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 ①保守的鲜卑贵族会怎么想? (作为保守者的角度)
• ②北魏孝文帝又会怎么想? (作为改革者的角度)
• (思路引领:可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以及生 活习俗、最终目的等方面分析)
孝文帝该如何 应对呢?
平城草木丰盛,牛羊成群,为什么要迁到洛阳去呢?
我是个大奴隶主,在平城有豪华的宅院,大量的地产,还 有众多的奴隶,生活的很好,不能迁都。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 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70页
三、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北魏帝王出御图(今河南巩义市石窟寺里的浮雕临摹图) 北魏帝王出御图的帝王和大臣们均穿着长袍宽袖,为汉族服装,
反映孝文帝改革后民族融合的情形。
牵羊的少数民族(魏晋墓壁砖画)
风 天 笼天 阴 敕
----
吹 苍 盖似 山 勒
草 苍 四穹 下 川
《 低 野 野庐
敕 勒 歌 》
见 牛 羊
茫 茫
这是一首北朝民歌,原是鲜卑语,后译成汉语,
广为流传。你知道鲜卑族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建立了
哪个朝代吗?你想了解鲜卑族历史上一位杰出政治
家的改革吗?
学习目标: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本兰辞》的最后,借“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来表现 鲜卑女子敢与男子一争高低的豪迈气概。
洛阳东汉时期的墓室壁画。
胡床 方凳
汉人最初是席地而座,即以席为坐。这是一种很 不舒服的坐姿:下肢极易酸麻,久之还可能变形。所以, 当高坐具的胡床传入中原后,很快受到部份汉人的欢迎。
牧马(魏晋墓壁砖画)
扬场图 (魏晋墓 葬壁画)
从魏晋墓葬的壁画中 可以反映出当时鲜卑族的 生产状况发生了怎样的改 变?
耕牛图(魏 晋墓葬壁画)
生产方式农耕化
鲜卑人乐俑
中国古代礼乐源自周礼, 孔子的“仁”是对礼乐的高 度浓缩,历代封建统治者沿 用该制度维护自身统治。
从材料和图片中,你能得 出什么认识?
北魏孝文帝
拓跋宏,是北魏王朝第六个皇帝。 自幼聪明,秉性孝谨,年仅五岁 时就继承王位,24岁亲政。 因受祖母冯太后的教育影响,他 自幼受到汉文化的熏陶,涉猎百 家史传,好为文章,诗词歌赋。
是如何解决这个危机的?
汉族 政治制度 比较完备 经济制度 比较进步 生活环境 中原地区 姓氏 单姓 语言 汉语 服饰 汉服
鲜卑族 借鉴相汉对族落的后政治制度 借鉴相汉对族落的后经济制度 迁移都北城方(草平原城—洛阳)
复姓 鲜卑服 鲜卑语
改姓汉姓
鲜卑姓 拓跋 拔拔 邱穆陵 步六孤 贺赖 独孤
汉姓 元 长孙 穆 陆 贺 刘
改穿汉服
窄袖对襟胡服 宽袖大袍汉服
与汉联姻
孝文帝自己迎娶汉族高门士族的女儿入宫, 同时令自己的六个兄弟都娶汉族高门士族的 女儿为正妃。其他的鲜卑族人,于是纷纷效 仿。
改说汉语
(孝文帝 )于太和十九年(公元 495 年)正式下 诏:“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魏书.高祖记》
学习汉族文化尊崇孔子,以孝治国
想一想: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 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 明帝等,这是为什么?
想一想
孝文帝当时是一个战胜者、征服者, 他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实施这样的汉化政策, 他大可以用武力将鲜卑文化推行于中国北 方?
孝文帝迁都一帆风顺吗?他是怎样解决这一难题的?
迁都的阻力—— 迁都的策略—— 迁都的决心——
鲜卑贵族反对迁都,包括太子 南征(巧施计谋) 处死太子(以牺牲儿子为代价)
494年北魏迁都洛阳
平城 洛阳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汉族 政治制度 比较完备 经济制度 比较进步 生活环境 中原地区 姓氏 单姓 服饰 汉服 语言 汉语
我们平城周围多数是鲜卑人,而洛阳周围多数是汉人, 语言不统一,多别扭。
平城是祖宗定下来的都城,已近百年了,我们世世代代都 住在这里,不能迁。
洛阳是汉人居住区,如果把都城迁到那里,会威胁我们 的统治。
迁都洛阳 ----推动改革的深化
原因 从平城方面看
从洛阳方面看
经济
位置偏北,周围农业不太 发达,不能满足需要
军事 文化
易受强敌“柔然”威胁, 不利于控制中原
落后的少数民族文化
政治 保守势力强大,不利于改革
地处黄河之南, 农业生产发达
利于控制中原,并举兵南下征服 较弱的“南齐”
先进的汉族文化,数个朝代 之都 有利于争取汉族地主的合作
直接目的: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减少改革阻力 根本目的: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矛盾
鲜卑族 相对落后 相对落后 北方草原 复姓 鲜卑语 鲜卑服
拓跋贵族
“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
在战争时,鲜卑拓跋贵族往往驱使汉族 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 鲜卑骑兵则在后面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
严重的社会矛盾威胁着北魏统治
第16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439年,鲜卑族建立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2、黄河流域民族交融成为趋势。 3、鲜卑贵族用落后的方式统治各族人民,激化 了社会矛盾,严重威胁北魏的统治。
教学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一、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鲜卑族拓跋部
鲜卑
匈奴
羌 羯

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
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
北方
北朝
东魏 北齐
东 魏 西 十六国 北魏 西魏 北周

汉蜀 晋


东晋
宋齐梁 陈
南方
南朝
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汉族 政治制度 比较完备 经济制度 比较进步 生活环境 中原地区 姓氏 单姓 语言 汉语 服饰 汉服
鲜卑族向汉族学习
鲜卑族 相对落后 相对落后 北方草原 复姓 鲜卑语 鲜卑服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汉族 政治制度 比较完备 经济制度 比较进步 生活环境 中原地区Leabharlann 姓氏 单姓 语言 汉语 服饰 汉服
鲜卑族 借鉴相汉对族落的后政治制度 借鉴相汉对族落的后经济制度 迁移都北城方(草平原城—洛阳)
复姓 鲜卑语 鲜卑服
恢复汉族的礼乐制度, 加速政权封建化
鲜卑人乐俑
《本兰辞》的歌词中“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可知,木 兰不是汉族女子,而是一位出自落籍中原的鲜卑族家庭的姑娘。
从《本兰辞》歌词:“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中可以看出,木 兰的家庭已经汉木化兰深的,家她庭像就其是他被汉汉族化姑的娘一一个样鲜,卑常家常庭坐在织机旁织布 劳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