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_燃烧与燃料答案版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_燃烧与燃料答案版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复习学案知识梳理一、燃烧和灭火1.燃烧的条件(1)燃烧: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的剧烈的。

○1;(2)燃烧的条件:○2;○3达到燃烧所需的(即)★燃烧现象:①燃烧一定发光、放热,但不一定产生火焰;②有些燃烧产生烟、有些燃烧产生雾、有些燃烧产物有刺激性气味。

★广义的燃烧:指伴有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需要氧气。

例:H2在Cl2中的燃烧生成HCl气体,Mg在CO2中的燃烧生成MgO和C。

注意: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有的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如:2Mg + CO22MgO + C2.灭火的方法无论采用什么方法灭火,其原理都是:阻止燃烧反应的发生只要除掉燃烧所需条件中的任何一个,燃烧就会停止。

(1)移走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低温度(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常用灭火方式与原理燃烧事例灭火方式原理蜡烛燃烧用嘴吹灭降低蜡烛火焰的温度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将油和空气隔绝熄灭酒精灯盖上灯帽将灯芯和空气隔绝森林大火设置隔离带将可燃物和燃烧物隔绝油井大火用炸药在大火上方爆炸消耗氧气,使油和氧气隔绝常用灭火器的使用泡沫灭火器:适用于扑灭由木材,棉花等引起的一般的火灾;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扑灭一般的火灾及因油、气的燃烧而引起的火灾。

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不会损坏物体,适用于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所发生的火灾。

重点提示:可燃物的着火点是降低的,因为着火点是物质本身固有的物理性质。

)3. 促进燃烧的方法(1). 充分燃烧与不充分燃烧(氧气与可燃物的比例关系):a).当氧气用量相对于可燃物不足时,可燃物会发生不充分燃烧b).当氧气足量时就发生充分燃烧。

c).原理:在一定的空间内,相会碰撞的分子数越多,燃烧就越剧烈d).促进燃烧的方法:○1增大氧气的浓度○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例如】:(i)乙炔(C2H2)充分燃烧与不充分燃烧生成物不同。

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或碳黑)和水(ii)一氧化碳中毒及其预防常用燃料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碳。

(1)在氧气供给充足时,燃料中的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2)若氧气供给不足,碳燃烧不充分,生成一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3)此外,在高温下,炽热的碳也可使二氧化碳转变成一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4)防护:煤炉、煤气灶及燃气热水器等易产生一氧化碳气体,使用时一定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有效的排气,确保安全。

4.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定义: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的现象。

2.可燃性气体(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面粉、煤粉、棉絮等都会遇明火或电火花发生爆炸。

3.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混合气体,遇明火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即可燃气体占混合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围),称为该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的浓度低到不能发生爆炸的限度,称为爆炸下限;可燃气体的浓度高到不能发生爆炸的限度,称为爆炸上限。

【小结】:①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②一切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就易发生爆炸.家用煤气一旦泄露,千万不要开动电器开关,以免发生爆炸.2.易燃易爆物的注意事项:在生产、运输、使用和储存时,必须严格_遵守安全规程__,_严禁烟火_______。

【技能训练】1.下列灭火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原理的是 ( )A.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着火处喷水B.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C.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通常用湿抹布盖灭D.发生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木砍掉2.吉林市中百商厦着火,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A.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B.使大火隔绝空气中的氧气C.降低温度到燃烧物的着火点以下D.水在高温条件下分解出不助燃的物质3.下列灭火方法中错误的是()A.房屋着火用高压水枪扑灭B.煤气灶着火用灭火器扑灭C.电器着火用水扑灭D.图书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4.篝火晚会时,要把木柴架空,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A.散热快B.易得到较高的温度C.减少可燃物D.使空气与木柴充分接触5.火柴划着后,如果将火柴直立,使火焰在上,火柴就不易继续燃烧,原因是()A.氧气不足B.没达到着火点C.火柴的着火点升高D.空气不足6. 调查统计表明,很多火灾伤亡事故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

下列自救措施不正确的是()。

A. 电线或电器起火时,要立即用水扑灭B. 现场烟雾较浓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C. 如果无路可逃,可以选择相对安全的地方暂时避难、等待救援D. 高层建筑物起火,不可乘电梯,应从安全通道撤离7.与可燃物燃烧时的现象有关的因素有()①氧气的含量②可燃物的本性③可燃物的形状④燃烧空间的大小A.①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8.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接触到明火,有发生爆炸危险的是()①氢气②汽油蒸气③面粉尘④棉尘⑤天然气A.①B.①②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9.在使用燃气热水器时,因燃气燃烧不完全易产生有害气体,若通风不畅而使人中毒的有毒气A.氧气B.氮气C.一氧化碳D.二氧化碳10.请你分析下列灭火事实所用的灭火原理,并将灭火事实与其原理连线。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油锅盖灭 a 移开可燃物(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 b 隔绝空气(3)仓库着火时,转移仓库中存放的可燃物 c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二、化石燃料及其利用1、化石燃料煤(工业的粮食)石油(工业的血液)天然气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分类组成主要含元素,此外还含有少量的以及元素主要含元素外,还含等元素主要成分是甲烷用途重要的化工和冶金原料重要的化工原料燃料和化工原料加工方法煤的干馏石油的分馏无产品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等汽油、柴油、煤油等燃气燃烧产物均产生二氧化碳,水【注意】(1)化石燃料是不可以再生的,因此必须合理开采、节约使用并开发新能源。

(2)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往往引起严重的空气污染,除了产生有毒气体SO2、NO2、CO等外,还包括黑烟和灰尘等2.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煤的气化煤的焦化(干馏)石油的分馏原理煤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发生不完全燃烧煤隔绝空气加热利用石油中各物质沸点的不同产物可燃性气体CO、CH4、H2焦炭、煤焦油、焦炉气(含有CO、CH4、H2、CO2等)航空煤油,汽油,柴油,石油气(丙烷C3H8、丁烷C4H10、丙烯C3H6和丁烯C4H8)应用生活燃气和化工原料焦炭(金属冶炼,制造电极),煤焦油(化工原料)燃料和化工原料物理/化学变化3.化石燃料的燃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城市煤气中含有CO气体,煤气与天然气相比,从安全角度看,煤气的主要缺点是使人容易中毒;从环保角度考虑,煤气、天然气和氢气中首选的燃料是氢气。

4.化石燃料的燃烧化学方程式天然气燃烧: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C3H8):煤气(主要成分为CO):5.新能源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氢能,风能,地热能,太阳能潮汐能,核能【中考链接】1.(2008·常州)2008年5月8日,北京奥运会火炬、火种被送上海拔8848.43米的珠峰峰顶。

象征着光明、和平、友谊、进步、和谐的奥林匹克圣火首次在地球之巅燃起,照亮了每个人的心灵之巅。

而“奥运火航天芯”再次奏响了“科技奥运”的主题。

(1)“祥云”火炬设计有回热管,即用铝箔将铜棒贴在燃料筒外侧,使火炬上下的热量能够交流,这主要是利用了金属铜的性。

(2)根据火炬、火种所处的环境不同,各种奥运火炬、火种灯采用的燃料都不相同。

①悉尼奥运会曾使用丁烷(C4H10)作为火炬的燃料,请写出丁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② “高原火种灯”使用的是航空煤油,它主要通过石油分馏获得,分馏属于变化(填“化学”或“物理”);③珠峰火种灯选用了固体碳作燃料,并且完全采用了传统蜂窝煤煤炉的设计,即将固体碳做成碳柱,一节一节填充在容器内进行燃烧,这种设计的优点是:2、(2008·自贡)能源短缺和温室效应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难题,新能源的开发和地球环境的保护是人类共同的目标。

由此可见,最理想的能源是( )A.天然气B.氢气C.酒精D.汽油36.(2012临沂)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请回答下列问题:(1)社会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们给敬老院送去鲜花,花香满屋。

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闻到香味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普通汽油中加入适量的燃料乙醇可制得乙醇汽油,用乙醇汽油作为汽车燃料越来越受到重视。

请你答出使用乙醇汽油的优点(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1、CO2的循环(1)CO2的生成和消耗二氧化碳的消耗:植物的作用二氧化碳的生成:动植物的呼吸,的燃烧,动植物尸体的腐烂,岩石分解(2)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科学家普遍认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导致。

2、CO2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水溶性固体的CO23、CO2的化学性质(1)如下图1所示,此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密度大于空气的物理性质,也说明CO2不能也不支持的化学性质,因此CO2可用于。

(2)如下图2所示,此实验中紫色石蕊试液会变成,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当加热时,石蕊试纸又会由变回,说明碳酸的化学性质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如下图3所示,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现象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此反应可用于检验CO2气体。

图1 图2 图3(4)在高温下CO2通过炽热的焦炭,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这个反应需要热量(填“吸收”或“放出”)。

(5)二氧化碳无毒,但不供给呼吸,因此当进入干涸的深井、山洞或久未开启的地窖时,应先做一个实验,以防止CO2浓度过高而造成危险。

(6)CO2可以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在温室中可用于作。

与水、食盐等生成纯碱等物质,可作化工原料;干冰升华时吸收热量,可作______________,冷藏食物或人工降雨、制造云雾等。

(7)溶洞的形成(化学方程式):4、二氧化碳的制取一、药品的选择:1.原则:⑴药品来源广,价廉;⑵反应条件、装置、操作简单;⑶产气速率适中,容易收集气体;⑷纯度高;⑸安全、无污染或污染小等。

2.实验室制取CO2的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不能选用浓盐酸,因浓盐酸太强,能挥发出大量的HCl气体,使制得的CO2不纯。

②不能选用硫酸,因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性的硫酸钙沉淀,覆盖在碳酸钙的表面,会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