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常规咳嗽咳嗽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咳痰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肺,涉及脾、肾。
多见于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
(辨证分型)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咳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
舌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肺咳嗽气粗,咳痰黏白或黄,咽痛或声音嘶哑,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舌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3.燥邪伤肺干咳少痰,咳痰不爽,鼻咽干燥,口干。
舌尖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
4.痰热壅肺咳嗽气粗,痰多稠黄,烦热口干。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5.肝火犯肺咳呛气逆阵作,咳时胸肋引痛,甚则咯血。
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6.痰湿壅肺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晨起为甚,胸闷脘痞,纳少。
舌苔白腻、脉滑。
7‘肺阴亏虚咳久痰少,咯吐不爽,痰黏或夹血丝,咽干、口燥,手足心热。
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8.肺气亏虚病久咳声低微,咳而伴喘,咳痰清稀色白,食少,气短、胸闷,神倦乏力,自汗畏寒。
舌质淡嫩、苔白,脉弱。
(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避免尘埃和烟雾等刺激,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2)休息:咳嗽严重者卧床休息,痰多者取侧卧位,经常变换体位,将痰排出,必要时协助翻身拍背,以助排痰。
必要时可以给予吸痰。
(3)咳痰多,呼吸有臭味者,应加强口腔护理,可用中西药液漱口。
2.病情观察(1)注意观察咳嗽声音、时间、性质、节律和咳出痰的性状、颜色气味等特征,以及有无恶寒发热、发绀、汗出等伴随症状。
(2)胸痛气促、久咳、痰中带血,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痰呈黄绿色脓性痰,或大咯血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年老久病,痰不易咳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晕、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等脱证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情志护理(1)保持精神愉快,对久咳不愈和肝火犯肺咳嗽的患者,做好情志调护,避免精神刺激,学会自我调节。
(2)内伤久咳,缠绵反复,易产生忧虑情绪,应做好开导、劝解工作,解除顾虑。
4.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之品,忌肥甘、油腻、煎炸、辛辣刺激性饮食,戒烟酒。
每日饮水量保持1 500m1以上,以利湿化痰液。
(2)风热、燥邪犯肺咳嗽宜食清热润肺化痰之品,如玉竹粥、藕粥以及梨、枇杷等水果。
(3)肺肾阴虚咳嗽宜食生津、润肺、止咳之品,如糯米阿胶粥、木耳粥,沙参麦冬茶等。
5.用药护理(1)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
(2)风寒、阳虚者中药宜热服,药后加盖衣被,以助微微汗出。
(3)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者中药宜凉服。
(4)咳甚影响休息者,遵医嘱服镇静药。
(1)风寒束肺咳甚者,遵医嘱给予背部拔火罐或镇咳药。
(2)风热、燥邪犯肺咳嗽,干咳少痰、黏稠难咳,遵医嘱给予中药雾化吸人。
(3)痰多咳嗽无力者,协助翻身拍背,以助排痰,必要时吸痰。
(4)咳甚时可遵医嘱配合针灸、拔罐和中西药物雾化吸人等治疗方法,以利止咳祛痰7.并发症护理高热:①病室应安静、舒适、定时开窗通风,勿着凉;②烦躁不安的患者应稳定情绪,给予疾病知识宣教,鼓励患者配合治疗;③中药宜温服,用药期间注意汗出、退热等情况;④大量出汗,退热后,及时更换衣物,并注意保暖;⑤给予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品,多食蔬菜水果,忌食煎炸、油腻之品;;⑥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变化及发热的热型、时间、舌苔、脉象的变化,防止虚脱现象。
[健康指导]1.鼓励患者适当户外活动,平时注意身体锻炼,以增强体质,改善肺功能。
2.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寒暖,预防感冒。
3.体质虚弱者,可以做呼吸操、保健操,打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4.改善生活环境,消除烟尘及有害气体的污染。
5.有咳嗽病史的患者可做鼻部保健按摩。
方法是按摩鼻翼两侧、迎香穴、鼻尖各20~40次。
6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他人面前咳嗽应捂嘴,不随地吐痰,防止病菌经飞沫、空气传播。
7.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门诊随访,病情变化及时就医,消渴病消渴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消”意为消灼气血津液,消灼肌肉筋骨等,“渴”为此病诸多症状中具有代表性症状,大致与西医学中的糖尿病发病特点相一致,故可互称。
[辨证分型] 辨治原则与步骤:首辨阴阳,再辨六经,后分经腑、表里、寒热、虚实、标本.1.阳证年龄较轻,精神状态佳,体形壮实,肌肉丰满,面有光泽,舌色尚鲜活,脉象大、浮、数而尚有力.(1)阳明肺胃热盛,兼气阴两伤证:口干咽燥,食欲亢进,身恶热.舌质干红、苔黄燥,脉洪大.(2)丧热互结,兼气阴两伤证:多饮多食多尿,便干、便秘,口唇紫黯.舌质暗红、边有疵斑,脉沉而涩等.(3)少阳失枢,胆火内郁证:口渴、咽干,口苦,纳呆,或心烦、失眠、心神不安,右胁部胀痛,胃脘部痞胀,耳鸣、目眩,症状繁杂.舌质红或黯、苔白或薄黄,脉弦细.2.阴证年龄较大,精神较差,体形瘦弱或虚胖,肌肉松弛,面色萎黄或晦暗,面色无华.舌色黯,脉象沉、涩、弱、弦而无力.(1)太阴阳明虚寒证:微渴,纳呆,禽谷欲呕,或呕吐痰涎清水,手足冷汗出,大便稀烂,喜温、喜按.舌质淡、苔白,脉沉弱.(2)少阴阳虚寒湿证:小便频数量多,饮一溲一,尿有泡沫,神疲倦怠,畏寒、肢冷,少气懒言.舌质淡、苔白或白滑、边有齿印,脉沉迟.(3)少阴阴虚证:渴欲饮水”心烦、失眠、健忘,盗汗,五心烦热.舌质红、少苔,脉沉细数.(4)厥阴经脏虚寒证:干呕,吐涎沫,日常流泪,遇寒加重或迎风流泪,视力障碍,女子月经不调、男子睾丸痛.舌苔白、脉沉.2.阴阳寒热错杂证(1)中焦寒热错杂证:微渴,纳呆、胃脘痞满、下利.舌色稍淡、苔白腻或微黄,脉弦细数.(2)厥阴寒热错杂证:口渴、饥而不欲食.舌黯红、苔白或黄,脉沉.(3)正虚阳郁,上热下寒证:口渴、咽喉不利、手足厥逆、下利.脉沉迟.[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人院后要评估辨证分型,对证施护。
(3)遵医嘱、监测患者的血糖情况,并做好记录.(4)观察患者饮食情况,每周定时测体重.2.病情,观察(1)观察主诉的症状,注意神志、气味、视力、面色、皮肤、体重等情况.(2)观察血糖变化,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四肢无力、大汗淋漓、脉数等低血糖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对症处理。
(3)观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如有恶心、呕吐、神志改变、呼吸加速、呼气有烂苹果气味等症状,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抢救处理。
(4)观察有无泌尿道感染、视物模糊、皮肤瘙痒、四肢麻木刺痛等各种并发症。
3.情志护理(1)开导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关心患者,及时给予心理疏导与安慰,树立长期治疗及战胜疾病的信心和乐观精神。
(2)鼓励家属多耐心照顾,给予患者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4.饮食护理(1)告知患者饮食调理的重要性,应坚持严格执行。
(2)制订总热量:理想体重(kg)=身高(cm)一105,每日所需的总热量(焦耳)‘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要热量(焦耳)X理想体重。
(3)糖类占总热量50%~60%,提倡食用粗质米、面和一定量杂粮。
(4)严格限制各种甜食,及各种含糖饮料等。
体重过重者要少食动物内脏、蟹黄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限酒、禁烟。
5,用药护理(1)服用降糖药时,严格按医嘱执行给药途径、时间、用药剂量等,注意血糖变化。
(2)注射胰岛素时,剂量必须准确,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防感染,并要警惕病人出现低血糖。
(3)中药汤剂宜温服,少量多次,可安排在两餐之间服用。
6.临床辨证(症)护理(1)阳证:太阳证要注意防风,少阳证要注意防忧郁多虑,阳明证要防燥火。
①阳明肺胃热盛,兼气阴两伤证:以清热益气、养阴生津为法,适当选择葛根、生地黄、金银花、绿豆,苦瓜、西洋参等食材搭配食用,并指导患者常按摩头面部、足三里、中脘、曲池等穴。
②瘀热互结,兼气阴两伤证:以益气养阴,活血通腑为法,选择麦冬、石斛、田七、黑木耳、泥鳅等食材搭配食用,便秘者可多食新鲜蔬菜及火龙果。
③少阳失枢,胆火内郁证:以和解少阳为法,指导患者注意保持情志舒畅,适当选择槐米、芦荟、白芍、夏枯草等解郁化火的食材搭配食用,指导患者常按摩太冲、两胁部及两大腿外侧的胆经,适当运动,并多与亲友交流。
(2)阴证:太阴证要防寒,少阴证要防劳累,厥阴证防郁怒。
①太阴阳明虚寒证:以温中散寒,健脾燥湿为法,可适当多食用生姜、胡椒、淮山、莲子、芡实等,并指导患者按摩三阴交、血海、足三里、中脘等穴。
②少阴阳虚寒湿证:以温补元阳,散寒除湿为法,可选择茯苓、淮山、鹿茸、肉苁蓉、杜仲、羊肉等食材,教导患者常按摩腰肾部及气海、关元穴、涌泉穴等。
③少阴阴虚证:以滋阴泻火,交通心肾为法,可选择阿胶、何首乌、百合、灵芝、柏子仁、五味子等食材搭配食用,指导患者常按摩内关、神门、劳宫、涌泉穴。
④厥阴经脏虚寒证:以暖肝祛寒,温通经络为法,适当选用韭菜、枸杞子、当归、人参、肉桂等食材搭配食用,并指导患者常按摩太冲穴、足三里穴、期门等穴位,注意保持情志舒畅。
(3)阴阳寒热错杂证①中焦寒热错杂证:以和中降逆消痞为法,可选择山楂、麦芽、谷芽、鸡内金、茯苓等食材搭配食用,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食多餐,细嚼慢咽。
②厥阴寒热错杂证:以清上温下、生津止渴以法,中药汤剂少量频服,平时注意情志舒畅,避免郁怒不舒:饮食清淡易消化,多食用新鲜蔬菜。
③正虚阳郁,上热下寒证:以发越郁阳,兼清上温下,滋阴和阳为法,中药汤剂温热服下,注意保暖发汗,饮食宜要避免过于燥热或过于寒凉的食物。
7.并发症护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①绝对卧床休息,保暖,持续低流量吸氧。
②迅速开放两条静脉通路,一般以小剂量胰岛素维持静脉滴注,用药期间要严密监测血糖,防止低血糖发生,确保用药安全;③观察病人的神志、生命体征、呼吸气味、皮肤弹性、四肢温度及24小时出入量等变化,监测血糖、尿糖、血酮、血钾以及定时进行血气分析等,并做好记录;④加强基础护理,做好口腔、皮肤、外阴部护理,并要注意防压疮,防跌倒、坠床等。
[健康指导]1.掌握饮食治疗的原则,制订每日热量及分配原则,定时进食,保持正常体重。
2.生活起居有规律,劳逸结合,积极进行有氧运动。
3.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口服药的正确服药方法、用药剂量及观察用药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等,掌握正确注射胰岛素的方法,要注意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4.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掌握测量血糖、尿糖的方法。
5.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口腔、外阴等清洁卫生,做好足部护理,有效预防“糖尿病足”。
6.平时应随身携带治疗卡及家属联系卡,定期门诊复查。
眩晕眩晕是指因清窍失养,临床上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眩即眼花,晕即头晕,两者常屑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
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严重者可突然仆倒。
原发性高血压是指在未服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服抗高血压药,血压虽已低于140/90mmHg,亦应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