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1-4章)【圣才出品】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1-4章)【圣才出品】

第1章语言和语言学一、填空题1.______和______是语言运转的两大关系。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研]【答案】组合关系;聚合关系【解析】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运转的两大关系。

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形成高一级的结构,处于高一级结构中的各个符号,称为结构的成分,结构中各个成分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

结构中能够替换的成分构成的类,称为“聚合关系”。

语言符号(词和语素)、音位、意义等都处于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之中。

2.索绪尔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是______语言学的奠基人,______是转换生成语言学派的创始人。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研]【答案】结构主义;乔姆斯基【解析】索绪尔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人,乔姆斯基是转换生成语法的奠基人。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语言学的深入发展,还出现了许多语言学流派,如系统功能语言学,代表人物韩礼德;认知语言学,代表人物兰盖克、莱可夫等;语言类型学,代表人物格林伯格、科姆里等;社会语言学,代表人物拉波夫。

二、名词解释1.聚合关系[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研]答:聚合关系是指如果一些语言符号或更大的单位在组合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并且替换后结构关系不会改变,那么这些符号在结构中就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集成群,它们彼此的关系就属于聚合关系。

例如“红花”这个符号的结构,能出现在“红”这个位置上的有“蓝、白、紫、大、小、好、香……”,能出现在“花”这个位置上的有“光、线、旗、脸蛋、眼睛、房子……”,这两组词各自构成一个聚合。

2.语流音变[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研]答:语流音变是指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受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

大致可以分为同化、异化、弱化和脱落四种类型。

例如:北京话的“棉”/mian/、“面”/mian/中的/n/在“棉袍”“面包”中变成/m/,这是被“袍”“包”的声母/p h/、/p/在部位上同化的结果。

3.词的象征意义[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研]答:词的象征意义是指通过艺术家对事物本体特征的突出描绘,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与词的本体意义没有必然联系的词的联想意义。

另外,根据传统习惯和一定的社会习俗,选择人民群众熟知的象征物作为本体,也可表达一种特定的意蕴。

如红色象征喜庆、白色象征哀悼、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厄运、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等。

三、简答题1.举例说明语言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答:语言系统中的符号与符号之间,存在着各种复杂的联系,但这些复杂的联系可以概括为两种基本关系,即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1)组合关系若干较小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较大的语言单位,其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就是组合关系,又称线性序列关系。

如“小莉喜欢看电视”这个句子由四个较小的语言单位——词组成,其中每个词都是这个句子的构成成分,各个词之间的关系就是组合关系。

组合关系也就是结构关系,有相同组合关系的语言单位构成的类,就是结构类。

例如通常所说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就是组合关系,也是结构类型。

(2)聚合关系具有相同组合功能的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又称联想关系。

如“老刘买菜;小王穿鞋;陈兵喝酒”三个句子中,“老刘、小王、陈兵”三个语言单位有相同的组合功能,都充当主语;“买、穿、喝”也有相同的组合功能,都充当述语;“菜、鞋、酒”也有相同的组合功能,都充当宾语。

那么,“老刘、小王、陈兵”之间,“买、穿、喝”之间,“菜、鞋、酒”之间,都有聚合关系。

具有聚合关系的语言单位之间,一般能互相替换。

具有相同聚合关系的语言单位,就构成某种聚合类,即功能类。

2.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语言和言语既有一系列区别,又有密切联系。

(1)区别①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②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③语言是现成的,言语是临时的;④语言是有限的,言语是无限的;⑤语言是稳定的,言语是多变的。

(2)联系①语言来自言语,依存于言语语言系统是从具体的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中抽象概括出来的。

个人头脑中所掌握的语言系统,是一种抽象的理性认识或理论知识。

这种理论知识也是来自对具体的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的观察和概括。

②语言制约着言语,指导人们进行言语实践语言系统一旦形成,就成为人们进行言语交际的依据。

因为语言系统是一套社会惯例,个人用语言进行交际,必须符合这种社会惯例。

违反了这种社会惯例,说出来的就可能不成话。

3.思维有哪些类型?它们与语言是什么关系?[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答:(1)思维一般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分别是:①动作思维,是指从事某种活动时,通过对现场情景的直观感知,来控制和调整动作的思维。

这种思维所凭借的思维工具是现场情景。

②形象思维,是通过对事物形象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意象,并对这种意象进行想象等加工处理的思维。

形象思维所凭借的思维工具是客观事物在大脑中反映之后所呈现的形象。

③抽象思维,是运用某些抽象的符号对事物的性质、特征、关系等进行理性认识,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的思维。

抽象思维的工具是抽象符号。

其最主要的工具是语言。

(2)思维与语言的关系:相互依存语言不仅是思维的工具,而且可以帮助人们固定和保存思维的成果。

抽象思维的成果是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

这些理性认识的成果主要靠语言固定和储存。

即使是形象思维成果的储存往往也依赖语言。

并且思维所产生的成果也需要语言来表达,语言帮助思维工作的同时,又进一步促进思维的发展。

4.说明书面语的保守性。

[南开大学2011年研]答:(1)书面语保守性的含义书面语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因而和口语基本一致。

但是,口语易变,书面语则相对变化缓慢,因而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书面语会落后于口语的发展,产生言文脱节的局面。

(2)书面语的保守性产生的原因书面语具有稳定性,可以突破时间和地域的局限而流传下来,这是造成书面语保守性的主要原因。

人们只能听到同时代的人说话,听不到早一时期的人说话,这种情况产生于口语的演变。

可是人们不仅能看到同时代的书面语,也能看到早一时期的书面语,能够模仿早一时期的书面语写文章,因而口语中已经消失的词语和句式,往往在书面语里继续保留。

宗教经典,法律条文,它们的权威性使人们不敢轻易改动其中的字句,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历史、哲学的名著也起着类似的作用。

因此在书面语的保守力量特别强的条件下,往往会形成书面语和口语的脱节。

中国、印度、阿拉伯国家、古代罗马,都曾出现过这种情况。

总之,书面语具有保守性,会导致文言脱节的现象产生,但是,这种情况只有在文字的使用限于少数人,也就是多数人是文盲的条件下才能维持。

一旦文化得到普及,这种情况就必定要被打破,与口语相适应的新书面语一定会取代古老的书面语。

四、论述题1.以语言符号为例,谈谈声音、意义、现实现象三者之间的关系。

[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研]答:语言是符号系统,这句话概括了语言本身的性质和特点。

以语言符号为例,声音、意义、现实现象之间的关系如下:(1)语言符号由音和义结合而成,音和义不像烟和火那样有自然属性上的联系,而是像烟和烽火那样因社会的约定而联系在一起。

语言符号的声音和意义是社会约定关系,这叫做语言符号的约定性。

(2)语言符号的意义是对人们通过感知而接收到的具体多样的心理现实现象的概括。

通过人的直接感知和大脑的接收处理而获得的知觉性心理现实为语言符号的最初编码提供了初步的材料。

这些心理现实还要再经过大脑进一步的“概括”,并经过社会的约定与特定语音形式相联系,这样知觉性心理现实才归类切分成一个个离散的意义。

谁见过抽象的“房子”?见到的只能是具体的平房、楼房等。

汉语中把北京的四合院、天津的小洋楼都叫做“fángzi(房子)”,“fángzi”这个词只把一类建筑的共性抽出来,以便和桥梁、碉堡等别的建筑物区别开来,而不管它的大小、高低、式样等等。

(3)语言符号的声音和现实现象之间没有直接联系,是通过意义联系起来的。

2.论述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答:(1)语言是社会现象,可以从语音与语义的结合关系加以说明。

①语言中的语音与语义结合是社会习惯使然。

语言中的语音与语义怎样结合成特定的语言成分都是社会习惯使然,是约定俗成的。

语言中词汇和语法也都是约定俗成的。

世界上多种多样的语言都是不同的社会集体各自约定俗成的结果。

②从语言与社会相互依存的关系中也可以说明语言是社会现象。

a.语言依存于社会语言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又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并且是随着人类社会的灭亡而灭亡的。

b.社会不能没有语言语言对社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二,语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第三,人们的思维靠语言的帮助而得到发展。

(2)语言不是自然现象,也不是个人现象。

①语言不是自然现象。

a.在语言研究中利用一些自然科学的成就固然是语言学的一个进步,但无论怎样地研究都不能改变语言是社会现象这一事实。

b.虽然语言除了具有社会属性之外,还具有自然属性。

但是,语言的一切自然属性都不是语言的本质属性。

②语言也不是个人现象。

任何语言都是适应社会的需要而被创造的,而且是经过许多时代由全社会创造出来的。

作家为了特殊的需要,虽然在写作时能够较多地运用方言成分,古语成分,甚至临时创造一些成分,但这也不是毫无限制的。

语言虽然是社会的产物,替社会服务,但语言又有不同于其他社会现象的特点;语言是以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的身份来替社会服务的。

3.谈谈你对“语言是全民的交际工具”的认识。

答:(1)语言是交际工具就语言的基本职能来说,语言首先是交际工具。

了解语言是交际工具,是认识语言本质的中心环节。

语言不但是人类所特有的交际工具,而且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①人类其他的交际工具都是建立在一定语言基础之上的语言或语言成分的代用品,而且都有其特殊的服务领域。

语言是不依赖于其他任何交际工具而独立存在的交际工具,它的服务领域非常广阔。

②除了语言或语言成分的代用品之外,还有其他传递消息、交流思想感情的方式,但是它们的表达能力是极其有限的。

(2)语言的全民性马尔学派“语言从来就是阶级的”说法错误的原因在于:①从语言的创造者和语言的服务对象来看,语言是在许多时代中为全民所创造出来和丰富起来的。

人类出现的时候语言就同时产生了。

那时的人类社会不分阶级,语言只能是全民所创造并为全民服务的。

语言是一视同仁地为各个阶级服务的。

②从语言本身的情况来看,不同阶级可能创造并运用一些自己的专门的词和语,形成所谓阶级习惯语。

但是阶级习惯语并不就是语言,这不但因为它的通用范围非常狭窄,甚至往往不能普及到某个阶级的全体成员,而且因为它没有自己的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语言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