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课件

《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课件


3时间名词作状语
• 1.日削月割。 《六国论》 (天——一天天地)(月——一月月地) •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天——每天) • 3.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
(天——一天天地)
二.动词的活用
• 1.动词活用为名词。 • 2.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 • 3.动词活用为为动用法
1. 动词活用为名词。
一.名词的活用
• 名词活用的类型: 1.一般动词。 2.使动用法。 3.意动用法。 4.作状语。
一.名词的活用
•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条件:
(一)名词前有副词修饰(二)名词 前有能愿动词 (三)名词前有代词(四) 名词后跟宾语(五)名词后跟介词结构 (六)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 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 活用成了动词。
(句中的“活”“从”都是使动用法 “使—活,使—跟从)
4、李牧连却之《六国论》
(却:使……退却;击退。李牧使秦国退却)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亡”,动词使动用法, 使……兴盛;使……灭亡)
6、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况石乎? (鸣:使……鸣)如果现在把钟磬放在 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 响,何况是石头呢
• 1.内立法度。(《过秦论》)
(国内——在国内)
• 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夜间——在夜间)
• 3.有大石侧立千尺。 (《石钟山记》)
(旁边——在旁边)
山石在旁边竖立着,有千尺
• 4.使不上漏。(《项脊轩志》) (上面——从上面)
• 5.前辟四窗。(《项脊轩志》) (前面——从前面)
• 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后代的人弄错了它的流传文字,而没有 人能够说明白的情况。谬:弄错,使—错; 名,名词作动词,“说”;“而”表因果)
2.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
• 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 怎么样”的意思。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一 般而言可以断定活用成了使动;如:烛之武 退秦师(退,带宾语“秦师”,动词的使动 用法:使……退却)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 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 “二月草已芽”(《采草药》)。“芽”表 示“发芽”
• 1.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 (盟约——订立盟约)
• 2.赵王之子孙侯者(《触龙说赵太后》)
(五爵之第二等——封为侯)
• 3.无乃尔是过与? (名词接代词) (过错——责备)
• 1、“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长”表示“长处”,“短”表示“短处”。 (芙蕖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 )
2、供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缺少 :缺少的东西。困窘 : 困乏的东西) • 3、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勾践灭吴》
(有利 → 有利的时机) • 4、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
• 1、阙(损害)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利益 → 使……得到好处)秦国受损而 晋国得到好处,请您好好考虑考虑
• 2、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安定 → 使……安定)
3、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勾践灭吴》 (整洁 → 使……整洁) (美丽 → 使……美丽) (饱 → 使……饱)
4.意动用法。
• 5.为动用法
1.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 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的动 词。(因为动词可以带宾语) 如:因人之力 而敝之,不仁。 (坏、破旧 → 损害)
• 1、患其志行之少shǎo耻也。《勾践灭吴》 (不多 → 缺少)(却担心军队士兵不懂 什么叫羞耻)
(王——称王)
• 8.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名词带宾语)
(罪恶——归罪;归咎)
• 9.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名词前 接能愿动词)
(河水——游泳)
• 10.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表
承接) (南面——南行)
• 11.过秦论(《过秦论》) (过失——指出过失)
• 12.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子子孙 孙称帝称王的万世不朽的基业 (帝王——称帝称王)
(人群——成群地)
D.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
•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过秦论》)
(瓮——以破瓮)(绳子——以绳子)
以破瓮做窗户,以草绳系门板
2名词放在谓语前表修饰,译为“像---那样、一 样”
• 1.席卷天下。(《过秦论》) (席子——像卷席子那样)
• 2.包举宇内。(《过秦论》) (包裹——像包包裹那样)
• 6.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旁边——从旁边)
பைடு நூலகம்
C.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 1.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船——用船)
• 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眼睛——用眼)(耳朵——用耳)
•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脸——当面) • 4.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小路——抄小路) • 5.群聚而笑之。 (《师说》)
3.囊括四海。(《过秦论》) (口袋——像口袋把东西装起来那样)
• 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像云一样)(响——像回声一样) (影子——像影子一样)
• 5.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翅膀——像鸟翅膀一样)
6.蜂房水涡。 (《阿房宫赋》) (蜂窝——像蜂窝一样) (水涡——像水涡一样)
(东面——向东) • 7.汶水西流。(《登泰山记》)
(西面——向西)
• 8.济水东流。(《登泰山记》)
(东面——向东) • 9.东犬西吠。(《项脊轩志》)
(西面——朝西) (东面——朝东) • 10.骊山北构而西折(构:修建,修筑 )
(北面——从北面)(西面——向西面)
B.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时间
今天我们来学习 “文言文词类活用”
.
文言文词类活用
.


名 词
•1.一般动词。 •2.使动用法。
.
动 词
的 活 用
•3.意动用法。 •4.作状语。
的 活 用
三 •1. 名词。

形 容 词 的 活 用
•2. 一般动词。 •3.使动用法。
数 词 用
•4.意动用法。 作
•5.为动用法


.
•1.名词。 •2.使动用法。 •3.为动用法

三.形容词的活用
• 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 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作宾语)前面,就可 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形容词出 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 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 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
• 1.用作一般动词。 2.活用为名词。
• 3.使动用法。
• 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托辞——找借口) • 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却要给
这件事找借口的人。疾:痛恨。夫:代词,那 种。舍:舍弃,撇开。
• 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名词接状语后置)
(树木——种植) • 6.五十者可以衣帛。 (名词带宾语)
(衣服——穿上)
• 7.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谏太宗十思疏》
(骄傲 → 轻视,看不起)(成功之后,就 放纵自己的情感而看不起别人 )
6、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尽,完 / 走到尽头)
7、火尚足以明也。
(明亮 / 照明)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 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表示具有这一性 质状态的人或物,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 置,有时前面有“其”、“之”或数词。
(德才兼备 → 德才兼备之人) (年轻的 → 年龄小的人) (年长的 → 年长的人)
• 5、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归去来兮辞》 (幼小 → 幼儿)
• 6、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 (圣明 / 圣明的人)(愚蠢 /愚蠢的人)
• 7、小学而大遗。 (《师说》) (细小 / 小的方面)(与“小”相对 /大的方面) • 8、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六国论》)
• 如故扁鹊不能肉白骨,微箕不能存亡国也。 (“肉”是名词后带宾语活用为动词,为 “长肉”之意,但不是主语“扁鹊”长肉, 而是扁鹊使(宾语)白骨长肉 )
3.名词活用为意动用法。
• 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活用 为动词的名词不是陈述主语,而是主语觉得、 以为宾语为咋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的 意思。翻译成“以……为……”或“认 为……是……”或“把……当作……”。
3.动词的为动用法
• 1、祭祀必祝之 《触龙说赵太后》
(祝,祈祷。动词的为动用法:为……祈祷) • 2、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病梅馆记》 (泣:为……哭泣;“乃”:就) •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 (哀:为……而哀;鉴:意动,以—为鉴) • 4.伏清白以死直兮.《离骚》
(死:为……而死) 怀抱清白之志为忠直而
• 1、木直中绳,輮(之)以(之)为轮 《劝学》 (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给它加热, 使它弯曲,把它做成车轮)
•2、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 (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相斗) (“而”,表目的。对外实行连横策略,使 山东诸侯国自相争斗)
3、项伯杀人,臣活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 见项王
• 1.黄帝曰:余子万民
“子”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作述语,但不 表主语而是主语以宾语为……此即“以 万民为子”。“
4.名词作状语
• 1,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 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 。
• A.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B.表示动作行 为的处所 、时间。 C.表示动作行为的方 式 。D.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 B.用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作比喻,表示 动作、行为特征、状态。 。E.表示事物的 发展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