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
宁夏毛乌素沙地草方格固沙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现有林地——作为防护林
绿洲边缘的灌草地带——发展林业、牧业 已荒漠化的地方——退耕还林、还牧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 源问题 营造薪炭林 新建沼气池 推广省柴灶 利用风能、太阳能
(5)控制人口增长 控制人口增长, 提高人口素质
• • • • (2)我国目前荒漠化的发展趋势是( AD ) A. 局部逆转,整体扩大 B. 局部扩大,整体逆转 C. 治理速度超过破坏速度 D. 破坏速度超过治理速度
荒漠化的危害
• 全球: • 40%的陆地表面已经 受到荒漠化的影响 • 每年: • 成为荒漠的耕地>1000 万公顷 • 成为沙化土壤的陆地 >5万公顷 • 直接经济损失>420亿 美元 • 我国: • 荒漠化土地面积267万 km2,占全国总面积的 28% • 荒漠化已涉及18个省 区的471个县市 • 因荒漠化每年直接经 济损失>540亿元
1.地理位置:地处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深居内陆
以高原为主,周围有高大山脉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 2.地形: 3.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稀少, 气温日较差大,大风日数多。
4.河流:河流多为内流河,水量少 6、生态环境脆弱
5.植被:植被稀疏,以温带草原、高山草甸、温带荒漠为主
地区
江南丘陵
云贵高原
华北平原
荒漠化 自然 原因
红漠化
人为 原因
盐碱化 降雨集中; 夏季降水集中,地 降雨集中; 地形崎岖;、势低处形成涝洼地; 丘陵地形 卡斯特地貌,春季气温回升快, 蒸发量大,盐分积 土层浅薄 聚地表。 人口增加; 人口增加; 人口增加; 过度樵采 过度垦殖 不合理排灌
石漠化
四、荒漠化的危害
何谓沙尘暴?
• 沙尘暴,实际上是沙暴和尘暴两者 的总称。 • 沙暴是就地起沙(扬沙),它携带 的沙物质搬运的距离不远。 • 尘暴(浮尘)能在高空中飘移几千 米之外,甚至更远。
沙尘天气概念
• 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四类。 浮尘: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 10千米的天气现象;
扬沙: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 在1千米至10千米以内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 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 强沙尘暴:大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 见度小于500米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危害
• 1、人畜死亡、建筑物倒塌、农业减产。沙尘暴对 人畜和建筑物的危害绝不亚于台风和龙卷风。 • 2、大气污染、表土流失。沙尘暴降尘中至少有38 种化学元素,它的发生大大增加了大气固态污染 物的浓度,给起源地、周边地区以及下风地区的 大气环境、土壤、农业生产等造成了长期的、潜 在的危害。特别是农作物赖以生存的微薄的表土 被刮走后,贫瘠的土地将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土地荒漠化
1、荒漠化的定义、表现
• 荒漠化就是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及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它是气候 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 动相互作、林 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 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分析原生性荒漠的成因
热带荒漠 温带 荒漠
受副高或信风带控制 寒流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 系
a生物措施——绿洲地区——多层防护林体系
绿洲外围的 沙漠边缘 前沿地带
绿洲内部 (防护林网)
• 恢复自然植被防治荒漠化 梭梭、柠条、沙拐枣、 胡杨、红柳
b工程措施——流沙地区——设置沙障
一方面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另一方面截流水分,提高沙层含 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生存。
深居内陆,距海洋远 高原、山地阻挡海洋气流进入,降水少 地处山岭背风地带,受下沉气流控制
荒漠化(次生性荒漠)
荒漠化的成因
自然原因
气候持续干旱 土质疏松 大风天数多且集中 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水资源利用不当
人为原因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是造成沙漠化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
• 危害:对以下四方面的危害: • 1、农业生产(流动沙丘淹没农田) • 2、村镇、交通、水库、灌渠(流动 沙丘淹没) • 3、生态环境(沙尘暴频发) • 4、植被和地表形态(引发饥荒)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 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 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 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上、中、 下游水资源
自主测试
• 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 正确的是 (C) • • • • A. 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 B. 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 C. 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 D. 黄淮海平原——石漠化
• 2. 土地荒漠化问题是我国西北地区表现较为严重的环境问 题,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回答(1)~(2)题。 • (1)有关荒漠化成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BC ) • A. 荒漠化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和潜在的自然因素相互 影响,共同作用的产物 • B. 气候因素中,气温的变化对荒漠化进程影响最大 • C. 自然因素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 D. 植被退化和覆盖率降低是荒漠化的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