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第七章

10第七章


思考题
1.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统治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 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2. 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3. 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 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参阅书目
1. 毛泽东: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 (1945年8月13日) 2. 《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9月13日) 3. 《中国民主同盟一届三中全会宣言》(1948年1月19日)
土地法大纲实施后,解放区的大 批农民参加解放军。
1. 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另一方面,消灭共产党是蒋介石集 团的既定方针;美国公开支持国民党 的反共方针。
被捕的革命群众
2. 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
针对人民和平建国的强烈要求, 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时局 的宣言中明确提出“和平、民主、 团结”的口号。
一、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1.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948.9—1948.11辽沈战役歼敌47万
•1948.11—1949.1淮海战役歼敌55万 •1948.11—1949.1平津战役歼敌52万
2. 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
1949年4月21日百万雄师过大江
1949年4月23日占领南京,宣告国民党 反动统治覆灭。 1949年底大陆全境解放。
1947年10月颁布《中国土地大纲》, “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制度” 。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2. 土地改革运动的热潮
到1948年秋,1亿解放区农民 分得土地,农民踊跃参军保卫 胜利果实。
三、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1. 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
国民党独裁和腐败失去 民心, 人民流离失所。
逃难的老百姓。
1947.5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中国的无产阶级应该懂得:他们自己 虽然是一个最有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 级,但是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 是不能胜利的。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 各种不同的情况下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革 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
——毛泽东
一、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三、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1.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A.广大人民和各界人士的参加和支持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国际无产阶级和爱好和平人民的支持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上海。
2. 中国革命胜利基本经验
第一,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第二, 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第三, 加强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人民自卫队
一、全国解放区战争的胜利发展
1947.7后,人民军队战略进攻,将战争引向国统区。
1.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1947年6月底刘邓大军挺进 大别山,陈毅粟裕大军挺进苏 鲁豫皖,陈赓谢富治兵团挺进 豫西,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刘邓大军进大别山。
刘邓大军过黄泛区。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教学目的:
懂得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给新民主主 义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 国的原因,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 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增 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 指导的自觉性。
本章共四节,重点问题是: 一、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二、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 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 成任何的革命任务。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八七”会议记录。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 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 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 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 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毛泽东
3.民主党派历史上的转折点
1948年1月沈钧儒恢复民盟拥护中共 1948年1月民革成立宣布拥护中共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1948年4月30日 中共提出召开政治协商会 议得到各民主党派响应 1949年1月22日李济深、沈钧儒发表《对时局 的意见》拥护中共领导
第四节 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中共对各民主党派采取 积极的争取和团结的政策
毛泽东与民主党派人士在一起
三、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民盟由于抗战特别由于政协的 机缘,客观上一时造成了他在全国 的第三党地位,使他中间许多领导 人物代表着中产阶级的想法,企图 在国共对立的纲领之外,寻找出第 三条道路。”----周恩来
1. 第三条道路的主张
1948年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成立 1941年中国民主同盟(民盟)成立 1945年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成立
1945年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立
1947年中国农工民主党(第三党)成立 1925年中国致公党成立 1946年九三学社成立 1947年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台盟)成立
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2.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 号 1947年10月10日人民解放
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打倒 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山东海阳县民兵。
1. 从五四指示到中国土地法大纲
解放战争时期的土改政策—“五四”指示
1946年5月4日中 央关于清算、减租 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即“五四”指 示),实行 “耕者有 其田”的政策。
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 但不准地主官僚资本家操纵 。 经济上,“应当实行改良的资本主义”, 但不容官僚买办资本横行。
“中间路线”(第三条道路), 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实质 上是旧民主主义道路。
2. 国民党对民主党派的迫害
1946.7 暗杀李公朴、闻一多 1947.10 取缔民盟
4. 毛泽东: 《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
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29日)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 军民的自卫战争
1. 全面内战爆发
1946年6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国 民党进攻我中原解 放区,内战爆发。 中国共产党坚决认 定,以革命战争反 对反革命战争
2. 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事进攻
1946.6—1947.6国民党全面进攻,人民军队战略防御
战争主要在解放区进行,重点是陕北和山东。
《双十协定》
4、政协会议及政协协议的维护与破坏之较量
1946年1月10日, 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同日,根据《双十协定》规定的政治协 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国民党代表8人, 共产党代表7人,青年党代 表5人,民主同盟代表9人,社会贤达9人,共38名。会议围绕改组国民政府、施 政纲领、军队、国民大会、 宪法草案等问题进行激烈争辩,最后通过了5项主要 协议:(1)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 (2)关于宪法草案问题的协议。(3)和平 建国纲领。 (4)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5)关于国民大会问题的协议。 政协会议于1月31日闭幕。 由于各方人士的共同努力,会议通过的政协协议 实质上否定了国民党的独裁专政及其内战政策,确认了有利于人民民主的和平建 国基本方针。 中国共产党是决心严格履行政协协议的。政协闭幕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出党内 指示,指出“从此中国即走上了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中国革命的主要斗 争形式,目前已由武装斗争转变到非武装的群众的与议会的斗争,国内问题由政 治方式来解决。党的全部工作,必须适应这一形势”。全党要“准备为坚决实现 (政协的)这些决议而奋斗”。 国民党统治集团从来没有准备去履行政协协议。在1946年3月召开的国民党六届二 中全会上,蒋介石命令他的追随者对政协协议“就其荦荦大端,妥筹补救”。他 以扩大内战的行动,使政协协议成为一纸空文。
二、人民政协与临时宪法—《共同纲领》
1. 为新中国绘制蓝图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论人 民主专政》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2. 政协会议的召开与《共同纲领》的制定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 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国体、 政体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3. 重庆谈判
1945年8月, 蒋介石三次电 请毛泽东赴重 庆谈判。
图为毛泽东的回电手稿
3. 重庆谈判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 偕周恩来、王若飞赴重 庆与国民党当局谈判,10 月10日签署了《政府与 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 “双十协定” 。确认和 平建国方针,同意“长 期合作,坚决避免内 战”。
2.学生运动的高涨
A 1945年底昆明学生
“一二一运动”;
B 1946年12月30日北平 学生“一二三○运动”; C 1947年5月20日南京 学生 “五二○运动”。
3. 人民民主运动的发展
▲ 1946年南京下关惨案
1945年新疆建立革命政府
▲ 1947年罢工、抢米风潮
▲ 1947年台湾二二八起义
三、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本章教学难点:
1、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2、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与张治中等合影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945年8月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国民党代表张治中来延安接毛泽东赴重庆 谈判
1. 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一方面,在国际上,帝国主义遭到削弱,社 会主义力量得到发展;在国内,人民军队发展 到120万,解放区人口达1亿。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 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法宝。这是中 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 的伟大成绩。 —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
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 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团 结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 一战线。
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前与赫尔利、张治中合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