借贷活力增强城乡个体农、工、商、贸生产经营者、消费者以及民营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有增无减,金融体系滞后发展客观上造就了民间借贷的崛起,随着民间融资的发展,民间借贷形式呈多样化,管理不断完善,私人募集和私人银行等高级民间借贷形式不断涌现,在更大范围、以更快的速度满足了个人、民营企业等的资金需要。

不容忽视的是,民间资本逐利性决定了民间借贷活动追求高额本质特性。

民间借贷活力增强的情况下,其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也增加。

4 温州民间借贷存在问题4.1冲击了正规金融秩序一方面,民间借贷活动多处于合法化边缘,金融监管机构难以实行监管,加之民间借贷存在组织结构松散、管理方式落后等严重问题,这些都导致民间借贷带有很高的风险性。

另一方面,在民间借贷分流存款、分隔贷款业务,形成黑市利率,对国家利率政策不利,扰乱正规金融秩序。

国家财富总量一定的情况下,民间借贷资金与正规金融资金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

近年来,民间借贷活动的活跃异常,在利益的驱动下,许多人心存侥幸心理,为追逐高利率,非法吸收存款、发放高利贷,不惜触犯法律,办起非法“地下钱庄”,冲击了正规金融秩序。

4.2影响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执行效果由于民间借贷的隐蔽性、非法性和不稳定性,决定着它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民间借贷活跃使大量资金在体外循环运作,增加了宏观调控难度,甚至加剧局部经济过热。

近如席卷各地楼市的“炒房团”,新疆的“炒煤团”、“炒棉团”,它们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当地行业的价格虚涨,影响当地经济的正常发展,削弱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效果。

4.3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的稳定民间借贷整体上来说,手续简便,规范性低,而且缺少必要的信贷担保机制与相应的法律程序和手续,交易极具风险,从而容易引发债权、债务纠纷。

为减少违约情况的发展,一些地下金融组织依靠暴力手段维护地下信用体系的正常运转,演变成具有黑涩会性质的经济组织。

在利益的驱动下,存款人将资金存入非正规金融组织或机构,其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不少“会头”携款潜逃的事件频有发生,给金融和社会稳定造成极大危害。

2003 年发生在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镇标会倒会事件,据称因标会的会头到澳门、缅甸赌博,落得个血本无归,致使资金链骤然断裂,几个会头经不住资金短缺的压力外逃了,而后透支现金的会头和会脚们也纷纷逃离溪口,标会倒塌,涉及的金额就超过 3 亿元,数十人受害者未能取回本金。

由此可见,应坚持辩证的观点看待民间借贷在经济社会的所扮演的角色。

其一,民间借贷作为正规金融的一种补充,它与正规金融机构间的此消彼涨关系和替代效应,对满足企业资金需求、弥补银行信贷的不足在客观上起到积极作用;其二,由于缺乏法律、制度规范约束和监管,民间借贷本身存在的隐患或由此引发对经济社会的负面因素显而易见。

规范民间借贷、实施必要监管已势在必行。

5 温州政府应对民间借贷问题的策略民间借贷合规范化后,民间资本被允许合规流入金融市场,个人、非金融企业可依法成立民间借贷机构,从事信贷活动。

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民间借贷机构的监管制度。

民间借贷机构将作为金融市场主体与正规金融机构平等参与市场竞争,会面临内部和外部风险。

因此,温州政府有必要正确对待和处理民间借贷在经济金融运行中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不断加强政策引导、鼓励金融创新、强化民间借贷机构的监督与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