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酵食品的制作

发酵食品的制作

8.1.1发酵食品的制作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介绍了与发酵有关的知识。

课本首先以学生常见的食品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接着,课本介绍了“酸奶的简易制作方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推向高潮。

通过大家谈的内容,学生对以前的知识加以回忆,以解决问题的形式认识酵母菌和乳酸杆菌等的代谢特点。

再通过“知识链”的步骤介绍了发酵食品制作的原理。

而“实际用”则对发酵食品制作的历史和进展作了简单的概述。

对于发酵食品的概念,学生应该比较熟悉,如日常生活中的馒头、啤酒、面酱、酸奶、泡菜等等。

但是,具体到发酵食品的制作方面,学生的认识不会那么深刻,也许学生知道蒸馒头的方法,但是,对于发酵的原理还有一定的欠缺。

另外,对于美味的酸奶、泡菜等的制作技术,学生更是非常感兴趣。

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学生既熟悉又知之有限、充满兴趣,比较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2.说出发酵的原理。

3.说出酸奶的制作步骤。

4.准确说出酸奶制作的注意事项及原理。

5.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的过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尝试制作牛奶。

情感价值观目标
体验制作酸奶的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和步骤。

难点: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

重难点突破
1.在课堂上由挂图和实物演示由鲜奶制作酸奶的过程。

2.每一步操作设计一个相应注意事项的问题,让大家思考。

3.同学们自己体验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4.即学即练,涉及相应的练习题。

教学准备
白酒、牛奶、酸奶、面包、酱油、醋、小麦模型、三脚架、烧杯、烧瓶、三角架、酒精灯、水槽、冷水、白糖、温度计、塑料薄膜、皮筋。

课时准备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都说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生物技术迅速发展的世纪!同学们感到生物的气息了吗?如果你觉得生物技术离你很遥远,那么我来给大家展示一些东西,你就不会觉得他跟你没有关系了。

【教具展示】香甜可口的面包、做饭调料:酱油、醋、宴客必备白酒、营养佳品酸奶。

这些想必我们大家都不陌生,他们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大家知道这些食品都是由什么制成的吗?我告诉大家,这些不同的东西都用一项共同的技术,就有简单的小麦和鲜奶变成了现在可口的食物。

根据大家的常识知道这是什么技术吗?
二展开
1.发酵的历史和发展
[过渡]我们现在学的这项技术,实际在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用了。

发展到现在我们又增添了新的内容,我们看看他的发展史吧!
①.几千年前酿酒、制酱、制奶酪。

②现在泡菜、面包、蒸馒头、制酱油、醋、酿制啤酒、各种面酱、
沼气。

现在发酵技术的产品有些已经投入到工业生产如:河北省的
珍极米醋公司、华北制药厂生产的双歧杆菌酸奶、三鹿公司
的酸奶
【活动一】各抒己见,你还知道哪些食品或产物利用了发酵技术?
2.发酵食品的制作步骤
大家知道吗?我们酸甜可口的酸奶是怎么来的吗?它是由鲜奶经过发酵技术简单制成的。

下面我们就来一同见证一下牛奶变酸奶的神奇时刻。

【活动二】见证奇迹
下面我来演示一下,牛奶制酸奶的过程大家不要闭眼睛哦!
(演示课本上酸奶的制作过程)
总结酸奶的制作过程:
加入原料(牛奶和糖)→加热消毒→放入冷水中冷却(42度)→接种(加入酸奶少量一袋分为五份)→密封发酵(30°左右的环境)→低温保存
【活动三】讨论小组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讨论。

五分钟之后派代表发言。

1.为什么要在牛奶里加糖?(为了改变酸奶的口味,而且为了避免引入杂菌在第一步添加)
2.加热消毒的目的是什么?(消除杂菌)
3.为什么加热后要冷却?(为了给新引入的菌一个适合的生长环境)
4.密封的目的是什么?(保证无氧的环境,使微生物进行无氧呼吸)
教师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回答。

由最后一问题引出发酵的原理。

根据酸奶的制作步骤,我们来归纳一般发酵食品的制作步骤及各步的原理:
灭菌(消除杂菌)→接种(含活菌种)→密封→发酵(温度30°左右)
【试一试】你学会制酸奶了吗?课后自己动手试一试吧!
3.发酵原理
【过渡】实际上讨论的最后一个问题涉及到发酵的原理,为什么非得在无氧条件下呢?
发酵的原理是:利用乳酸菌或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使之大量繁殖,分解有机物产生无机物的过程。

用一个简单的式子表示就是:
乳酸菌或酵母菌
有机物酒精或乳酸
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
在有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和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不产生乳酸和酒精。

所以一定要保证是无氧环境。

三课堂小结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本节课的所学内容
1.发酵的历史
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了发酵技术,用于酿酒、制酱等方面。

现在发酵技术进一步发展,许多都用于工业生产。

利用发酵制造沼气缓解了能源压力。

2.发酵的步骤及各步的原理
灭菌(消除杂菌)→接种(含活菌种)→密封→发酵(温度30°左右)
3.发酵的原理
乳酸菌或酵母菌
有机物酒精或乳酸
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
重点是第二和第三方面的内容。

教学评价
一课堂练兵
1.馒头为什么疏松多孔?馒头在制作过程中利用了什么技术?
2.现在发酵食品的制作朝着()方向发展。

3.发酵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4.发酵的温度控制在()?
5.灭菌的目的是?
二课后巩固
1.百分百8.1.1 发酵食品的制作
2.自己亲自动手自作一瓶酸奶,并写一份制作酸奶心得体会。

(在此过程中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注意的地方?与自己所学有什么出入?)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可取之处:首先以学生常见的食品为教具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其次以酸奶的简易制作方法作为引子,引出发酵的原理和发酵的一般制作步骤,引入自然,学生易于接受。

再者,语言诙谐带有一定的鼓励性和神秘性。

巧妙设计语言,借用刘谦变魔术的例子,使平淡无奇的展示实验变得神秘,值得期待,能够激发大家的兴趣,使大家注意力集中。

本节课还有一个创新之处在于:打破书上的介绍顺序,先介绍发酵技术的历史和发展,将实际用里的知识提到前面来讲。

当讲到酸奶时,由酸奶的制作引入,先讲发酵的步骤,然后利用发酵步骤中问题的巧妙设置,自然引出发酵的原理。

逻辑性强,而且巧妙地将难点突破,让学生觉得并不突兀,知识联系紧密!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条件限制,不能让同学们在课堂上自己体验酸奶的制作过程。

板书设计
8.1.1 发酵食品的制作
一发酵的历史和发展
①.几千年前酿酒、制酱、制奶酪。

②现在种类增多。

朝着现代化、工业化的方向发展。

二发酵的步骤及各步的原理
灭菌(消除杂菌)→接种(含活菌种)→密封→发酵(温度30°左右)
三发酵的原理
乳酸菌或酵母菌
有机物酒精或乳酸
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