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第2讲
到结果的证明方法,它是利用已知 (1)______ 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 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的证明方法. 分析法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 (2)______ 分条件,直到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断一个明显成立 的条件(已知条件、定义、公理、定理等)为止的证明方法.
索因法.它常见的书面表达形式是:“要证…,只需证…”或
“…⇐…”.利用分析法证明“若 A 则 B”命题的分析法思考过 程可用框图表示为:
图 10-2-2 分析法的思考顺序执果索因的顺序,是从 B 上溯寻其论据, 如 C、C1、C2 等,再寻求 C、C1、C2 的论据,如 B、B1、B2、 B3、B4 等等,继而寻求 B、B1、B2、B3、B4 的依据,如果其中之 一 B 的论据恰为已知条件,于是命题已经得证.
2 比数列,则 bq =bpbr.
即(q+ 2)2=(p+ 2)(r+ 2). ∴(q2-pr)+(2q-p-r) ∵p、q、r∈N*,
2 q -pr=0 ∴ 2q-p-r=0
2=0.
p+r2 =pr,(p-r)2=0, .∴ 2
∴p=r.与 p≠r 矛盾. ∴数列{bn}中任意不同的三项都不可能成等比数列.
错源:犯循环论证的逻辑性错误
例 4:设 a、b、c、d 是正有理数, c、 d是无理数,求证: a c+b d是无理数.
误解分析:本题在推理证明过程中,容易犯循环论证的逻 辑性错误:因为 c为无理数,a 为正有理数,故 a c为无理数, 同理 b d也为无理数,两正无理数的和为无理数,故 a c+b d 为无理数.主要原因是对有关概念定理没有真正的理解掌握, 导致用任意的推广引申定理得出有利于论题成立的假判断.
2.间接证明 反证法是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 ______ 得出矛盾,由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的证明 方法,它是一种间接的证明方法,用这种方法证明一个命题的 一般步骤: ①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
②根据假设进行推理,直到推理中导出矛盾为止;
③断言假设不成立; ④肯定原命题的结论成立.
2 2 2
1 2 1 2 1 2 =3+α +3+β +3+γ
1 2 = + (α+β+γ)+α2+β2+γ2 3 3
1 1 2 2 2 = +α +β +γ ≥ . 3 3 1 ∴a +b +c ≥ . 3
2 2 2
3a+2+1 3a+3 (2)∵ 3a+2= 3a+2×1≤ = , 2 2 3b+3 3c+3 同理 3b+2≤ , 3c+2≤ , 2 2 3a+b+c+9 ∴ 3a+2+ 3b+2+ 3c+2≤ =6. 2 ∴原不等式成立.
2.已知 a>0,求证: 1 1 a + 2- 2≥a+ -2. a a
2
解:要证 只要证
2
1 1 a + 2- 2≥a+ -2, a a
2
1 1 a + 2+2≥a+ + a a
2
2.
∵a>0,故只要证
2 2 1 1 a + 2+2 ≥a+a+ 2 , a
1 即 a + 2+4 a
同理可得 sinB>cosC,sinC>cosA. ∴sinA+sinB+sinC>cosA+cosB+cosC.
考点 2 分析法
例 2:已知 a>b>0,求证: a- b< a-b.
解析:要证 a- b< a-b, 只需证( a- b)2<( a-b)2. 即证 a+b-2 ab<a-b,只需证 b< ab,即证 b<a. 显然 b<a 成立, 因为 b<a,因此 a- b< a-b成立.
纠错反思:(1)正确理解概念“命题的反面”,如命题“a>0”
的反面是“a≤0”;(2)注意反证法的解题步骤,特别要指明矛
盾所在;(3)一个命题直接证明有困难时,就可以考虑用反证法 的思想.
【互动探究】 4. 设命题 p: 关于 x 的不等式 a1x2+b1x+c1>0 与 a2x2+b2x a1 b1 c1 +c2>0 的解集相同; 命题 q: = = , 则命题 p 是命题 q 的( D ) a2 b2 c2 A.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B.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或与公理、定理矛盾,是反证法的正确运用 D.将被否定的结论当条件,原题的条件不能当条件
3.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的外角至少有两个钝角” 时,应假设( C ) A.三个内角都是钝角
B.三个内角都不是钝角
C.三个内角至多有一个钝角 D.三个内角至多有两个钝角 解析:命题:“三角形的外角至少有两个钝角”等价于“三 角形的外角有两个钝角或三个钝角”,应假设“三角形的三个 内角至多有一个钝角”.
(1)注意分析法的“格式”是“要证…,只
需证…,”而不是“因为…,所以…”;(2)注意分析法的适用
范围,如含根式、分式的不等式的证明,常常用分析法;(3)综
合法与分析法相结合,对证明较复杂的命题有很好的效果.先
用分析法寻找命题成立的一个充分条件,再用综合法从条件出
发,推出一些间接结论,两者接轨时,命题就得以证明. 【互动探究】
图 10-2-1
综合法的思维过程是由因导果的顺序,是从 A 推演到 B 的 途径,但由 A 推演出的中间结论未必唯一,如 B、B1、B2 等, 可由 B、B1、B2 能推演出的进一步的中间结论更多,如 C1、C2、 C3、C4 等等,最终能有一个(或多个)可推演出结论 B 即可.
2.分析法是一种执果索因的证明方法,又叫逆推法或执果
考点 3
反证法
例 3:等差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n.已知 a1=1+ 2,S3= 9+3 2. (1)求数列{an}的通项 an 与前 n 项和 Sn;
Sn (2)设 bn= (n∈N*),求证:数列{bn}中任意不同的三项都 n 不可能成为等比数列.
解题思路:本小题考查等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与前 n
【互动探究】
1.在锐角 ABC 中,求证:sinA+sinB+sinC>cosA+cosB
+cosC.
π π 解:∵△ABC 为锐角三角形,∴A+B> ,∴A> -B. 2 2
π ∵y=sinx 在0,2上是增函数, π ∴sinA>sin2-B=cosB.
6 2+ 5成立,只需证明( ___
解析:利用分析法.
考点 1
综合法
例 1: 已知 a、b、c 为正实数,a+b+c=1.
1 求证:(1)a +b +c ≥ ; 3
2 2 2
(2) 3a+2+ 3b+2+ 3c+2≤6.
1 解析:(1)方法一:a +b +c - 3
2 2 2
1 2 = (3a +3b2+3c2-1) 3 1 = [3a2+3b2+3c2-(a+b+c)2] 3 1 2 = (3a +3b2+3c2-a2-b2-c2-2ab-2ac-2bc) 3 1 = [(a-b)2+(b-c)2+(c-a)2]≥0. 3 1 ∴a +b +c ≥ . 3
(1)若函数 f(x)为理想函数,求 f(0)的值; (2)判断函数 g(x)=2x-1(x∈[0,1])是否为理想函数,并予以 证明. 解析:(1)取 x1=x2=0,可得 f(0)≥f(0)+f(0)⇒f(0)≤0. 又由条件①f(0)≥0,故 f(0)=0. (2)显然 g(x)=2x-1 在[0,1]满足条件①g(x)≥0,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综合法是由因导果的顺推证法 B.分析法是执果索因的逆推证法 C.综合法与分析法都是直接证法 D.综合法与分析法在同一题中不可能同时采用
2.用反证法证明一个命题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将结论与条件同时否定,推出矛盾 B.肯定条件,否定结论,推出矛盾
C.将被否定的结论当条件,经过推理得出的结论与原条件
项和公式,考查等比数列的概念与性质,考查化归的数学思想 方法以及推理和运算能力.
a1= 2+1 解析:(1)由已知得 3a1+3d=9+3
2
,∴d=2,
故 an=2n-1+ 2.Sn=n(n+ 2). Sn (2)由(1)得 bn= =n+ 2. n
假设数列{bn}中存在三项 bp、bq、br(p、q、r 互不相等)成等
4.若三角形能被分为两个与自己相似的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 形一定是( B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D.不能确定
解析:过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作斜边的高,所得的三角
5.要证明不等式 6+ 7>2 2 2 + 7) >(2 2 + 5) __________________.
2
1 1 2 a + 2+4≥a +2+ 2+2 a a
2 2
1 2a+a+2,
1 1 从而只要证 2 a + 2≥ 2a+a, a 2 1 2 1 只要证 4 a +a2 ≥2 a +2+a2,
1 即 a2+ 2≥2,而该不等式显然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 a
2 2
所以 p 不能推出 q,所以选 D.
例 5:对于定义域为[0,1]的函数 f(x),如果同时满足以下三
条:①对任意的 x∈[0,1],总有 f(x)≥0;②f(1)=1;③若 x1≥0,
x2≥0,x1+x2≤1,都有 f(x1+x2)≥f(x1)+f(x2)成立,则称函数 f(x) 为理想函数.
(1)综合法证不等式时,以基本不等式为基 础,以不等式的性质为依据,进行推理论证.因此,关键是找 到与要证结论相匹配的基本不等式及其不等式的性质.
(2)综合法的逻辑依据是三段论式的演绎推理方法,这就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