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哲第一章

马哲第一章

直接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三大思潮
第五、马克思、恩格斯的个人努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固然离不开客观的社会历 史条件和既定的思想文化背景,是时代的必然,但 也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所特有的主观条件和努 力分不开。马恩不仅具有丰富的书本知识,而且具 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生活阅历,他们敢于追求 真理,勤于探索未知,勇于深入社会实际,善于总 结和概括实践经验和群众智慧,具有不迷信权威、 坚忍不拔、不断开拓的优秀品质。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坚持不懈地进行理论探索和革命 实践的结果。
第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 继承、改造和超越旧哲学的过程,是对当时各种资 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哲学思潮进行斗争的过程,也 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逐步发现和克服自身的内在矛盾、 清理自己思想中旧哲学的影响、创建和论证新世界 观基本原理的过程。 1844年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相继完成了由民主主 义和唯心主义向共产主义和唯物主义的转变之后, 即开始着手创立新世界观的工作。
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838年英国宪章运动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第三、自然科学前提:三大科学发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还是 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必然结 果。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 恒和转化定律以及达尔文生物 进化论等三大科学发现,为马 克思主义哲学彻底克服唯心主 义和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全面 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唯物辩证的 性质,提供了自然科学的前提 和条件。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开始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第三次飞跃


二、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 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 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把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 设的具体实践创造性结合起来,找到了一 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 命的正确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毛泽 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在《反对本本主义》 《实践论》《矛盾论》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关于正 确处理人民内部矛 盾的问题》等一系列专 门的哲学著作中,他还结合中国革命和建 设的经验教训,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深刻 批判了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等“左”或右的错误思想,系统地阐明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深刻 地论述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 证法。

19世纪初期,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在西欧的基本完成 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相继 在西欧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占据统治地位。工业 革命的全面推进,生产社会化程度极度提高,使以 往隐藏在政治变革背后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因素日 益凸显,阶级结构与阶级关系趋于简单,社会生活 变动的周期、广度和深度都明显加快或增强,社会 历史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这为 科学地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奠定了社会 历史前提。


西方马克思主义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 产生条件: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失败、对苏 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的不满和批判,以及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 变化、现代科技革命的社会后果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 和存在的社会基础。②新康德主义、新黑格尔主义等现代西 方哲学思潮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理解和宣传上的僵化、简 单化现象,以及马克思主义早期著作的出版等,都促进了马 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回到青年马克思和回到 黑格尔、用各种新的哲学来“补充”马克思主义、力图通过 对当代西方社会问题的思考来“改造”马克思主义等三个发 展阶段。
3、马克思于1845年
春天撰写的《关于费 尔巴哈的提纲》,在 批评包括费尔巴哈在 内的一切唯物主义和 唯心主义的基础上, 提出了科学的实践观, 被称为是“包含着新 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 第一个文件”。

4、马克思和恩格斯于 1845年至1846年写成 的《德意志意识形 态》,从正面系统地 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 学特别是唯物史观的 基本原理,表明他们 创立的新世界观已经 成熟,因而成为马克 思主义哲学 形成的标 志.
5、1848年,
鲜明表达新世 界观的纲领性 文件——《共 产党宣言》的 发表,宣告了 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公开问世。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一个有机整体

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过程 以及马克思、恩格斯思想 发展的历程来看,马克思 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即哲 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 会主义的形成,是一个相 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完整 过程。 这三者的关系, 依照列宁的论述,科学社 会主义作为“纲领”在马 克思主义中居于中心地 位 ,政治经济学是其 “主要内容”,哲学则是 它的“理论”基础。
第四、理论来源:三大思潮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也是当时欧洲人文社会科 学的发展,特别是哲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列宁曾指出:“马克思是19世 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 家中的三种主要思潮——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 政治经济学以及同法国所有革命学说相联系的法国 社会主义——的继承者和天才的完成者。” (《列 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18 页。)
4、东欧
东欧各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有沿袭原苏联哲学模式的 倾向,也有摆脱苏联哲学模式的尝试。原民主德国哲学家 恩斯特· 布洛赫的“希望哲学”、波兰哲学家亚当· 沙夫的 “马克思的人的哲学”、原捷克斯洛伐克哲学家卡雷尔· 科 西克的“具体辩证法”、原南斯拉夫的“实践派”等是其 中的代表。
4、西方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恩格斯时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问世之后,马克思 和恩格斯一直致力于它同工人运动 的结合和在工人运动阶级当中广泛 传播,以便不断地丰富、补充和完 善自己的理论。他们在总结和概括 社会实践的最新经验以及具体科学 发展的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在同歪 曲和误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种倾 向的坚决斗争中,通过大量艰苦细 致、卓有成效的理论研究与著述, 留下了诸如《资本论》《反杜林论》 《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 学的终结》《家庭、私有制和国家 的起源》等一大批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经典文献。
第一、历史条件
第二、阶级基础:三大工人运动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 矛盾和阶级对抗越来越尖锐起来。从30年代开始在 西欧先后爆发的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英国的宪章运 动、德国的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等,标志着无产 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工 人运动的实践表明,无产阶级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 命,迫切需要科学的世界观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 学正是适应无产阶级政治斗争的迫切需要而产生的。
第一章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人类 以往科学和哲学发展的光辉结晶。它的诞生, 标志着人类哲学思维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 的阶段,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它的产 生,是当时社会发展、科学发展以及哲学理论发 展的产物,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积极探索的结果。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是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创造性地解决中国 革命与建设问题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得过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国化得重大理论成果。





①他提出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 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他阐述和发挥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核 心——对立统一规律,指出不仅要研究矛 盾的普遍性 ,尤其要研究矛盾的特殊性, 对不同性质的矛盾要用不同的解决方法, 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 的灵魂; ③他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着重阐明了辩证 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关于认识源泉、认识发 展过程、认识目的、真理标准的 理论,揭 示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 认识 运动的总规律; ④他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 史创造者的原理运用于党的全部活动中, 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还在群众路线和认 识路线相统一的基础上,论述了“从群众 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 法; ⑤他首次明确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科学 概念,强调在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 基础和上层建筑的
3、斯大林时期
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斯 大林在总结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 义建设的经验与历史教训的基础上, 为宣传、普及、捍卫、应用和丰富 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出了贡献。他于 1938年所著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一书,对马克思列宁 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做了简明扼要 的解释和通俗的说明,在普及马克 思主义哲学方面曾起到了一定得积 极作用。但是该书存在对马克思主 义哲学一些基本观点的误解,在对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的过程中存 在着简单化的倾向。
恩格斯:“由于这三大发现 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 我们现在不仅能够说明自然 界中各个领域内的过程之间 的联系,而且总的说来也能 说明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了, 这样,我们就能够依靠经验 自然科学本身所提供的事实, 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 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第246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是马克思主 义的主要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是整 个马克思主义的核 心,是指导无产阶 级解放斗争的 科学 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 学的世界观和 方法 论,是马克思主义的 理论基础
马克思注意哲学史是不断发展着的理 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绝不意味着人类哲学思想 发展的借宿,而是在更高的阶段继续向前推进的开 端。马克思和恩格斯从不把自己的哲学自封为终极 的思想体系,而是看作开放的、不断发展着的创造 性的学说。一个半世纪以来的历史表明,每当发生 重要变革,往往孕育着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 新的发展的可能性。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品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