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人格权的法本质 (1)
(一)人格权利的性质 (1)
(二)人格权的类型化 (1)
(三)当前的人格权在民法典之中地位研究 (2)
三、我国的民法一般人格权保护的不足 (2)
(一)一般人格权的概念缺失 (2)
(二)具体的人格权内容也不够全面 (3)
(三)我国人格权的法益延伸保护也不完善 (4)
四、我国的人格权的民法保护工作的完善 (4)
(一)构建一般人格权概念 (5)
(二)具体人格权的扩展内容 (5)
(三)完善人格法益保护的举措 (7)
1、人格法益保护的范围 (7)
2、保护的方法与期限 (8)
六、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论我国的民法对于人格权的法律保护现状研究
[内容提要]伴随着我国的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新的社会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多,而且人格权的受侵害可能性与危险性也在扩大,因此民众对于人格的利益进行全面的保护要求也在变高。
但是我国的民法一直比较侧重于对于财产权的保护,虽然说86年的《民法通则》中就已经对人格权作了一定的规定,已经属于立法上的重大成就,但是由于时间过于久远,因而导致了对于人格权的民法保护现在已经严重的滞后于当今的社会与民众的期待。
因此为了能够更加好而全面地实现对于人格权的民法的保护,我国应该当不断的完善当前的人格权立法体系,并需要考虑人格权是否需要独立成篇。
[关键词]人格权;精神损害赔偿;一般人格权
Abstract:With China's social progress and human development, new social problems have been increasing, and the possibility of infringement of personality rights and the risk is expanding, so the public interest for the character requirements for comprehensive protection changing high. However, China's civil law has been more focused on the protection of property rights, but related to the protection of moral rights has not caused enough attention of legislators and academics, which led to the civil law for the protection of personality rights is now seriously lagging behind in today's society and people's expectations. Therefore, in order to more fully realize the good and the right personality for the protection of civil law,when our country should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current system of moral rights legislation, and general personality right as soon as possible into the moral rights of the law being prepared.
Key words:China's moral rights; compensation for moral damage; the right frame of ordinary people
一、人格权的法本质
如果谈及到了人格权的最终的本质,就不免需要涉及以下的几个重要方面:人格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权利?到底是自然法上还是宪法上的?还是民法之上的权利?而且人格权可以被类型化而且被列举么?且人格权到底应该在民法典之中处在怎样的重要位置?
(一)人格权利的性质
我们知道对于人格权属于什么的权利,在学界还是个不小的争议。
但是我们以为,在人格权的本质之上,其实并不存在着什么“非此即彼”的判断。
自然法上的权利与宪法上的权利与民法之上的权利也不是完全对立的一对概念,而是至少可以说是在人格权的性质之上可以作出这些的论断。
之所以我们在人格权上一再的强调其是来自自然法的一系列权利,就是因为其在自然法的视角看他,人格权因为他的伦理性因而具不可能具有剥夺的“自然的权利”的属性,因而这也正自然人对抗国家机器一系列的“防身器”。
可是现在的问题就在于,要坚持人的权利——特别是人格权利,而且他具有不能剥夺的伦理的确有其积极的意义,但是我们不可以把这些价值无限的扩张。
就像有的学者说的那样,“而自然的权利的学说也仅仅是一种来自于权利的政治学说,它只是近代的资产阶级在反抗专制与国家的斗争之中的一种十分合理的杜撰,并用此来限制其国家的任意与争取自己的利益,所以法律不仅仅是一种裁判规范,更加是一种行为规范——他应该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去行为”。
]而现实中,这也正是由于我们要在宪法与民法之中规定其人格权的理由。
而权利设置的目的不只是在于权利人对于自我价值的最终的实现,更加在于其作为分离人和人之间的界限用具。
(二)人格权的类型化
对于人格权的本质的第二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人格权可否被类型化而且被列举?当前在学术中,很多人赞成人格权不应该独立的成编,且他们的立论的重要理由只是:如果然人格权独立的成编,那么可以说人格权也就要被列举,而且列举的人格权必然和其开放性的相关特征相互矛盾,因此人格权可以应当独立的成编。
但是我认为这种观点只是一种对“列举”的“误读”。
众所周知,很多学者反对对于人格权的列举只是因为反对于人格权一种封闭性,也就是说我们不可以穷尽所有的“人格权”,不然将会是人类的理性致命束缚;可是对于人格权的列举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