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江苏省高三1月学业水平测试合格考全真模拟历史试题(二)(解析版)

2020届江苏省高三1月学业水平测试合格考全真模拟历史试题(二)(解析版)

江苏省2020届高三1月学业水平测试合格考全真模拟历史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西周时期已形成一套较完备的国家政治体系,其中拓展了疆域且维系了其长久统治的制度是A. 中央集权制B. 郡县制C. 分封制D. 宗法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拓展了疆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扩大了疆域,维护了西周的统治,故C项正确;A项是秦朝创立,排除;B项是秦朝推广,排除;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不符合题意主旨,故D项排除。

『点睛』“拓展了疆域”是关键信息。

2.《史记》载“(曹)参代(萧)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

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与这一典故反映的治国理念相一致的学派是A. 儒家B. 法家C. 道家D. 墨家『答案』C『解析』西汉初期实行的是无为思想,属于道家思想,C正确;A儒家是汉武帝时期得到重用;B是秦朝统治思想;D代表下层民众。

3. 在秦朝政府的中央机构中,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理国家检察事务的是()A. 丞相B. 太尉C. 郡守D. 御史大夫『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秦代丞相负责行政事务;太尉负责管理军事;御史大夫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三者互补同属各行其责共同对皇帝负责。

郡守属于地方官制。

所以『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公九卿制4.《天工开物·乃粒第一》记载:“其湖、池不流水,或以牛力转盘,或聚数人踏转。

车身长者二丈,短者半之。

其内用龙骨拴串板,关水逆流而上。

大抵一人竟日之力,灌田五亩,而牛则倍之。

”材料描述的工具是A. B.C. D.『答案』A『解析』从材料的叙述来看,《天工开物》记载的是一种灌溉的工具,其中涉及到了“龙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的是龙骨水车,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B选项体现出的是牛耕;C选项体现出的是水排;D选项是耧车。

5.《明太祖实录》:“若有不务耕种,专事末作者,是为游民,则逮捕之。

”明太祖诏:“商贾之家止穿绢布。

”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A. 打击富商大贾B. 保护小农经济C. 阻碍商业发展D. 镇压游民作乱『答案』B『解析』材料中“末业”指工商业,材料反映朱元璋以逮捕的手段惩戒不劳动、以“身份歧视”的方式重农抑商,其根本目的是保护小农经济,故选B;AC是重农抑商的手段,排除;D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直接目的,排除D。

6.《明史》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曾问众臣“天下何人最快活?”有人说“富甲天下”,有人说“功成名就”,有人说“高官厚禄”。

朱元璋听罢一一摇头,直至大臣万钢说“畏法度者最快活”时才点头称是。

朱元璋“点头称是”是因为万钢的回答迎合了他A. 裁撤宰相的意图B. 设置内阁的需要C. 以法治国的主张D. 皇权至上的理念『答案』D『解析』A选项错误,材料中“畏法度”不能体现出宰相制度的废除;B选项错误,内阁的设置是在明成祖时期;C选项没有理解真正含义,封建社会的法律是皇帝意志的体现,维护的是人治,故排除;D选项正确,这是一种君主专制的体现。

7.在近代中国,这场运动“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合文化的尝试。

”属于这场运动的企业是A. 发昌机器厂B. 汉阳铁厂C. 大生纱厂D. 沈阳机床厂『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这场运动只学习西方的科技而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这是洋务运动,汉阳铁厂是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B正确;AC两项是民族工业,不是洋务运动创办的企业,排除;D项是新中国创建的工厂,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其活动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合文化的尝试”,结合所学洋务运动的内容分析解答。

8.下图漫画题为《盟军终于征服了这条龙》。

该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A. 迫使清政府割让大片领土B. 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C. 激发了义和团运动的兴起D. 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答案』B『解析』由漫画主题《盟军终于征服了这条龙》可以联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工具,故B项正确。

A项不符合漫画的主题;C项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D是甲午战争的影响。

9.某同学对辛亥革命的主要史实通过画时间轴的方式呈现出来,图中①、②分别为A. 湖北军政府成立;同盟会成立B. 同盟会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C. 同盟会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D.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答案』B『解析』依题和所学可知,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孙中山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提出政治纲领,此后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最为壮烈,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取得胜利,占领武汉三镇,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成立。

1911年底孙中山回国,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宣布退位,清朝覆灭。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3月11日,临时参议院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限制袁世凯独裁。

综上所述,①是中国同盟会成立;②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故『答案』为B项。

湖北军政府成立是在武昌起义后,排除A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是在宣统帝退位后,排除CD项。

10.1917年至1919年,介绍新思潮的刊物只有几种,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寥寥无儿。

1919年以后,全国各地出版的刊物猛增至400余种,其中相当数量的刊物以介绍新思潮、改造社会为己任,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枝独秀。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B. 工人阶级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C. 一战暴露资本主义侵略争霸本质D. 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后,各地出版的刊物数量猛增,并且介绍新思潮的刊物数量增多,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枝独秀,反映了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故A正确;B项,工人阶级壮大登上政治舞台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展,但并非介绍新思潮的刊物数量的剧增的主要原因,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五四运动后介绍新思潮的刊物数量的剧增,反映的是时局变动对思想变化的影响,与一战无关,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1915年已经开始,并不是五四运动后介绍新思潮的刊物数量增多的最主要原因,故D项排除。

11.1927年11月后,诸如“暴动割据”、“农村割据”、“割据局面”、“割据地带”等词语频繁在中国共产党的文献中出现。

这说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A. 完全放弃了俄国革命模式B. 开始认识农民革命的力量C. “左倾”错误思想占主导D. 对革命道路有了新的认识『答案』D『解析』“暴动割据”、“农村割据”、“割据局面”、“割据地带”体现出与传统城市中心暴动论不一样的看法,说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有了新的认识,D正确;材料中认识并不能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完全放弃了俄国革命模式,A错误;材料中“割据”思想并不能说明开始认识农民革命的力量,B错误;“左倾”错误思想占主导是在20世纪30年代之后,C 错误。

12.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某战役示意图。

这场战役A. 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B. 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C. 使北平获得和平解放D. 推翻了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地图中的主要作战区域为长江以南,该战役为渡江战役,故D项正确。

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排除A;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是指三大战役,排除B;使北平获得和平解放是指三大战役中的平津战役,排除C。

『点睛』本题由战役主要作战区域即可作出判断,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地理知识。

13.“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四大特征是空前的广泛性、巨大的包容性、鲜明的多样性和显著的社会性。

”材料所体现的政治制度是: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政治协商制度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基层民主制度『答案』B『解析』根据“统一战线”,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一届人大会议召开后,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代会的职权结束,成为统一战线组织,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B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不符合“统一战线”,排除A;CD不符合“统一战线”,排除。

14.以下是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不包括手工业),导致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优先发展重工业B. 社会主义改造C. 人民公社化运动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答案』B『解析』据材料图示所示三个时间内社会主义工业所占比重分别为45%、57%和67%,国家资本主义所占比重分别为18%、29%和33%,由此可知,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迅速增加,这和1953-1956年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相关,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A;1958年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1935年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5.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社会主义等于计划经济B. 资本主义等于市场经济C. 计划经济更促进生产力D. 计划和市场是经济手段『答案』D『解析』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二者只是经济手段,D正确;社会主义不等于计划经济,A错误;资本主义也不等于市场经济,B错误;计划经济不一定更促进生产力,C错误。

点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区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产物,是国家宏观调控下的新型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大特点是使市场在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调节作用。

16.2014年1月1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5周年。

它的发表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

这主要是因为它A. 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B. 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C. 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D. 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答案』D『解析』据所学可知,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并建议海峡两岸实行通航、通邮、通商和探亲旅游。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1992年两岸达成“坚持一个中国”,故D正确;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是1981年提出,与材料不符,A错误;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与材料不符,B错误;1992年两岸达成“坚持一个中国”,与材料不符,C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