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汉语小论文

现代汉语小论文

外来词对汉民族的影响
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说:“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自给自足的。

”的确,从古至今,国内国外,外来词总以独特的身份在世界的各个角落生存下来,而且很多语言中,外来词所占比重还是很大的。

例如在英语词汇中,外来词就占了百分之八十之多。

同样在我们现代汉语词汇中也存在着大量的外来词。

当今社会,外来词的运用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同学朋友聚会,去“卡拉OK”夏天吃“冰激凌”等。

外来词已经不知不觉融入我们的生活,这也说明了语言的根本属性是社会性。

要评价外来词对我们汉民族的影响,首先需简单了解它的传入途径、演变历史及构词形式。

一、外来词的传入和演变
外来词也叫借词,指的是从外来语言里借的词。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早期从别处吸收的文明已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这其中包括许许多多的外来词,其中有很多的词凭借顽强的生命力存活到现在。

例如人们熟悉的“苜蓿”、“葡萄”、“菠菜”这三个词,它们已经在汉语了生存了两千多年,可现在很少有人知道它们是外来语。

纵观古今,我认为外来词传入途径有三,如下:
1.西域物产
葡萄是大家所熟知的水果,但很少有人知道并非是我国土生土长。

西汉时,张骞奉命
凿空,从此外来词从西域纷纷涌入国疆。

来至西域乃至更远地区的外来词仍保留至今
如:胭脂、琵琶、胡桃、西瓜等。

2.西域佛教
从东汉末年开始,佛教从西域传入中国,成熟的佛教思想为汉族人民所接受。

唐朝时
玄奘赴西域取经,大批佛经被翻译成了汉语。

随之佛教汉语词汇也就流行起来,并融
合到汉语词汇中,如“佛”、“塔”、“弥勒”、“浮图”、“阿弥陀佛”等。

3.西方文明
“康乾盛世”时,西方开展了工业革命。

西方文明在工业革命后成了最先进的文明,西
方个国用各种方式传播其文明。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大门被打开,中国从此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辛亥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这一时期,西方文化更是
给中华文明带来了几千年未曾有过的冲击,如此种种,使大量的西方词汇进入到汉语
中。

二、构词形式
1.音译,即按照外语词的发音找到相应的汉字来表示。

如“脱口秀”,源自英语的“talk show”
2.意译,即用翻译法把别族语言中的词按照汉语自身的构词方法仿造出新词,如“软饮
料”(soft drink)、“热线”(hot line)等。

3.音译结合,即一个词又有音译又有意译,如“桑拿浴”,其中“桑拿”是“sauna”的音
译,“浴”则是一个意译语。

4.直接引用原型,如很多英文词汇的缩写:WTO、SOS、VCD等。

5.英文字母和汉字结合,即一部分是字母,一部分是汉字。

字母打头的比较多,如“T
恤衫”、“BP机”、“CT扫描”等。

三、利与弊的分析
1.利
第一,从宏观上看,外来词的丰富多姿显示了我汉民族的胸襟,显示了语言的包容性。

第二,外来词充实了汉语词汇库。

第三,外来词的转化显示了汉民族、汉语言的独特创造性。

第四,某些外来词简化汉语表达,避免累赘。

2.弊
首先,现实生活中外来词滥用对青少年成长是不利的。

青少年是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走在时代最前端的一批人,恰恰在外来事物冲击下最需要保护的一批人,过多的细化语言会弱化传统文化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基础性作用,只有纯洁纯正的母语文化才能承载千年的文明,对青少年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其次,掺杂英文的说话方式会影响到普通话的普及和规范,对汉语的统一有一定的阻碍。

结束语
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在开放的大环境下,外来语的介入是不可避免的。

对外来语,我们采取客观的态度,立足于本民族语言,保持我们汉民族特有的文化心里、汉语思想,在此基础上吸收外来词的精华部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