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施工监测年度总结报告

施工监测年度总结报告

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07标段施工监测年度总结报告编写:审核:批准: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施工监测项目部2017年12月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07标段施工监测年度总结报告目录1 工程概况 (2)1.1长春南路站概况 (2)1.2长河区间1号竖井及横通道概况 (2)2 监测依据 (2)3 监测目的 (3)4 监测工作进展情况 (4)4.1工作基点布设及复测情况 (4)4.2监测点布设情况 (4)4.3监测点保护与恢复 (10)4.4监测资料完成情况 (11)4.5监测成果分析 (11)5 质量保证措施 (13)5.1质量实施 (13)5.2监测人员的保证制度 (15)5.3质量记录及质量检查制度 (15)5.4不合格品确认及返工制度 (15)5.5水准基点、监测点的安装质量保证及其维护制度 (15)5.6监测仪器设备的质量保证制度 (15)5.7现场测试技术质量控制制度 (16)5.8资料分析过程质量控制制度 (16)5.9安全风险信息处理的管理控制措施 (16)5.10安全风险预警的管理控制措施 (17)6 监测资料检查情况 (17)1 工程概况1.1长春南路站概况长春南路站位于长春南路与长春南路西二巷交叉口处,沿长春南路呈南北向布置。

长春南路站主体采用明挖法+局部盖挖工法施工,围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内支撑(轨排井处采用锚索)的支护体系。

车站采用岛式站台主体结构采用双柱三跨形式箱型框架结构。

车站起点里程K19+663.805,终点里程K19+894.103,总长230.3m标准段总宽21.6m,车站端头总宽25.7m车站主体小里程端地面标高大于大里程端,高差3.2m。

1.2长河区间1号竖井及横通道概况竖井占地位于长春南路特变电工围栏外,距离周围建筑物距离较远,竖井平面净空尺寸5m × 7.5m深度约25.8m,采用倒挂井壁法施工,井壁采用350mm厚格栅,井内采用临时型钢支撑体系。

井口设800mm×1600mm圈梁。

区间施工竖井的横通道长度为37.94m,开挖宽度为4.7m,横通道为拱顶直墙复合衬砌结构(本次不施工横通道二衬结构),采用台阶法施工。

2 监测依据(1)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2)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4)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5)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6)《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7) 《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CJJ/T76-2012);(8)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9)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2013);(10) 《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11/490-2007,J10909-2006);(11)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2003年版);(1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16);(13)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7-2006);(14)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308-2008;(1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DB11/489-2016);(16) 《孔隙水压力测试规程》(CECS55:93);(17) 乌市轨道交通3号线环境调查《地下综合管线探测成果图》;(18)《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3 号线一期工程风险源分级统计表》;(19)《北京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风险工程分级与设计指南》(2013版);(20) 乌鲁木齐市城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相关设计图;(21) 国家或行业其他测量规范、强制性标准;(22) 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长春南路站~河南东路站区间)1号竖井及横通道施工监测方案;(23) 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长春南路站施工监测方案。

3 监测目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基坑及隧道工程,由于其开挖深度较大,建设周期很长,影响因素也较多,这都加大了地铁工程的不确定性。

由于基坑侧壁岩土材料的复杂性和各种偶然因素的作用,为确保地铁工程能顺利进行,同时保证周围建构筑物和市政管线设施的安全及正常使用,对地铁工程的施工过程都必须进行监测,及时发现事故征兆,必要时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并做好可能出现事故的应急处理对策,一旦出现险情,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监测工作的基本目的是全面及时地反映基坑的安全状况,及时指导工程的施工。

同时工程监测还可为今后类似工程项目研究提供数据,建立一套适合于类似地质和工程条件下的设计方法及施工技术。

总而言之,本工程的监测首先应服务于工程,确保工程安全,其次还应与科研相结合,为今后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技术支撑。

具体如下:(1)对基坑施工期间围护体系和支撑体系的内力及变形、被保护对象的变形以及其它与施工有关的项目进行监测,及时和全面地反映其变化情况,判断基坑安全和环境安全,保证基坑开挖安全顺利地进行。

(2)通过对监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反分析及预测,结合控制值,判断当前基坑的安全度,预测和评价下一步施工的基坑安全度,通过修正施工参数,对已有施工方案进行优化,达到信息化施工的目的。

(3)通过监测及时发现基坑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变形发展趋势,及时反馈信息,达到有效控制施工对周边建筑物及管线影响的目的;(4)通过监测及时了解降水过程对环境和基坑本身的影响,并及早发现基坑止水帷幕的渗漏问题,并提请施工单位进行及时、有效的堵漏准备工作,防止施工中发生大面积涌砂现象。

4 监测工作进展情况4.1工作基点布设及复测情况1、依照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长春南路站~河南东路站区间)1号竖井及横通道施工监测方案以及相关监测规范,在1号竖井周边布设3个垂直位移工作基准点CHSJBM1、CHSJBM3、CHSJBM4。

工作基准点布设位置及埋设深度满足相关监测规范要求,在施工监测期间按照每月一次的周期对工作基准点进行复测。

自1号竖井及横通道施工监测以来,我施工监测方对工作基准点共进行了6次复测,根据复测结果分析出工作基点CHSJBM1、CHSJBM3、CHSJBM4处于稳定状态,可作为施工监测点起算点使用。

工作基点高程成果表如下:长河区间1号竖井及横通道工作基点复测成果表 56黄海高程系序号点名高程(m)备注1 CHSJBM1761.365642 CHSJBM3760.362093 CHSJBM4759.57126长春南路站布设4个垂直位移工作基准点CZBM1、CZBM2、CZBM3、CZBM4,3个水平位移工作基准点CZ1、CZ2、CZ3。

工作基准点布设位置及埋设深度满足相关监测规范要求,在施工监测期间按照每月一次的周期对工作基准点进行复测。

自长春南路站施工监测以来,我施工监测方对工作基准点共进行了3次复测,根据复测结果分析出工作基点CZBM1、CZBM2、CZBM3、CZBM4、CZ1、CZ2、CZ3处于稳定状态,可作为施工监测起算点使用。

工作基点高程、平面坐标成果表如下:长春南路站工作基点复测高程成果表 56黄海高程系序号点名高程(m)备注1 CZBM1767.905942 CZBM2770.296663 CZBM3772.736884 CZBM4 772.75072长春南路站工作基点复测平面坐标成果表独立坐标系序号点名平面坐标备注A(m)B(m)1 CZ1 662.506 -8.5182 CZ2 794.525 14.4553 CZ3 917.428 -19.6784.2监测点布设情况1、根据指挥部及其他相关单位下发文件,本工点各监测点首次布设时进行首件验收,监测点布设后通知相关单位进行测点验收,验收合格后采集初始值。

随着施工进度,依照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长春南路站~河南东路站区间)1号竖井及横通道施工监测方案对1号竖井及横通道的监测点逐步进行布设。

布设情况见下表:1号竖井及横通道监测点埋设统计表序号监测项目累计埋设监测点备注1 地表沉降572 管线沉降403 竖井收敛104 锁口圈梁顶沉降 45 支撑轴力86 地下水位监测 17 拱顶沉降点 68 横通道收敛监测点32地表及管线沉降监测点埋设图支撑轴力监测点埋设图竖井井壁收敛监测点埋设图横通道收敛监测点埋设图横通道拱顶沉降监测点埋设图地下水位监测点埋设图2、根据指挥部及其他相关单位下发文件,本工点各监测点首次布设时进行首件验收,监测点布设后通知相关单位进行测点验收,验收合格后采集初始值。

随着施工进度,依照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长春南路站施工监测方案对长春南路站的监测点逐步进行布设。

布设情况见下表:长春南路站监测埋设统计表序号监测项目累计埋设监测点备注1 桩体水平位移23 测斜管2 地表沉降223 管线沉降324 建筑物沉降115 围护桩顶竖向位移156 围护桩顶水平位移157 支撑轴力128 地下水位 29 锚索拉力12地表及管线沉降监测点埋设图围护桩顶部水平位移及竖向位移监测点埋设图建(构)筑物竖向位移监测点实景图测斜管埋设图地下水位监测点埋设图支撑轴力监测点埋设图锚索拉力监测点埋设图4.3监测点保护与恢复①测点位置悬挂测点标示牌,标示测点位置。

标识牌包含测点编号、测点名称,如下图。

监测点标示标牌悬挂示意图②加强现场施工工人对测点保护意识,安排专人巡查记录,如一旦发现测点被破坏立即组织人员进行修复,条件容许情况下24小时内测点恢复。

4.4监测资料完成情况1、长河区间1号竖井及横通道施工监测方案、人员及仪器资质已完成报审、已布设监测点(地表沉降监测点、管线沉降监测点、锁口圈梁沉降监测点、竖井收敛监测点、支撑轴力监测点、拱顶沉降监测点、横通道收敛监测点、地下水位监测点)的首件验收、测点报验及初始值已经完成相关单位的报审。

日报、周报、月报出版情况见下表:1号竖井及横通道监测日报、周报、月报统计表序号监测项目累计完成期数备注1 日报2402 周报283 月报 6监测点、管线沉降监测点、围护桩体水平位移监测点、围护桩顶水平及竖向位移监测点、支撑轴力监测点、锚索拉力监测点、地下水位监测点的的首件验收、测点报验及初始值已经完成相关单位的报审。

日报、周报、月报出版情况见下表:长春南路站监测日报、周报、月报统计表序号监测项目累计完成期数备注1 日报762 周报113 月报 24.5监测成果分析1、长河区间1号竖井及横通道累计变形量最大值统计表、变形过程曲线图如下:监测项目测点编号累计变形量(mm)(kN)累计控制值(mm)(kN)备注地表沉降DB-02-06 -5.62 30.00 竖井收敛SJJ-01-02 -3.33 30.00 管线沉降GXC-RQ1-04 -4.34 10.00地下水位监测DSW-01 -1380.57锁扣圈梁沉降ZQC-03 -6.58 20.00支撑轴力ZCL-01-02 101.99 185.00拱顶沉降GDC-05-01 -3.70 30.00横通道收敛JKJ-02-01 -6.33 10.00根据各期监测成果分析得出:长河区间1号竖井及横通道各监测项累计变形量最大值都在控制范围内,监测点变形量比较均匀,后期可正常施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