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绪篇第一节临床心理学的概述一、临床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心理学概念: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1879 冯特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内容:1、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情过程意志过程2、心里状态:注意疲劳应激灵感3、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临床心理学的概念广义: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帮助人们矫治自己心理和行为障碍以及通过咨询来指导和培训健全人格以便更有效地适应环境和更富有创造力。

它既提供心理学知识,也运用这些知识去理解和促进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临床心理学更注重对个体和群体心理问题的研究,以及严重心理障碍的治疗。

狭义:帮助人们把异常心理或行为矫正到正常范围之内。

书上P1-21、1935年,美国心理协会(APA)的临床部门给这么学问所下的定义:临床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通过心里测定、分析、观察等方法对个体的行为能力和行为特征进行明确的理解,并且将从个体身心诊断和生活史所了解到的情况与对个体生活状况进行的观察、分析综合起来,并对个体的心理适应问题进行咨询和治疗。

2、20世纪60年代,日本的心理学会(JPA)和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专家、学者,对这门学科所下的定义:临床心理学是综合心理学和其他各种科学的知识和技术,对特殊个人(心理不适应的人或者心里患者)在生活中遇到的障碍、苦恼进行本质的理解,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加以解决的一门学问。

因此他们把这门学问的实践活动称为“心理学的临床应用”。

3、田中富士夫(1988年):临床心理学概括地来说是对心理不健康的或有问题行为的心理咨询来谈者进行心理援助,把他们的精神和人格向健康的方向引导,这种引导需要运用心理学和各种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进行的。

因此应用性和实践性是临床心理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是以研究各种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病相、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为目的的一门学科。

咨询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去理解和促进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

咨询心理学更关注个体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以增进个体良好的适应和应对科学、理论、实践相统一独特性(P3)调整人的适应行为发展性促进人格健康成长教育性心的科学社会性工作内容的四种专门性:临床心理测量临床心理面谈临床心理社会援助临床心理的相关研究『普心1879①心理学走自然观察和反省思维两种方法结合之路②心理学开始意识到他们能够影响社会变迁19世纪,欧洲在发生变化时,正式的临床心理学在美国诞生』1896年,韦特墨(美)向美国心理学会提出临床心理学是应用科学的建议。

“临床心理学源于许多对人类的测验结果以及分辨心理能力的分析方法,心理诊所是为社会和公共服务,为基础研究和教学服务的机构。

”临床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阶段(1927-1939):理论构建时代第二阶段(1940-1946):功能主义阶段第三阶段(1946-1960):理论互补阶段第四阶段(1961-1966):巩固和发展阶段第五阶段(1967-1980):综合模式形成阶段第六阶段(1980-至今):成功与挑战阶段五大人物及贡献高尔登(英):测量心理活动个别差异、创立“自由联想法”卡特尔:创立心理测量法韦特默比奈、西蒙(法):为弱智儿童编制智力测量表帕森斯:1908年在美国波士顿创办了就业局第一阶段:临床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得到巩固;不同学科不断增加(行为主义、格式塔、精神…)1937年弗洛伊德《差异心理学》1938年《人格探查》推动自我心理学进一步发展1939年弗洛伊德去世第二阶段:功能主义的表现:①心理失常常常被描述为是功能性的②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动力)在临床和当时的出版物上占有重要地位第三阶段:临床心理学、指导和咨询行为偏差在根源上进入了互补阶段第四阶段:异常行为被再次确定为临床心理学的研究主题,异常行为被看作是临床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之间的桥梁。

第五阶段:提出了包括生物的心理学的和社会的疾病模式: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临床心理学扩展到了几乎所有科学和职业领域的人类健康。

第六阶段:挑战是指人们在考虑心理健康时越来越多注意到个人背景、适应水平、严重性、个人特征模式以及相关身体疾病等临床已经不能用同一种声音说话了、来访者可能有多种文化身份;个体差异;不同的药房同一种声音:历史与发展(P14):人有多远,临床就走多远服务职能:咨询、评价、干预、预防、指导研究与策划、健康服务等。

临床心理的对象我国心理咨询的现状心理咨询已经职业化:社会化水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组织建设信息沟通社会认可国家职业标准出台发展工作重点:儿童教育问题婚姻家庭问题看到需求和能力的差距发展未来方向:本地化趋势加强普及化是社会需求发展的必然职业化还将继续发展独立性是未来发展目标之一临床心理学的对象1、第一种视角:预防、教育、治疗的统合P91第一次预防第二次预防第三次预防2、第二种视角:以心理不健康、不适应、心理障碍者为主要对象躯体疾病与心里不适应的区别illness disease功能性(主观体验症状)器质性(客观体征)独特可重复不能直接检验共同证实广泛(影响全身心)局部(影响特定部位)不可定位(不适感)可定性(存在体征)生活质变生活量变投情的照护不动感情的照顾痛苦的原因死亡的原因3、第三种视角所面临的心理问题:不适应问题P67统合失调问题(精神分裂症等后期辅助治疗)人格问题性同—性问题自闭症心的外伤后加上压力障碍(PTSD)注意缺失与多动问题心身症强迫问题饮食问题(拒食与过食)人格障碍是指在个体发育成长过程中,因遗传先天以及后天不良环境因素造成的个体心理与行为的持久的固定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偏离社会文化背景,并给个体自身带来痛苦或贻害周围。

是一种儿童或青少年时出现,并长期持续发展至成年或终生,现年18岁以上,症状至少已持续2年且持续少变的持久的根深蒂固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

(临床诊断时用)分类:偏执型人格障碍、情感性人格障碍、分裂样型人格障碍、爆发型人格障碍冲动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癔症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无力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过敏多疑)定义:一种具有病理性固执信念、易走极端的人格障碍临床表现:过敏多疑、固执己见、极易记恨诊断要点:1、走极端2、有过分自我援引倾向的超价观念,对自我能力有一种超乎寻常的评价,这种评价在强烈的情绪影响下显得更加固执。

偏执型神经病:妄想、色情妄想(病理性的单恋)偏执型人格障碍:没有妄想,更没有色情妄想建议:1、对患者表现充分的尊重、(信任)理解和真诚的态度2、建议并鼓励患者自觉主动地置身于同辈健康人群中,让他们能够移入积极的情绪和心理健康的元素。

情感性人格障碍定义:一种不受环境因素影响的某种突出的不良情绪状态在一生中占有优势的人格障碍临床表现:抑郁性人格障碍、情绪高涨性人格障碍、环性人格障碍诊断要点:1、某种突出的不良情绪在一生中始终占主导地位,或者两种相反的不良情绪在一生中反复辗转出现,即主导心境中在一生中始终是不正常的。

2、难识对不良情绪进行自我调节,即终身都有情绪调节的障碍抑郁性:精神不振少言少语过分担忧难以预料结局容易发怒抱怨命运情绪高涨:精神振奋笑口常开对生活感到莫大乐趣做事想当然凭空设想草率从事有始无终盲目乐观不自量力环性:情绪变化极不稳定常在情绪高涨、低落间变化、交替出现两种情绪变化之间有可能会有一个较正常时期,但比较短暂这种人格障碍比单种人格障碍更严重。

情绪高涨和躁狂症区别躁狂症:自我夸大的观念或妄想,有时会产生相关的幻觉情绪高涨:不会出现妄想和幻觉环性和癔症性区别环性:有明显阶段性,不会短时间发生癔症性:情绪变化极为迅速,可能在很短时间发生分裂样型人格障碍定义:一种具有精神分裂症样表现的人格障碍,但分裂样人格障碍与精神分裂症之间并不具有因果关系。

临床表现:个性孤僻、情感冷漠和富有幻想诊断要点:1、不社交回避竞争性处境,从不关心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仿佛人人由于自己无关2、在任何情境中都缺失丰富的内心体验,因而也没有相应的表情,一副对一切都无动于衷的样子与偏执型人格障碍区别:两者都难以相处——偏执型是由于过分猜疑分裂样型由于独来独往与精神分裂症的区别:精神分裂也表现为社交退缩和缺乏情感,但还表现为精神活动迟钝、动作刻板、思维散漫、极其具有幻觉、妄想等。

分裂样人格障碍则没有,但需要注意分裂样也可能变成精神分裂症方法:饲养小动物(海豚治疗自闭症)、养鸟爆发型人格障碍(攻击性人格障碍)定义:一种因微小精神刺激而突然爆发非常强烈而由难以控制的愤怒情绪并伴有冲动行为的人格障碍,也称攻击性人格障碍临床表现:难以控制的暴怒与暴行(由小事引起,有时在一定范围内行为不考虑后果,在强烈的感情冲击下认知片面,判断力下降,注意范围缩小)诊断要点:1、稍有不如意就怒火直冒、行为冲动,且不计后果难以遏制2、事后有后悔感,但一般不会作深刻反省,即使吸取教训也难以防止下次冲动情绪和行为的再度发生。

3、间歇期一切正常,没有人格障碍的种种表现,发作具有阵发性。

爆发型人格障碍与冲动型人格障碍区别——爆发型人格障碍:1、受到某种刺激后的行为2、行为之后没有满足感和轻松感3、不具有反社会性质——冲动型人格障碍:1、没有外在刺激2、行为之后有明显轻松感和满足感3、具有反社会性质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很少自责,很少有后悔感,发作频繁,与他人只能维持一种肤浅的、短暂的友谊冲动型人格障碍定义:是一种反复发生。

违反社会规范、具有社会危害性冲动行为的人格障碍临床表现:反复出现的、无法自制的习惯性冲动行为;在行动之前常有强烈的紧张焦虑诊断要点:1、冲动行为没有明确动机,具有反复性和习惯性2、冲动行为性质具有反社会性质3、冲动行为实施前或者实施中有明显的紧张焦虑感或者惧怕感,但实施后有轻松感和满足感偷窃癖、病理性赌博强迫型人格障碍定义:一种过于谨小慎微而拘泥细节,过于严格要求而刻意追求完美以至无法适应新情况的人格障碍临床表现:墨守成规、过分疑惑和苛求完美诊断要点:1、事无巨细都要求高度精细、极端准确,必须遵循严格的规则,否则难以容忍2、常有不安全感和不完善感,经常处于惶恐和苛求之中,因而显得沉闷、敏感、无情3、不容许变更生活习惯和规律,也不容许变更处事的信条和方法,因而无法适应新情况和新环境强迫症和强迫型人格障碍区别——强迫症:也有强迫型人格障碍的行为,但是想摆脱摆脱不了——强迫型人格障碍:合情合理,必须坚持强迫型人格障碍是正常人格的极端结果表演型人格障碍定义:一种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寻求他人注意,具有某些癔症样表现的人格障碍临床表现:过分情绪化、自以为是和追求他人关注诊断要点:1、情绪表现过分夸张,且瞬息万变2、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特别喜欢指挥别人表演型和情感型人格障碍的区别——表演型人格障碍:情绪变化使他人无所适从,不得安宁,目的渴望他人注意——情感型人格障碍:情绪没有瞬间变化,也没有太多渴望他人的目的在其中癔症和癔症型人格障碍——癔症:也有表演的特别,不是故意的,而是无意识的——癔症型人格障碍:有意为之的,是故意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社交紊乱型)定义:一种内心体验与外在行为违背社会常情和规范,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的人格障碍临床表现:冷漠无情,无视社会道德规范,行为冲动和缺乏罪责感诊断要点:1、行为违背社会常情,且习以为常2、处处以自我为中心3、缺乏自控能力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和爆发型人格障碍的区别——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毫不后悔,平时也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爆发型人格障碍:冲动以后会有后悔,平时在社会交往中有相当好的人际关系依赖型人格障碍(无力型、被动型)定义:一种过分顺从别人的意志,严重缺乏独立性的人格障碍临床表现:自感无能,极端顺从和缺乏活力诊断要点:1、生活缺乏主动精神,人云亦云,亦步亦趋2、对别人有过多的不易被人理解的要求边缘型人格障碍定义:一种在人际关系,情绪表现与自我形象诸方面都显得不稳定的人格障碍临床表现:情绪不稳,人际关系波动和自我同一性混乱诊断要点:1、情绪、人际关系和自我形象的不稳定变化,突然而短暂2、具有多变的情绪,表演型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表现可能和分裂型人格障碍、癔症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并存一个患者身上,但不符合相对应人格障碍诊断的标准,处于人格障碍的边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