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与人复习(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1.感受杠杆,理解杠杆五要素,会画有关杠杆受力的力臂。
2.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并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简单问题。
3.知道定、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及作用,会组装滑轮组。
4.能联系实际体会简单机械在现实中的广泛运用。
[复习重点和难点]1.杠杆的概念,会画杠杆所受力的力臂。
2.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
3.动、定滑轮实质的理解,滑轮组的正确应用。
[教具和学具] PowerPoint课件。
[课前准备]1.自主复习杠杆的概念,会对常见生活用品中杠杆进行分类。
2.结合实例会画力臂。
3.知道杠杆平衡条件及研究方法。
4.两种滑轮的特点,滑轮组中省力情况的判断。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
一、杠杆的五要
素生活中杠杆应用的例子
很多,请举几例。
问:这些例子中有何共同
特点?
教师强调支点后,复习动
力、动力臂、阻力、阻力
臂四个要素。
让学生完成例1、2
小结:先确定支点,画出
两力,再从支点作力的作
用线的垂线,符号标出力
臂。
概括为“一点二线三
垂直四标号”的步骤。
强调:①动力和阻力
受力物体都是杠杆,画动
力或阻力时应注意力的
作用点和方向。
②力臂不是支点到
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而是
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
离。
学生举例
答:在力的作用下可围绕固定点转
动。
引导学生画出示意图后,让学生标出
五要素。
例 1 如图12-1
甲所示,标出支点O
的位置,并画出作
用在撬棍上的力
F1的力臂。
例2、(三明
2013中考) 在
图中画出力F1
的力臂L1
贴近学生
生活由实
例概括出
杠杆的特
点。
帮助学生
对杠杆概
念五要素
的正确理
解。
这几道问
题从不同
侧面帮学
生巩固杠
杆概念,提
高作图能
力。
教师对学
生中存在
的问题有
针对性的
点拨。
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问:①实验中为什么
要把杠杆调在水平方向
平衡?
②怎样调节杠杆水
平平衡?
③实验应做几次?
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补充说明。
引导学生对杠杆原理加以应用。
训练:
例3.(三明2013中考)小军学习了
杠杆的知识后,想用公园的翘翘板来
估测一块石头的
重。
如图所示,
他将石头放在翘
翘板A位置,自
己坐在B位置上,翘翘板在水平位置
平衡。
若小军体重500 N,可估得石
头的重约为 ( )
A.100 N B.250 N
C.500 N D.1000 N
例4.如图所示,杠杆
挂上钩码后刚好平衡,
每个钩码的质量相同,
在下列情况中,杠杆还能保持平衡的
是()
A.左右钩码各向支点移一格
B.左右各减少一个钩码
C.左右各减少一半钩码
D.左右各增加两个钩码
帮学生解
决实验中
的过程性
问题。
教师概括
方法。
通过几道
代表性的
习题训练
有助于提
高学生对
杠杆原理
的应用能
力。
三、杠杆分类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引导学生对杠杆进行分
类并对前面所举例子进
行杠杆分类。
小结:先确定两个力
臂,比较力臂大小后再分
类。
例5.下列四
种情形中所
使用的杠杆
属于省力杠
杆的是
( )
例 6. 园艺师傅使用如图所示的剪
刀修剪树枝时,常把树枝尽量往剪刀
轴O靠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
A.增大阻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
距离
B.减小动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
距离
C.增大动力臂,省
,第5题图),第6题图
力 D.减小阻力臂,省力
四、滑轮、滑轮
组
引导学生识别两种
滑轮的示意图,利用杠杆
原理说明各自特点,掌握
实质。
强调:①两种滑轮的支点
位置不同。
②滑轮组综合了两种滑
轮的优点。
③滑轮组中施力的判断:
(不计摩擦)
竖直装配F=
n
1
G物或F=
n
1
(G
物+G
′)
④动力作用点与阻力作
用点移动距离的关系:
S=nh
学生画图分析。
训练:
例7.下列图片中,
利用了动滑轮的是
( )
例8.想一想:如右图所示的动滑轮和
定滑轮,可以组成怎样的
滑轮组呢?
教师概括
规律,小结
方法,学生
对典型问
题进行强
化训练以
巩固提高。
课堂训练1.下列关于F1力臂的作图中,正确的是( )
2、如图所示的三个滑轮中,属于动滑轮的是,
若滑轮的自重和摩擦不计,当分别沿力F1、F2和F3
方向匀速提起同一物体时,则F1、F2、F3的
大小关系是.
3.如图所示,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被匀
速拉动,拉力分别是F甲、F乙、F丙,不计
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比较它们的大小,则( )
A.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 D.F甲=F乙>F丙
4.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灾害性天气.某次台风把市民公园的一棵大树吹倒了,需要两个工人把它扶起,工人们想到了下列图示四种方案,每个人所需拉力最小的方案是( ) . 5.用如图甲所示的羊角锤拔钉子,乙图是甲图三种用力方式的示意图,用图乙____的方式拔才能最省力。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