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领先世界,多种经营,是农业经济的补充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不断发展,是农业经济的补充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封建土地制度与维护自然经济的政策
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作业
1·(识记)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主要耕 作方式(方式及发展三阶段)
2·(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特点·作用·问题
史学观点介绍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小农经济形成原因:
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根本原因)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2.小农经济的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个体、分散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 生产目的主要为生活和交税——自给自 足
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个体、分散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 生产目的主要为生活和交税——自给自足
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 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耕作工具的改进
春秋战国时,开始使用铁农具与牛耕, 并逐渐推广;
西汉时的耦犁与犁壁,在东汉时推广到 珠江流域;
隋唐时江东出现曲辕犁,我国耕犁已相 当完善,为后世所沿用。
耧车(汉代)
这种牛耕方式 俗称“二牛抬杠”, 也即文献中所说的 “耦犁”。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阅读并归纳
①中国古代农业是怎样完 成从刀耕火种再到铁犁牛 耕的演变的? ②推动整个发展过程的 根本原因是什么?
耕作方式的演变
刀耕火种
“耜耕”或“石器锄耕”
掌握施肥、灌溉、除草、治虫等技术
西周时,后世农作物多已具备 人们从频繁迁移开始走向定居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开始形成 汉朝以后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西 希腊民主、罗马法、欧美 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
方 代议制
发展和新变化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制度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
的建立
验与教训
当今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趋势
单元结构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精耕细作的特点与男耕女织的模式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曹魏时的翻车 唐朝时的筒车 宋朝出现的高转筒车 明清时的风力水车
都江堰全景
鱼嘴
这是一幅航拍照片, “鱼嘴” 使岷江水从 两边分流,右边的外江分洪,左边的内江灌溉。
◆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 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 都江堰。 (余秋雨)
都江堰 造福千秋
李冰父子
白渠
漕渠
漕渠
坎儿井示意图
坎儿井是与我国横亘东西的 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齐 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是 伟大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它早 在2000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出现雏 形。
翻车的模型
现代 筒车
农业动力 人力 —— 畜力 —— 自然力
高转筒车
风力水车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第一、什么是小农经济?它有哪 些特点和弱点? 第二、小农经济形成与发展的条 件有哪些? 第三、小农经济哪些优点和不足?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概念:
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 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 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 国内史学界一般将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划分为原始农业、 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大阶段。
• 所谓原始农业是指人类社会早期最原始、最简陋的农耕 生产。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大致属于这个时期。
• 传统农业则以铁犁牛耕、精耕细作为其典型形态。整个 封建社会都属于传统农业。
• 至于现代农业,一般是指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后出现的 农业现代化,它首先发轫于西欧,然后向世界各国扩散。 我国的现代农业一般认为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形 成,至今还在进程之中。
犁壁
犁评
犁铲
犁箭
唐朝的曲辕犁
直辕犁与曲辕犁的受力比较
牛耕 曲辕犁
图片欣赏:
牛耕的运用:
是我国农 业技术史上 农用动力的 一次革命;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2.耕作技术的进步
春秋时期的垄作法; 西汉时的代田法; 魏晋南北朝时北方的耕耙耱技术形成,
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3.耕作制度的发展
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宋朝以后,江南形成了稳定的一年两熟制 (稻麦轮作),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土 地利用率大大提高。
★经济重心的南移: 南宋时,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4.水利工程与灌溉工具的应用
A.水利工程:
战国的都江堰 汉朝的漕渠 白渠 龙首渠
B.灌溉工具:
历史必修②——古今中外的经济史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 础起反作用。经济问题是国家问题之根本。
与历史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相比, 其主要内容有哪些呢?
政治发展史
经济成长史
古代政治制度
古代经济基本结构
近代列强入侵及民主革命 近代经济结构变动与资

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国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耕作方式的变化表现为:
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提高
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小结:中国古代早期农业出现的四大特征 1、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 2、形成北粟南稻格局; 3、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4、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精耕细作的含义
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 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包 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 技术措施。精耕细作的基本要求是在遵守客观规 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争取高产。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从刀耕火种到犁牛耕 什么是农业:
栽培农作物和饲养牲畜的生产事业
原始农业经历了 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的发展。
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半坡遗址出土)
碳化稻谷
(河姆渡遗址出土)
大约一万年前,中国的原始农业出 现在北方的黄河流域和南方的长江流域。
北方种植粟麦为主,南方以种植水 稻为主,并在各自的扩展、传播中相互 交融。
海南岛黎族人火耕之后进行播种的情景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双齿木耒复原及使用方法
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
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西汉耦犁形象图
东汉牛耕图画像石
耕作方式演进过程:
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商代出现青铜农具,掌握施肥、 灌溉、除草、治虫等技术——春秋战 国时期形成铁犁牛耕耕作方式。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3.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的地位和影响 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