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文化
2.四种姓分立 2.四种姓分立
教徒要严格遵守种姓制度,婆罗门享有至上的权威, 这充分体现了印度教宗教生活社会化的特征。
3.强调因果报应及生死轮回 3.强调因果报应及生死轮回
认为每一种生命都有灵魂,会再生或转世,善恶将 得到报应,这种轮回周而始,无始无终。要得解脱必须 达到梵我如一的境界,即灵魂与神合而为一。解脱的道 路有三种:一是行为的道路,严格奉行各种戒律、例行 祭祀;二是知识的道路,通过学习、修行、亲证等;三 是虔信的道路,靠信仰神而得到恩宠。
印度教大宝森节。当天, 印度教大宝森节。当天,虔诚的信徒的 祭祀仪式有很多种,例如:剃头,做法事, 祭祀仪式有很多种,例如:剃头,做法事, 用银针刺穿舌头、双颊等,其中最突出 最突出的方 用银针刺穿舌头、双颊等,其中最突出的方 法就是背部肉体上嵌入无数个铮亮的小铁钩 背部肉体上嵌入无数个铮亮的小铁钩, 法就是背部肉体上嵌入无数个铮亮的小铁钩, 这些铁钩类似鱼钩, 这些铁钩类似鱼钩,每个钩尾都结着一条粗 绳子,由后面一人集中抓在左手,牵拉扯紧, 绳子,由后面一人集中抓在左手,牵拉扯紧, 同时右手挥舞着一条鞭子不停地鞭打驱赶前 面的教徒。 面的教徒。有的教徒则在每一个铁钩上沉沉 地坠满苹果、茶壶之类的物品, 地坠满苹果、茶壶之类的物品,或是背着巨 大的钢制弓形枷锁, 大的钢制弓形枷锁,从一座印度神庙游行到 另一座印度神庙,进行祷告及献祭, 另一座印度神庙,进行祷告及献祭,借此表 示对神明忠贞不移的信仰, 示对神明忠贞不移的信仰,并祈求神明的赐 福。 印度教的“大宝森节” 印度教的“大宝森节”大多落在每年公 历的1、 月间 是虔诚的印度教徒赎罪、 月间, 历的 、2月间,是虔诚的印度教徒赎罪、奉 献及感恩的时节。 献及感恩的时节。据说在印度本土已经看不 到了, 到了 现在依旧保留这个风俗的是新加坡和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 和其他具有欢乐气氛的印度节日 不同,大宝森节是个忏悔和实践诺言的节日。 不同,大宝森节是个忏悔和实践诺言的节日。
斯里兰卡的印度教神庙Mayarapadi, , 斯里兰卡的印度教神庙 每年都有许多虔诚的教徒赶到这里,以一 每年都有许多虔诚的教徒赶到这里, 种传统的方式庆祝印度教的节日 用铁钩穿皮, Adippura——用铁钩穿皮,以此磨炼意志, 用铁钩穿皮 以此磨炼意志, 考验对神灵的虔诚。 考验对神灵的虔诚。 节日期间, 节日期间,印度教徒们每天只许吃一 餐饭,肉、鱼、抽烟、喝酒,都是明令禁 餐饭, 抽烟、喝酒, 止的。 止的。 节日当天, 节日当天,印度教徒将派代表向神灵 敬献由蜂蜜、牛奶和花朵做成的礼物, 敬献由蜂蜜、牛奶和花朵做成的礼物,而 这个人选的挑选标准只有一个: 这个人选的挑选标准只有一个:能承受最 大的疼痛。 大的疼痛。
其名称源自印度古老的神话传说。 其名称源自印度古老的神话传说。相传印度教神明 印度古老的神话传说 和群魔争夺一个壶而大打出手, 和群魔争夺一个壶而大打出手,原因是壶里装有长生不 老药。结果不慎把壶打翻, 老药。结果不慎把壶打翻,四滴长生不老药于分别落到 印度的阿拉哈巴德、哈里瓦、乌疆、和纳锡四地。 印度的阿拉哈巴德、哈里瓦、乌疆、和纳锡四地。时至 今日, 座城市平均每3年轮一次来庆祝大壶节, 今日,这4座城市平均每3年轮一次来庆祝大壶节,而 在这4座城市中,又以阿拉哈巴德公认最蒙神明庇佑, 在这4座城市中,又以阿拉哈巴德公认最蒙神明庇佑, 因为当地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度3条圣河的汇流处。 因为当地是印度3条圣河的汇流处。虔诚的教徒自此每 12年会到位居恒河和亚姆纳河汇流点的阿拉哈巴德沐 12年会到位居恒河和亚姆纳河汇流点的阿拉哈巴德沐 祈求洗清身上的罪恶。 浴,祈求洗清身上的罪恶。
1.信仰多神崇拜的主神论 1.信仰多神崇拜的主神论
这是印度教的主要特征之一。表面上印度教号称有 3300万个神灵,但多数印度教徒只崇拜一个天神。印 度教有三大主神:梵天、毗湿努和湿婆。梵天是第一位 的神,是创造万物的始祖;毗湿努是第二位的主神,是 宇宙的维持者,能创造和降服魔鬼,被奉为保护神;湿 婆是第三位的主神,是世界的破坏者,以男性生殖器为 象征,并不断变化着不同的形象,也被奉为毁灭之神。
2、3月间 是印度教节日 也是全国性的大 、 月间 是印度教节日,也是全国性的大 月间,是印度教节日 也是全国性的 节日。此节源于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 》。按 节日。此节源于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按 照传统习俗, 照传统习俗,人们会在自己的脸上和身上涂抹 颜料,还向别人身上抛撒彩色颜料和粉末。 颜料,还向别人身上抛撒彩色颜料和粉末。洒 红节是印度教的春节,标志着春天的开始。 红节是印度教的春节,标志着春天的开始。这 一天,人们友好地互相往对方的脸上涂抹水彩 一天, 和红颜料,以示庆贺。 和红颜料,以示庆贺。
要参与这样一个庄严的庆典, 要参与这样一个庄严的庆典,忏悔者 必须在1个月前开始准备,严守戒律、禁 个月前开始准备,严守戒律、 欲并吃素。在进行背负卡瓦第仪式前, 欲并吃素。在进行背负卡瓦第仪式前,所 有忏悔者必须接受寺庙祭司的训诫, 有忏悔者必须接受寺庙祭司的训诫,并进 行24小时的斋戒以便为这崇高的节日净化 小时的斋戒以便为这崇高的节日净化 肉体与灵魂, 肉体与灵魂,而他们相信在仪式进行时姆 鲁卡神会与他们同在, 鲁卡神会与他们同在,使他们完全毫无疼 痛的感受。印度教徒近乎自残的行为, 痛的感受。印度教徒近乎自残的行为,却 丝毫不觉痛苦的神奇现象令人匪夷所思 的神奇现象令人匪夷所思, 丝毫不觉痛苦的神奇现象令人匪夷所思, 他们身上非但不会流血, 他们身上非但不会流血,事后也不会留下 任何疤痕, 任何疤痕,印度教徒将此视为神绩的表现 是印度人的节日, 是印度人的节日,又称屠妖节或万灯 家家户户会把房屋打扫干净, 节,家家户户会把房屋打扫干净,在住屋 周围点上灯,迎接守护神和幸运女神, 周围点上灯,迎接守护神和幸运女神,印 度兴都教徒会举行盛大庆典, 度兴都教徒会举行盛大庆典,用车载着神 像游行庆祝,有些教徒身上负着铁架, 像游行庆祝,有些教徒身上负着铁架,刺 着银针,向神表示谢恩或赎罪。 着银针,向神表示谢恩或赎罪。庆祝中心 在小印度一带。 在小印度一带。
西元前16世纪 西元前 世纪,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开始了印度本土的古老文明。就像其他原始部 世纪 落对自然山川的敬畏与崇拜,雅利安人为了保障自己的生存,也必须膜拜、礼赞、歌颂 一切自然神祇,且将赞歌编为圣典,相互传颂。到了后期,与人们生活关系较为密切的 神祇,受到更多的崇拜,雅利安人便由“多神信仰”逐渐转向“主神信仰”的模式 雅利安人便由“ 雅利安人便由 多神信仰”逐渐转向“主神信仰”的模式。 为了与神沟通,祭祀便成为一件大事,司祭者拥有无上权威 司祭者拥有无上权威,能为自己祭祀、为他 司祭者拥有无上权威 人祭祀及教授圣典。于是,在阶级制度严格划分的社会里,司祭者被尊为最高阶级的婆 罗门,他们依着“祭祀万能 祭祀万能”的神圣职权,开启了神权色彩浓厚的婆罗门思想。 祭祀万能 婆罗门教主张:“梵”是宇宙现象的本体 人的生命现象为“我”,宇宙万物皆因 是宇宙现象的本体,人的生命现象为 人的生命现象为“ “ “我”而生,故“梵、我”本来不二,凡人不解此理,只好轮回受苦,唯有体证梵我合 一,才能得到解脱。此思想弥漫在当时的印度社会,直到西元前六世纪,出现了反婆罗 直到西元前六世纪, 直到西元前六世纪 门教的思想家,他们反对祭祀,主张透过禅说的“印度教” 门教的思想家,他们反对祭祀,主张透过禅说的“印度教”。在印度教的许多流派中, 又以毗湿奴派 湿婆派 性力派 毗湿奴派、湿婆派 性力派为主。8世纪以后,印度教的主要思想家商羯罗,依据 毗湿奴派 湿婆派及性力派 依据 婆罗门教的根本教义,又吸取耆那教及佛教的优点 又吸取耆那教及佛教的优点,使印度教宗教实践的成份加大,原 婆罗门教的根本教义 又吸取耆那教及佛教的优点 有繁琐的理论淡化,印度教遂一跃而成为当时思想界的主流。直到伊斯兰教入侵印度以 后,佛教遭受严重迫害,印度教却因为与伊斯兰教的思想有所交融,而在某些区域仍旧 保持着很大的势力。 到了近代,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和西方文化的传入,印度教掀起了广泛的宗教 改革,反对古印度教中存在的种姓制度、偶像崇拜、繁琐宗教仪式、寡妇殉葬等愚昧现 象。但至目前,印度教仍是印度最有影响力的宗教,大多数人信奉此教,其种族阶级的 其种族阶级的 不平等待遇及寡妇殉葬等诸多民间陋习仍然未能完全被革除。 不平等待遇及寡妇殉葬等诸多民间陋习仍然未能完全被革除。
黑风洞是印度教的朝拜圣地
4.祭祀万能与崇尚苦行 祭祀万能与崇尚苦行
印度教认为婆罗门地位至上,祭祀万能影响了印度人两千多年的历史, 教徒崇拜各种类型的神,且礼仪繁琐,有时将活人作牺牲品。此外,印度 教认为克制情绪及苦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修炼方法,它可以使人达到梵我 如一的境界,摆脱轮回之苦。
5.承认吠陀的权威 5.承认吠陀的权威
组员: 组员: 李曼龄 裴文瑞 刘衡哲 刘桓菊
印度教源于古印度韦陀教及婆罗 门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 门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它拥有 10.5亿信徒(1993年统计数),仅次 亿信徒( 年统计数), 亿信徒 年统计数),仅次 于拥有15亿信徒的基督教和 亿信徒的基督教和11亿信徒 于拥有 亿信徒的基督教和 亿信徒 的伊斯兰教。所谓“印度教” 的伊斯兰教。所谓“印度教”是存在 于印度本土上的宗教、哲学、 于印度本土上的宗教、哲学、文化和 社会习俗的综合称谓,它的信仰、 社会习俗的综合称谓,它的信仰、哲 伦理观点等复杂多样, 学、伦理观点等复杂多样,甚至相互 矛盾。印度的社会等级、 矛盾。印度的社会等级、集团和不同 的文化阶层有着各自相异的信仰和实 这种综合性、 践。这种综合性、多样性使人们很难 对印度教的信仰和特征作出公认、 对印度教的信仰和特征作出公认、明 确的定义。 确的定义。
提吉节是印度教的传统节日,在三天节日的最后一天, 提吉节是印度教的传统节日,在三天节日的最后一天,印度教女子会 到河边沐浴淨身,向印度诸神中的毁灭之神湿婆诚心敬拜。 到河边沐浴淨身,向印度诸神中的毁灭之神湿婆诚心敬拜。已婚妇女为他 们丈夫的健康祈祷,未婚女子则祈求能拥有英俊的丈夫和幸福的婚姻。 们丈夫的健康祈祷,未婚女子则祈求能拥有英俊的丈夫和幸福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