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方法的应用

教学方法的应用

单元08:增量零点、绝对零点、距离编码调整
★工作任务:
1.增量式参考点返回相关参数设置。

2.绝对方式回零相关参数设置。

3.距离编码零点建立过程。

★实训设备:
FANUC-0i数控机床综合实训系统、机电实训系统、数控机床考核系统、常用钳工工具、电工工具1套、数字(指针)万用表1只。

一、增量方式回零参数设置
所谓增量方式回零,就是采用增量式编码器,工作台快速接近,经减速档块减速后低速寻找栅格作为机床零点。

FANUC 系统实现回零必须满足下面各条件:
①回参考点(ZRN)方式有效——对应 PMC 地址 G43.7=1,同时G43.0(MD1)和G43.2(MD4)同时=1。

②轴选择(+/-Jx)有效——对应P MC 地址G100~G102=1。

③减速开关触发(*DECx)——对应P MC 地址X9.0~X9.3或G196.0~3从1到0再到1。

④电气栅格被读入,找到参考点。

⑤参考点建立,CNC 向P MC 发出完成信号Z P4 内部地址F094,ZRF1,内部地址F120。

时序如下,其动作过程和时序图如下:
图8-1 增量回参考点时序图
与增量式参考点返回相关参数:
移,用于调整机床参考点(参照上图)。

[数据形式] 双字轴型。

[数据单位] 检测单位。

[数据范围] 0~99999999。

★注意:设定的栅格偏移量绝对值应小于参考计数器容量(1821#参数)的最大值。

#1 (DLZ) 0 : 使用挡块回参考点。

(增量式回零)。

1 : 使用无挡块参考点。

#1(DLZx)0 : 使用挡块回参考点。

1 : 各轴使用无挡块参考点。

(PRM1002#1=0时有效,可对各轴进行选择。

)
#0 (ZRNx) 通电后,未建立参考点时,自动运行指令G28(自动回参考点)以外的轴移动时:
0 : 发生报警224信号,禁止轴移动。

1 : 不发生报警224信息,允许轴移动。

#5(ZMIx)0 : 回参考点方向为正方向。

1 : 回参考点方向为负方向。

#5 (DECx) 回参考点用减速信号*DECn(*DEC1,*DEC2):
0 :为标准规格的负逻辑(信号状态为“0”进行减速)。

1 :为标准规格的正逻辑(信号状态为“1”进行减速)
增量式回零在传统的数控机床上使用最普遍,故障率也比较高,维修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回零时不减速,直至超程。

有减速但找不到零点出现90#报警。

回零位置偶尔差一个螺距等,我们将在第七章中结合案例讨论典型故障现象及解决方案。

二、绝对方式回零(又称无档块回零)
所谓绝对回零,就是采用绝对位置编码器建立机床零点,并且一旦零点建立,无需每次开电回零,即便系统关断电源,断电后的机床位置偏移(绝对位置编码器转角)被保存在电机编码器 S-RAM中,并通过伺服放大器上的电池支持电机编码器 S-RAM 中的数据。

传统的增量式编码器,在机床断电后不能够将零点保存,所以每遇断电再开点后,均需要操作者进行返回零点操作。

80年代中后期,断电后仍可保存机床零点的绝对位置偏码器被用于数控机床上,其保存零点的“秘诀”就是在机床断电后,机床微量位移的信息被保存在编码器电路的 S-RAM 中,并有后备电池保持数据。

FANUC 早期的绝对位置编码器有一个独立的电池盒,内装干电池,电池盒安装在机柜上便于操作者更换。

目前αi 系列绝对位置偏码器电池安装在伺服放大器塑壳迎面正上方。

这里需要提请读者注意的是,当更换电机或伺服放大器后,由于将反馈线与电机航空插头脱开,或电机反馈线与伺服放大器脱开,必将导致编码器电路与电池脱开了,S-RAM中的位置信息即刻丢失。

再开机后会出现 300#报警,需要重新建立零点。

绝对零点建立的过程如下:
图8-2 绝对回参考点方式
① 置PRM 1815#b4=0。

(前提条件1815#b5=1——采用绝对位置编码器)参数说明:
APCx 位置检测器为:
0:非绝对位置编码器。

1:绝对位置编码器。

APZx 零点位置:
0:没有在位。

1:在位。

② 用手动操作使轴移动电动机转1转以上的距离,在该位置先切断、再接上CNC电源。

(对绝对位置检测器第 1 次供电时必须进行这一操作。

)此时的进给速度和移动方向不受限制,使伺服电动机转1转以上,是为了要在脉冲编码器内检测到1转信号。

③ 用手动操作将轴移动到靠近参考点(约数 mm前)的位置。

④ 选择“ZERO RETURN”方式。

⑤ 按进给轴方向选择信号“+”或“-”按钮后,向下1个GRID位置移动,当找到栅格位置后,系统返回参考点完成,轴移动停止,该位置即作为参考点。

需要说明的是,绝对位
置零点建立时寻找到的栅格,是“电气栅格”,即在编码器“物理栅格”基础上通过 1850# 参数偏置后的栅格。

三、距离编码回零
光栅尺距离编码是解决“光栅尺绝对回零”的一种特殊的决绝方案。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传统的光栅尺有A相、B相以及栅格信号,A相、B相作为基本脉冲根据光栅尺分辨精度产生步距脉冲,而栅格信号是相隔一固定距离产生一个脉冲,所谓固定距离是根据产品规格或订货要求而确定的,如10mm, 15mm, 20mm, 25mm,30mm, 50mm等。

该栅格信号的作用相当于编码器的一转信号,用于返回零点时的基准零位信号。

而距离编码的光栅尺,其栅格距离不像传统光栅尺是固定的,它是按照一定比例系数成变化的,如下图示意;当机床沿着某个轴返回零点时,CNC读到几个不等距离的栅格信号后,会自动计算出当前的位置,不必像传统的光栅尺那样每次断电后都要返回到固定零点,它仅需在机床的任意位置移动一个相对小的距离就能够“找到”机床零点。

图8-3 距离编码
距离编码零点建立过程:
⑴ 选择回零方式,使信号ZRN置1,同时MD1、MD4置1
⑵ 选择进给轴方向 (+J1, –J1, +J2, –J2, etc.)
⑶ 机床按照所选择的轴方向移动寻找零点信号,机床进给速度遵循1425参数中(FL)设定速度运行。

⑷ 一旦检测到第一个栅格信号,机床即停顿片刻,随后继续低速(按照参数1425 FL中设定的速度)按照指定方向继续运行。

⑸ 继续重复上述(4)的步骤,找到3--4个栅格后停止,并通过计算确立零点位置。

⑹ 最后发出参考点建立信号(ZRF1, ZRF2, ZRF3, etc.置1)
图8-4 距离编码方式时序图
相关参数
OPTx 位置检测方式:
0:不使用分离式编码器(采用电机内置编码器作为位置反馈)。

1:使用分离式编码器(光栅)。

DCLx 分离检测器类型:
0:光栅尺检测器不是绝对栅格的类型。

1:光栅尺采用绝对栅格的形式。

DC4 当采用绝对栅格建立参考点时:
0:检测3个栅格后确定参考点位置。

1:检测4个栅格后确定参考点位置。

[数据类型] 双字节数据。

[数据单位] 检测单位。

[数据有效范围] 0 – 99999999。

距离编码1(Mark 1)栅格的间隔。

[
[数据单位] 检测单位。

[数据有效范围] 0 – 99999999。

距离编码2(Mark 2)栅格的间隔。

[
[数据单位] 检测单位。

[数据有效范围] -99999999 ~ 999999991821、1882、1883参数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8-5 距离编码参数关系
具体实例如下图所示,机床采用公制入。

图8-6 距离编码实例
参数 No. 1821(距离编码 1 的间距)=“20000” No. 1882(距离编码 2 的间距)=“20020” No. 1883(参考位置)=上图 A 点位置+5mm
9965000
-50002000020000-200209960-5000
11-221-
=++++的间距)距离编码的间距距离编码的间距距离编码的距离
与距离编码距离编码(
所以参数1883# 内设为99650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