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滑坡调查内容(典型滑坡应调查的内容,有些内容仅能估计,2-4是重点)1、搜集当地滑坡史、易滑地层分布、水文气象、工程地质图和地质构造图等资料,并调查分析山体地质构造。
2、调查微地貌形态及其演变过程;圈定滑坡周界、滑坡壁、滑坡平台、滑坡舌、滑坡裂缝、滑坡鼓丘等要素;并查明滑动带部位、滑痕指向、倾角,滑带的组成和岩土状态,裂缝的位置、方向、深度、宽度、产生时间、切割关系和力学属性;分析滑坡的主滑方向、滑坡的主滑段、抗滑段及其变化,分析滑动面的层数、深度和埋藏条件及其向上、下发展的可能性。
3、调查滑带水和地下水的情况,泉水出露地点及流量,地表水体、湿地分布及变迁情况。
4、调查滑坡带内外建筑物、树木等的变形、位移及其破坏的时间和过程。
5、对滑坡的重点部位宜摄影或录像。
6、调查当地整治滑坡的经验。
二、滑坡描述示例(内容仅供参考,描述应因灾点而不同,暂未找到与本资类似的点)1、松潘黄龙松平公路内侧滑坡描述(经整理后)H01滑坡位于拟建综合服务楼北侧约30m、松平公路内侧斜坡地带,中心地理坐标:X=3626259,Y= 18389415,行政隶属黄龙乡大湾村。
为一浅层崩坡积层滑坡。
滑坡平面呈锥形(图3-1),分布高程3400~3140m,相对高差达260m,纵向长260m,横向宽达220m,分布面积达37500m2,滑体厚约4~10m,体积为26.3×104m3,为一中型滑坡,主滑方向约160°。
滑体土主要为碎石土,由块碎石与粉质粘土、粉土等组成,褐色、灰褐色,稍密,稍湿,块碎石母岩为砂岩、板岩等,多呈棱角状和次棱角状,含量约40~60%,粒径多2~15cm,间夹少量粒径约0.2~0.3m 左右块石,充填物质为粉土、粉质粘土等;滑坡区自然地形总体呈一直线形陡坡,地形起伏较小(图3-2),坡角一般约45°左右,滑坡前缘因松平公路修筑切坡致地形略陡,坡角达50~55°,滑坡后缘以上地形有所变缓,坡角约30~40°。
滑坡后缘位于地形转折处,圈椅状地形不明显,也无明显拉张裂缝;东、西两侧缘基岩裸露(照片3-1),岩层产状35°∠60~65°,剪切裂缝不明显;滑坡前缘位于松平公路内侧,呈略向外鼓出的弧形(照片3-2)。
由于滑坡区地形陡峭、坡体结构松散,加之前缘人工切坡开挖形成高陡临空面,利于滑体土发生侧向位移,该滑坡中前部自2003年以来曾多次出现浅表层滑坡,前缘滑塌明显,坡体土体扰动及变形明显,其上灌丛等植物东倒西歪,松平公路通行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目前黄龙管理局已委托有关单位对滑坡局部采用柔性网进行坡体支护,取得了一定效果,此次调查未见新的变形迹象,该滑坡现状处基本稳定状态,但在暴雨、久雨、振动(含地震)及前缘开挖等不利工况下滑坡稳定性将降低,进而诱发该滑坡失稳,威胁对象主要为松潘-平武近250m公路、黄龙5、6号停车场及过往游客及车辆等,现状危险性中等。
危险区(危险性中等)H01滑坡用地范围拟建停车场(3F)160°31003120314031603180320032203240326032803300332033403360338034003420松平公路涪江Q col+dl 4Q al+pl 4Q ml4Qch 4S b35°∠64°31003120314031603180320032203240326032803300332033403360338034003420地质界线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层Q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志留系白龙江群S b 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第四系全新统钙华沉积Q0204060m图3-2 松平公路内侧滑坡(H01)剖面示意图推测滑动面及滑动方向拟建工程地坪标高素填土碎石土长石石英砂岩石灰岩钙质板岩炭质板岩硅质板岩地层产状(倾向∠倾角)钙 华照片3-1 H01滑坡侧缘基岩出露照片2-2 H01滑坡前缘略向外鼓出2、通江赵家坪滑坡描述(经整理后)该滑坡位于通江县春载乡向家营村10社,为浅层崩坡积层滑坡。
BK14+750~BK15+550位于北侧前缘、BK16+400~BK16+850位于其北侧后缘。
滑坡体长约600m ,宽550m ,高120m ,厚2~8m ,体积约 128.9×104 m 3,为一大型滑坡。
滑体土为粉质粘土夹砂岩碎块石,主滑方向为268°。
滑坡平面呈“梨”形,坡体呈多级台阶状地形,坡度陡缓相间,总体呈上下陡中部缓的折线型,其间大量居民房屋坐落其间。
滑坡后缘呈圈椅状地形,坡角20~50°,滑坡壁出露白垩系苍溪组厚层块状砂岩,中部地形较平缓,坡角仅10°左右,前部又逐渐变陡,坡角15~20°,微地貌呈左右两个舌状向外鼓出;滑体中部及中前部发育近10处泉眼,以下降泉为主,单井涌水量达50ml/s 。
该滑坡为一古滑坡,滑床为白垩系苍溪组泥岩,由于上部崩坡积体结构松散,利Q al+pl 4第四系全新统滑坡堆积层Q del 4滑坡灾害点周界及编号H05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A'剖面及编号A滑坡主滑方向100200300m图4-3 赵家坪滑坡(H05)平面示意图Q col+del 4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层白垩系苍溪组于地表水下渗,泥岩透水性差,在上覆土层与泥岩面间形成一软弱面,滑体特别是覆盖层厚度较大地段的滑体稳定性降低,进而诱发滑坡的发生。
2007年7月3日,受通江县7.3洪灾影响,滑坡出现明显变形,赵家坪一带20余户居民房屋开裂;其中王绍清之子房屋倒塌,现已搬迁;王绍成房屋墙体、地板、院坝等开裂,受损严重,现正在重建;王绍清墙体倾斜、院坝开裂并下沉达20cm ,裂缝走向约200°,宽2~5cm ,长约10m 。
目前该滑坡变形有所减缓,其总体处于基本稳定,局部稳定性差,在暴雨、久雨及地震作用下其变形可能加剧进而诱发滑坡进一步复活。
危害对象为向家营村10社22户108人生命财产安全及S201线公路及过往行人车辆安全,现状危险性大。
建议于滑坡后缘及坡体地表修筑截、排水沟,对局部稳定性差的地段采用抗滑挡墙或抗滑桩进行支挡,滑坡后缘应避免不合理加载,公路修筑切坡后应做好护坡和边坡支挡,加强监测和群策群防工作。
100200300m图4-4 赵家坪滑坡(H05)剖面示意图500600400300200100高程(m)500600400300200100第四系全新统滑坡堆积层Q del 4碎石土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层实(推)测地质界线Q del 4砂 岩泥 岩推测滑动面裂缝Q col+del 4岩层产状及视倾角Q col+del 4卵石土296°∠6(6°)白垩系苍溪组Q al+pl 4高程(m)3、雅安高家村滑坡描述(经整理后)该滑坡位于雅安~大兴乡级公路内侧,属大兴镇高家村3组管辖,平面呈半圆形,纵向长约130m,横向宽达160m,面积约2×104 m2,滑体土主要为崩坡积粘性土夹砂泥岩块碎石,可塑状,局部软塑状,结构松散,具架空现象,局部为第四系中更新统冰水堆积物(Q2fgl)粉质粘土夹砾卵石,褐黄色,滑体平均厚约5m,体积约10×104 m3,为一中型滑坡。
滑坡后缘呈圈椅状构造,高程约610m,后缘下坐约1~3m,滑坡壁为一陡坎,坡角约60°左右;滑坡前缘位于雅安~大兴公路内侧水渠一带,略呈凸形,高程约570m。
滑体中后部呈一洼地,地势较平缓,滑体中前部地形坡角25~30°,前缘一带达50°以上;滑体顺坡滑动,滑动方向约320°;滑床地层为白垩系中统灌口组(K2g)棕红色泥质砂岩夹砂质泥岩,易风化,水理性质差,岩层产状315°∠23°,与坡向近于一致,为顺向坡,岩体中裂隙不发育,且大多被泥质充填,属相对隔水层,有利于上覆土体的滑动。
2001年7月,连日的降雨,湿润,饱水土体,下渗的地下水沿基岩面形成迳流带,大大降低了土岩间摩擦力,加之土体湿重明显增加,前缘临空,从而形成牵引式滑坡,滑体上变形迹象明显,滑坡后部横向拉裂缝发育,长10~30m,宽达40cm,可见深约45cm,后部出现长约10m、宽约2.4m、深约1.1m 的下陷区;前缘受挤压明显,前缘鼓胀及土体松脱、扰动、垮塌现象清晰可见,水渠受损严重,渠壁开裂外凸,渠身变窄;滑体上电力线电杆略向内倾;据了解,后缘拉裂及下陷区逐年有加大和加深之势,前缘也年年鼓出、垮塌,处于不稳定状态,随时都有可能在降雨等因素触发下下滑,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该滑坡的滑动将危及到2户居民约8人,15亩土地,房屋12间,公路150m,水渠150m,输电线路150m等安全,其现状危险小。
4、绵竹市付家山滑坡描述(经整理后)该滑坡位于清平乡盐井村2付家山,滑坡中心高斯投影直角坐标:X=3495539、Y=18415977,地理坐标:东经104°06′53″、北纬31°34′43″(图3-7、3-8)。
滑坡平面呈舌形,纵向长约500m,横向宽达250m,面积约11×104m2,滑体土为残坡积含块碎石粉质粘土,可塑状,块碎石含量.20~30%,母岩岩性为灰岩,粒径一般2~30cm,个别达70cm,结构较松散,估计厚度达20m,体积约125×104m3,为一大型滑坡。
照片3-3 付家山滑坡横张裂缝照片3-4 付家山滑坡拉张裂缝滑坡地处清平河左岸古夷平面上,地形呈北东高南西低的缓坡地形,坡角20~25°;滑坡区内海平河绵竹市校办磷矿生活区240°清4al010*******m123456781716181920151412139111021A′巴蜀电站棋盘电厂Z d4el+dl第四系残坡积震旦系灯影组4al4el+dl4el+dl Zd50°13140012111图3-7 付家山滑坡地质平面图拔约1300~1420m ,相对高差约120m ,属低中山地貌,整个滑坡微地貌呈一小山脊,三面临空,前缘及北西侧缘下方为陡坡,坡高约400m ,坡角45~50°,南东侧缘则相对较缓,坡角25~30°,其上出露二叠系、石炭系及泥盆系基岩,岩性以灰岩、泥灰岩及白云岩为主,地层产状110°∠50°,为切向坡,由于清平-白云山断紧临滑坡区南东侧通过,区内岩体较破碎,岩石节理裂隙发育,陡坡上常伴有岩体崩塌发生,坡脚堆积有大量崩滑堆积物。
滑坡及附近植被不发育,岩土多直接裸露于地表,其上分布有大量居民点。
目前,该滑坡体变形迹象较为明显。
其中后缘发育两条长60~90m 横张裂缝(照片3-3),裂缝呈凹向南西的弧形;滑坡前缘发育一条长约170m 拉张裂缝(照片3-4),裂缝走向NNW340°,前后错位10~30cm ,局部地方尚有小规模滑塌现象;滑体上个别居民房屋墙体出现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