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新版)人教版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新版)人教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定远育才中学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卷高一地理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2015年9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宣布,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有液态水活动的证据。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下列天体系统中,同时包含火星和地球且级别最低的是A. 太阳系B. 地月系C. 银河系D. 河外星系2. 火星上发现了有液态水活动的证据,对作出下列推断具有重要意义的是A. 火星公转轨道为椭圆形B. 火星可能存在生命C. 火星自转周期比地球长D. 火星大气层稀薄【答案】1. B 2. B【解析】试题分析:1. 火星和地球是太阳系的行星,属太阳系;太阳系又包含在银河系中;银河系又包含在总星系之中;河外星系与银河系是并列存在于总星系之中。

选B正确。

2. 火星公转轨道形状与液态无关;水是生命存在的物质基础,火星有水,可能有生命;火星的自转周期与地球相差不大,自转周期也与液态水的存在关系不大;火星质量小,大气稀薄,与水无关。

选B正确。

考点:考查天体系统及生命存在条件。

3. 1月17日,京城迎来了2015年的第一场降雪,伴着寒风,小雪很快洒满了京城的大街小巷。

形成本次降雪的天气系统是下列选项中的A. B.C. 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材料可知,导致此次降雪的天气系统为冷锋天气系统。

读图可知,A为暖锋(冷暖气团移动方向相同),B为冷锋(冷暖气团移动方向相反),C为低压,D为反气旋。

故选B。

【考点定位】锋面与天气下图示意河套灌区区域。

灌区引黄灌溉全年分夏灌(4~6月)、秋灌(7~9月)和秋浇(9~10月)三个阶段。

农田退水通过排干渠排入乌梁素海。

近年来随灌区土地面积的增加,乌梁素海水域面积越来越小。

为解决乌梁素海面积缩小的问题,灌区采取了生态补水的措施,即引黄入海。

回答下列问题。

4. 河套灌区夏秋季节大量灌溉的原因是A. 昼夜温差大B. 蒸发旺盛C. 盐碱化严重D. 地下水不足5. 据图示信息判断,10月水质最差的河段是A. 磴口以上河段B. 磴口至临河C. 临河至乌拉特前旗D. 乌拉特前旗以下河段【答案】4. B 5. D【解析】试题分析:4. 夏秋季节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太阳辐射强,蒸发旺盛,且是农作物生长季节,所以夏秋季节大量灌溉,故B项正确。

5. 水质最差的应位于河流下游河段,支流减少,陆地排污量大,结合选项,故D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读某地气候水平衡图,回答下列各题:6. 该地的自然带最有可能是:A. 热带雨林带B. 热带草原带C. 热带荒漠带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7. 影响该地月均温的因素不包括A. 纬度位置B. 月可能增发量C.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D. 月雨量8. 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A. 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B. 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C. 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D. 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9. 客家人选择土楼这种独特房屋形态最主要的原因是()A. 安全防御B. 节约耕地C. 防雨保温D. 就地取材【答案】6. C 7. B 8. C 9.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区域自然带类型,影响区域月均温的因素。

根据图中的气温和降水曲线的特征,可以判断出气候类型,自然带类型。

影响月均温的因素与纬度、太阳高度、天气等因素有关,温度高低影响蒸发量的大小,蒸发量不是影响月均温的因素。

6. 根据图例读图可知此地月雨量小,好几个月是0,蒸发量大,月均温大约20℃,应该是热带沙漠气候,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C对;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降水量都比较大,ABD错。

7. 纬度位置高低直接影响月均温,A对;月蒸发量对气温影响小,B错;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太阳高度,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量,C对;月雨量与云量有关,影响到过地面的太阳辐射量,D对。

8. 从图中可以看出客家人南迁路线由北方的中原各地,至雷州半岛,气候类型依次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选C正确。

9. 客家人的土楼,进出只有一套通道,四周高墙林立,并且屋顶有宽檐,围墙上有瞭望、射击口,其目的就是安全防御。

选A正确。

下图是渭河某河段干流河漫滩颗粒物平均半径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0. 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列月份中渭河输沙量最大的是()A. 7月B. 5月C. 1月D. 9月11.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干流流向是从东向西B. 甲河段易形成三角洲C. 支流坡度小于干流坡度D. ①处颗粒物主要源于支流【答案】10. A 11. D【解析】试题分析:10. 读图可知,该图为渭河河漫滩颗粒物平均半径分布图,渭河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河流补给类型主要为降水补给,夏季降水多,地表径流大,流速快携带能力强,所以渭河输沙量最大月份在7月,故选A 项。

11. 据图分析,该河干流河漫滩沉积物颗粒自西向东逐渐变小,可以判读干流流向是从西向东流,A错误;读图可知,乙处沉积物颗粒大于甲处,是由于乙处有支流汇入,使得乙处流量比甲处大,流速也大,沉积速度大于甲处,B错;因为支流泥沙颗粒大,所以支流坡度大于干流坡度,C错;①处颗粒物主要来源于支流,D正确。

故答案选D项。

【考点定位】水循环过程及意义【名师点睛】区域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河流水系特征受到流域内地形、地质条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地形是河流水系特征形成的主要因素。

坡度大小影响河流流速大小,流速大小又影响流水携带泥沙的能力以及沉积颗粒物的大小。

流速快,沉积颗粒较大,反之,沉积颗粒较小。

12. 某人面北而立,左为东半球,右为西半球,前为热带地区,后为温带地区,则其位置是A. B.C. 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某人面北而立,左为东半球,往右为西半球,结合图示,则他所在的经度是160°E,前为热带地区,后为温带地区,可判断是在南半球上,则他所在地纬度为23.5°S,所以D正确。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表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海表温度之差,强指数年夏季风偏强,弱指数年反之。

左图为东亚1960-1999年陆表和海表温度的距平变化,右图为东亚1960-1999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完成下列各题。

13. 1960-1999年间,东亚地区A. 季风环流越来越显著B. 陆表温度年际变化总体比海表温度大C. 1999年陆表温度比海表温度高D. 1985年以来陆表与海表温度持续上升14. 根据图示信息推断,1966年和1980年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旱涝情况是A. 1966年北旱南涝、1980年北涝南旱B. 两个年份南北皆涝C. 1966年北涝南旱、1980年北旱南涝D. 两个年份南北皆旱【答案】13. B 14. C【解析】试题分析:13. 根据图中数值分析,温度距平值越大,说明温度年际变化越大,因此陆表温度年际变化总体比海表温度大,季风环流强弱呈波状变化,1999年陆表温度距平比海表温度距平高,不代表温度高,1985年以来陆表与海表温度距平波状上升,所以B正确。

14. 根据图乙中的海陆热力差指数,可以看出1966年指数高,说明夏季风势力强,则我国出现北涝南旱,1980年海陆热力差指数低,说明夏季风势力弱,则我国出现北旱南涝,所以C 正确。

考点:全球气候变化15. 下图为太阳日与恒星日比较图,下列关于A、B的叙述,正确的是()A. A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B. B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C. A的时间是24时3分56秒D. B的时间是23时56分4秒【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可知,A表示的是太阳日,B表示恒星日,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真正的周期,故A项错误;太阳日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故B项错误;A的时间是24时,故C项错误;B的时间是23时56分4秒,故D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区别16. 下图中甲、乙两区农业发展条件的相同点是A. 雨热同期B. 终年光照充足C. 地域狭小,耕地规模小D. 全年降水分配均匀【答案】C【解析】图中甲是地是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两地相同点是地域狭小,耕地规模小,C正确。

【点睛】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度的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高温少雨,冬季受盛行西风带控制,温和湿润。

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到60°大陆西岸,全年受盛行西风控制,温和湿润。

下图为中亚部分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结合图完成下列各题。

17. 关于上图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东南部高原山地,西北部平原丘陵B. 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起伏和缓C. 东部是山地,西部是平原D. 地势东高西低,起伏大【答案】A【解析】根据中亚部分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结合河流的流向可知,地势东北低,西南高,东南部高原山地,西北部平原丘陵。

选择A。

18. 下图能准确表示L湖与河流R2之间流向关系的是A. B. C. D.【答案】B【解析】河流R2流入L湖,根据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的流向相反,可知B图中的河流是流向湖泊,与L湖与河流R2之间流向一致。

选择B。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9. 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变质作用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20. 长白山主峰是一座典型的火山,其形成原因是()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19. A 20. C【解析】19. 地球内部的岩浆,经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③是冷凝上升作用;岩浆岩受流水、风、冰川、海浪等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沉积岩,④是外力作用;同时,这些已生成的岩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等作用下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①是变质作用;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②是重熔再生。

从岩浆形成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过程,就是地壳内部的物质循环。

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0. 长白山经过漫长岁月无数次的造山运动,火山爆发,地下流出的玄武岩浆,沿着地裂的缝隙,大量喷出地面,于是形成今天的地貌景观。

依据上题分析结果,故选C。

【点睛】地壳物质循环简略图示21. 天安门广场每天的国旗升仪式与日出同时,下列节日中,升旗时刻最早的是A. “五.四”青年节B. “十.一”国庆节C. “八.一”建军节D. “六.一”儿童节【答案】D【解析】天安门广场每天的国旗升仪式与日出同时,日出早,则升旗时刻最早,“六.一”儿童节离夏至日最近,夏至日北京白昼最长,日出最早,升旗也最早,所以升旗时刻最早的是“六.一”儿童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