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伤寒论----第3-4单元少阳、太阴病辨证论治

伤寒论----第3-4单元少阳、太阴病辨证论治

伤寒论——第三单元少阳病辨证论治
细目一少阳病本证
要点少阳病本证
小柴胡汤证
【原文】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96)
细目二少阳病兼变证
要点一少阳病兼变证
大柴胡汤证
【原文】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

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103)
【释义】论述少阳病兼阳明里实的证治。

太阳表证已罢,邪已传入少阳,谓之“过经”。

病入少阳,当以和解为主,汗、吐、下之法均属禁忌。

今反二三下之,是为误治,误治可能产生变证。

但从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表明邪气并未因下而内陷,邪仍在少阳,故先与小柴胡汤以和解少阳。

服小柴胡汤后,如枢机运转,病即可愈。

但服后病未好转,而反加重,由喜呕变为“呕不止”,此乃邪热不解,内并阳明,热壅于胃,胃气上逆所致;由胸胁苦满变为“心下急”,是邪入阳明,胃热结聚,气机阻滞所致;由心烦而变为“郁郁微烦”,是气机郁遏,里热渐甚。

从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说明邪由少阳误治,化燥成实,兼入阳明。

少阳证不解,则不可下,而阳明里实,又不得不下,遂用大柴胡汤和解与通下并行,双解少阳、阳明之邪。

本方为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合方加减而成。

方中柴胡、黄芩疏利少阳,清泄郁热;芍药缓急止痛;半夏、生姜降逆止呕;枳实、大黄利气消痞,通下热结;大枣和中。

诸药配合,共奏和解少阳、通下里实之功,实为少阳、阳明双解之剂。

例题:大柴胡汤的组成为(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芍药、枳实)
伤寒论——第四单元太阴病辨证论治
细目太阴腹痛证
要点太阴腹痛证
桂枝加芍药汤证
【原文】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

(279)
【释义】误下伤脾,脾伤运化失职,气机壅滞则腹满;血脉不和,经络不通则腹痛,因病位在脾,故曰“属太阴也”。

然此虽属太阴,却与太阴病本证不同,彼为脾阳不足,寒湿内盛所致,故除见腹满时痛外,更见食不下,呕吐,下利等,当用理中汤治疗;而本证仅见腹满时痛,余症不显,为脾伤气滞络瘀所致,故治以通阳益脾,活络止痛,方用桂枝加芍药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