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麻醉PPT课件
颈神经(C)8对 胸神经(T)12对 腰神经(L)5对 骶神经(S)5对 尾神经(CX)1对
8
三、生理 脑脊液
总量:120-150ml,椎管内约25-30ml 比重:1.003-1.009 PH:7.4 压力:侧卧0.60-1.67KPa(70-170mmH2O)
坐位1.96-2.94KPa(200-300mmH2O) 作用:蛛网膜下腔麻醉时具有稀释和扩散局部
心率缓慢是由于交感神经部分被阻滞,迷走神经呈相对亢进
所致。
28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术中并发症 (一)血压下降和心率缓慢
血压下降的程度主要取决于阻滞平面的高低,但与病人心血管功 能代偿状态以及是否伴有高血压、血容量不足或酸中毒等情况有 密切关系。 处理首先考虑补充血容量,如果无效可给予血管活性药物(麻黄 碱、间羟胺等)直到血压回升为止。麻黄碱是最常用的药物,兼 有α及β受体兴奋作用,可收缩动脉血管以升高血压,也能加快 心率。 对心率缓慢者可考虑静脉注射阿托品以降低迷走神经张力。
4
二、解剖
韧带:
从内向外的顺序是黄韧带、 棘间韧带及棘上韧带。 黄韧带穿刺时为判断进入
硬膜外间隙的标志。
5
脊髓被膜及腔
• 椎管
硬膜外腔
上起枕骨大孔至于骶2水平
• 硬脊膜 硬膜下腔
• 脊髓蛛网膜
• 软脊膜
蛛网膜下腔
6
脊神经及体表标志
脊神经是混合神经,由脊髓前角发出的运动纤维、脊髓后角发 出的感觉神经和由脊髓侧角发出的植物神经三种纤维组成。
24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平面调节
1、穿刺间隙
2、穿刺后病人体位
25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平面调节
3、注药速度 越快麻醉平面扩散越广; 越慢越易于集中于局部。
临床上应该利用以上综合因素调节麻醉平面。
26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并发症
麻醉中并发症较常见,与麻醉平面、病人体质有 密切关系;
麻醉后并发症中以尿潴留最常见、头痛偶见,其 它罕见;与术中管理、穿刺操作等因素有关。
27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术中并发症 (一)血压下降和心率缓慢
蛛网膜下腔阻滞平面超过胸4后,常出现血压下降,多数于注 药后15分钟~30分钟发生,同时伴心率缓慢,严重者可因脑供 血不足而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躁动不安等症状。
血压下降主要是由于交感神经节前神经纤维被阻滞,使小动 脉扩张周围阻力下降,加之血液淤积于周围血管系静脉回心 血量减少,心排血量下降而造成。
注药区
12
循环系统的影响
交感神经阻滞
外周血管扩张 外周阻力下降
回心血量减少 被阻区域血流
血压
皮肤红润皮温
外周血管扩张
右心房压下降
阻滞平面超过T3
心脏 加速N阻滞
心率
13
呼吸的影响:
胸脊神经阻滞
肋间肌麻痹
胸式呼吸减弱或消失
仍能保持基本通气量
膈神经(C3-5)阻滞
膈肌麻痹
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
通气量不足或呼吸停止
穿刺成功标志。
20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常用药物
浓度 容量
布比卡因 0.5% 3ml
普鲁卡因 5% 3ml
丁卡因 0.33% 3ml
最大用量 15mg
150mg
10mg
作用时间 4-6小时 3/4-1小时 2-3小时
21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常用药物
此药物限量是由于用量过大会过多阻滞脊神 经,对机体造成更大生理功能紊乱 ;并不是 由于药物吸收入血对机体的影响,应与局 麻药毒性反应中的限量相区别。
温觉 痛觉 触觉 运动 压力感受 本体感觉
11
1、麻醉平面是指感觉神经阻滞后,用针刺法测定皮肤痛觉消失 的范围,交感神经的阻滞平面一般比感觉平面高2~4个节段 , 运动阻滞又比痛觉平面低1~4个阶段。 局麻药的临界浓度 :
普鲁卡因 0.2mg/ml阻断交感神经纤维, 0.3~0.5mg/ml阻断感觉纤维, 0.5~0.75mg/ml阻断运动神经
22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平面调节
3、麻醉平面的调节 (1)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后,应在5~10分钟之内将
麻醉平面控制在手术需要的范围内不能任其集中或扩 散,这一措施称麻醉平面调节。 超过此时间药物就与神经组织结合而无法调节。
23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平面调节
(2)影响腰麻麻醉平面的因素:脊柱长度、药物效能、浓度、 容量等因素都影响麻醉平面,临床上它们可以事先设定,而下 列因素对平面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①穿刺间隙 ②穿刺后病人体位 ③注药速度
椎管内麻醉
1
一、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及分类
椎管内麻醉 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到椎管内,阻
断脊神经的冲动传导。 分类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脊麻、腰麻)
硬膜外腔阻滞麻醉,骶管阻滞麻醉。
2
二、解剖
脊柱、椎管、韧带 脊髓、被膜 蛛网膜下腔 、硬膜外腔 脊神经及体表标志。
3
二、椎管的解剖
脊椎由7节颈椎、12节 胸椎、5节腰椎、融合 成一块的5节骶椎以及1 节尾椎组成。 成人脊椎呈现4个弯曲, 颈曲和腰曲向前,胸曲 和骶曲向后。
14
对胃肠道的影响 : 胃肠蠕动增强、
胃液分泌增多、胆汁反流入胃 发生恶心、呕吐的原因:
胃肠蠕动增强、胆汁反流、 低血压、脑缺氧、手术牵拉等。
15
对泌尿系统影响
如果BP<80mmHg,肾血流 肾小球滤过滤 (一过性) 腰麻后容易发生尿潴留。
16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17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定义
麻醉药的作用。
9
三、生理 药物作用部位
1、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时局麻药直接作用于脊神经根和脊髓表面。 2、硬膜外麻醉时可能作用部位有: (1)透过硬脊膜、蛛网膜进入蛛网膜下腔; (2)药物渗出椎间孔在椎旁阻滞脊神经; (3)通过蛛网膜绒毛进入蛛网膜下腔作用于脊神经 。
10
由于神经纤维粗细、包膜不同,阻滞次序 也不 同,在同一药物浓度时阻滞次序为:
概念: 将局部麻醉药注入到蛛网膜下腔,阻断部分脊神经的冲动传导功
能而引起相应支配区域的麻醉作用,又称脊椎麻醉或腰麻。 按阻滞平面的高低来分:
低平面:胸10以下,最常用 中平面:胸10-胸4,常用 高平面:胸4以上,不用
18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腰椎穿刺术
1、穿刺间隙
成人脊髓终止于腰1椎体下缘或
腰2椎体上缘,为避免损伤脊髓
应选择腰2椎体以下棘突间隙穿
刺,成人一般选择腰3-4棘突间
隙穿刺。
定位方法以两侧髂嵴之间连线与脊柱正中
纵线相交处为L4(棘突)或L3-4(间隙)。
19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腰椎穿刺术
2、经过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 黄韧带——硬脊
膜外腔——硬脊膜——蛛网膜——蛛网膜下腔——有脑脊液滴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