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九章 班级管理与-38页精选文档
第九章 班级管理与-38页精选文档
1803年,兰卡斯特出版了《教育的改良》一书来描述自己的计划。 1805年,贝尔和兰卡斯特相见,并交换了关于导生制的意见。
班级组织的特性
一、自功能性:班级组织在功能对象方面的主要特 性。是班级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首要特征。班 级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得以建立,不仅是为了实现 某些外向性的指标(如提高教学效率,便于学校 管理等),而且按照现代教育原理,更重要的是 基于其成员——学生——自身的奠基性学习的需 要。
第九章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 作
组员:雷毅青 黄旭 王圆 于童 王宏芳 廖凝凝 马甜 黄瑞雪 黄练 李媛 吴霞 李艺棠 周兴梅 王蕾 赵翠
我们因何相聚
• 大家的1500米. • 温情扎根于人心. • 我们班的感人故事.
第一节 班级组织
一、班级组织的概念 (一)班级组织概念的历史考察 1、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了“一个教师
• 第一阶段: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
• 阶段特点 • 1.群体成员彼此缺乏充分交往,人际关系是情绪
性的,而不是以共同活动的目的任务为中介。 • 2.群体还没有形成大家认同并愿意遵守的行为规
范,每个人从自己的角度理解并参与共同活动。 • 3.群体意识差、聚合力弱。
• 阶段分期
• 第一个时期:班级刚刚形成,同学们对新的环境 都或多或少地存有疑虑。
力的培养
缺陷:
(1)教学太机械化。
(2)只能运用于背书或简单 的书写和计算教学中。
(3)充当导生的子女说话后 和行动都显示出骄傲的态 度,不利于他们优良品质 的培养。
贝尔—兰卡斯特的导生制 贝尔—兰卡斯特的导生制(Monitorial system),是由英国国教会的贝尔
(Andrew Bell,1753—1832)和公益会的教师兰卡斯特(Joseph Lancaster,1778—1838)所开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一种适应当时社会需要 的教育技术。
• 第二个时期:小团体形成期。
• 第二阶段:团体要求与个人属性之间 的矛盾阶段
• 阶段分期 • 第一个时期:师生矛盾时期
• 第二个时期:班主任、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 矛盾
• 第三个时期:学生团体之间的矛盾
• 第三阶段:团体要求构架内的矛盾
名。
20世纪50、60年代西方各国在重点进行课 程改革的同时,也进行了教学组织形式方面 的改革尝试。其改革的主要目标有以下几点:
(1)进一步完善班级授课制,实现以班级为基础的教学 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特点的教学活 动形式和学习环境;
(2)探索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的教学组织形 式,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
1791年(或1792年),贝尔在印度马德拉斯的兵士孤儿学校计划用沙盘教 学生练习书写。但是,一些教师拒绝帮助。于是,贝尔选择一些年龄较大的学生 帮助他教其他的学生。他的这种做法后被人称作“马德拉斯制”。
1795年,贝尔回到英国,于1798年出版了《一个教育实验》来介绍自己的 思想和具体的做法。同年,兰卡斯特在伦敦办学。由于学生太多,又没有钱去请 教师,于是,兰卡斯特打算先教年龄较大和成绩较好的学生,然后,让他们去教 其余的学生。这时,他发现了贝尔的书,并吸取了他的一些观点。
二、半自治性:班级组织在运行机制方面的主要特 性。指作为非成人组织的班级,并非完全靠自身 的力量来管理自身,而是在相当程度上借助于外 部力量。
(二)班级组织的改造 改造概况: 1、“道尔顿制”,道尔顿主张改善传统教授法几乎
不顾及每个儿童本身特点的弊端,使学习者能按 照自定的步调学习; 2、“圣路易编制法”,哈利斯在圣路易创始的,其 特点是根据儿童的能力在短期内随时升级。 3、“巴达维亚法”,从教学法角度改造传统的班级 教学组织的代表,1898年创始的。它规定一个班 50名学生以上者,将设两名教师,一个从事个别 教学,一个从事同步教学。50名以下者,则设一
(3)寻求既不失集体影响,又有个人独立探究的教学组 织形式,扩大学生的教育影响源和信息源。
班级教学与个别教学的比较
个别教学
班级教学
师生关系
教师只同个别学生发生联 教师以班为单位进行教学, 系,难以形成学生集体。 班级成员的人数相对固定,
学生在集体中学习。
学生来源
学生年龄和文化程度参差 不齐,学习内容与进度缺 乏计划性与系统性。
学生年龄相同,文化程度相 近,学校以“课”为教学单 元,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 系统完整。
教育管理
教学活动和学习时间没有 明确规定,学生入学,毕 业,退学等学籍管理没有 制度化。
教学内容按学校和年级分成 许多既有系统又相对独立和 均衡的部分,每部分采用相 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计 划、有步骤地展开教学活动; 学籍实行制度化管理。
它的组织形式是这样的:教师上课时先选择一些年
龄较大或较优秀的学生进行教学,然后,由这些学 生做“导生”,每个导生负责把自己刚学的内容教 给一组学生。导生不但负责学,而且还负责检查和 考试,完全是教师的助手。有了导生的帮助,教师 的教学工作量大大减轻了,因而能够教育更多的学Biblioteka 生。导生制优缺点优点:
(1)省钱 (2)省师资 (3)扩大受教育者的范围 (4)有助于儿童自我管理能
(三)班级组织概念的界定
班级组织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是 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 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 小群体。班级不仅是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组织单位, 而且也是促进学生成长的正式组织之一。
第一节 班级组织
二、班级组织的形成
班级组织的形成一般经历三个发展 阶段
同时教很多学生是可能的”假设。 2、英国牧师贝尔、公谊会教师兰卡斯特创行的“导
生制”。 3、苏联教育家凯洛夫集夸美纽斯、赫尔巴特之大成,
提出了分科课程论、教师主导论和课堂教学的原 则。
导生制
导生制(Monitorial system)又叫贝尔—兰卡斯特制, 是由英国国教会的贝尔(Andrew Bell,1753—1832)和 公益会的教师兰卡斯特(Joseph Lancaster,1778— 1838)所开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曾在英国和美国流 行过数十年,为英、美两国普及初等教育做出过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