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知识: 茶叶特性及保存
茶叶的特性有:
(1)吸湿性:因为茶叶存在着很多亲水性的成分,如糖类、多酚类、蛋白质、果胶质等。
同时茶叶又是多孔性的组织结构,这就决定了茶叶具有很强的吸湿性。
为了防止茶叶水分的增高,必须控制仓库的相对湿度。
据有关单位测验表明,茶叶的平衡水分与相对湿度呈正比关系。
相对湿度在40%时,茶叶的平衡水分为6.3%,相对湿度在60%时,茶叶的平衡水分为8.3%,相对湿度在70%时,茶叶的平衡水分为9.6%,相对湿度在80%时,茶叶的平衡水分为12%,相对湿度在90%时,茶叶的平衡水分为17%。
从上述的变化数据可以知道,茶叶储存的相对湿度应当控制在60%~70%以内。
(2)陈化性:一般红、绿茶随保管时间的延长而质量逐渐变差,如色泽灰暗,香气减低、汤色暗浑,滋味平淡等。
通常把这一变化称为“陈化”。
它是成分发生变化的一个综合表现。
茶叶之所以会陈化,最重要的原因是氧化作用的结果。
首先由于酚类发生变化,其中有的成分由水溶性氧化为不溶性的化合物质,因而造成汤色显浑暗,滋味变平淡,芳香物质因氧化失去其芳香性,而使茶叶的香气减低,脂类成分经水解,产生游离脂肪酸,再经氧化并水解,会形成一种“陈味”。
这些变化绿茶更为明显。
促使茶叶陈化的因索很多,如含水量增加,湿度的升高,包装不严,长期与空气接触或经过日晒等,都会显著地加速茶叶的陈化。
(3)吸味性:茶叶吸收异味的性能,是由于茶叶中含有棕榈酸、稀萜类等物质及其组织结构的多孔性所造成的。
人们正是根据茶叶这一特征,一方面自觉地利用它来窖制各种花茶,以提高饮用价值,另一方面又要严禁茶叶同有异味、有毒性的物品一起存放和装运,避免使茶叶率味和污染。
温度对茶叶的香气、汤色,滋味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南方的七、八月间,气温有时会高达40℃以上,即使茶叶已经干燥避光贮藏了,也会很快变质,使得绿茶不绿,红茶不鲜,花茶不香。
因此要维持或延长茶叶的保质期,应采用低温保存,最好能将温度控制在0~5℃之间。
氧气对茶叶质量的影响,在自然环境的空气中,含有21%的氧气。
若茶叶不经任何保护就直接存放在自然环境中,它很快就会被氧化,使汤色变红,甚至变成褐色,茶叶也因此而失去鲜味。
所以,目前有些地方采取抽气充氮、密封贮存的方法来保藏茶叶。
光是一种能量,它能使茶叶内部的某些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如果把茶叶放在日光下晒一天,则茶叶的色泽、滋味都会发生比较显著的变化,从而失去其原有风味和鲜度。
因此,茶叶一定要避光贮藏。
水质对茶叶质量也有影响, 据资料报导,当茶叶的含水量超过6%时,其中各种成分的变化就开始加快。
因此,贮藏茶叶的环境必须干燥。
家中存放茶叶技巧
家庭选购茶叶一般是量不大且大多是散装的,因此应以铁皮制的有双层盖的茶听存放为宜。
装茶叶时,最好是连同包装茶叶的纸一同放入盒内,这对保持茶叶的香气效果更好些。
如果茶叶量较大,可以用陶瓷坛或铁罐存放。
装放的方法是:把茶叶分成若干小包,用干净的纸包好,码放在陶瓷坛或铁罐的周围,中间放上一些石灰袋或干燥剂,茶叶装满后,用草或布把坛盖缠严或将铁罐盖紧,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
坛、罐内的石灰或干燥剂每隔1~2个月换一次,则效果更佳。
如果将包好的茶叶放进大口的保温瓶内,然后用木塞塞严,这种
保存方法也比较理想。
因为保温瓶的密封和保温性能都很好,瓶内温度稳定,外面的潮气也不易进入。
有人用塑料袋存放茶叶,这种方法并不可取,如果时间短尚可,存放的时间长了,品质就会变差。
这是因为塑料袋虽有一定的密封性,但它又有透气性,时间一长,不仅茶叶的香气跑掉了,而且也易受潮,影响茶叶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