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感官审评-讲解
用具
审评台:干评台为80cm-90cm高*60cm-75cm宽, 台面为黑色亚光;湿评台为75cm-80cm 高*45cm-50cm宽,台面为白色亚光;审 评台长度视实际需要而定。
审评杯碗:白色瓷质,大小、厚薄、色泽一致, 可分为初制茶(毛茶)审评杯碗、精 制茶(成品茶)审评杯碗、乌龙茶审 评杯碗。
与标准样品相当 差异不大,稍差于标准样品
差异较大,差于标准样品 差异大,明显差于标准样品
审评室 : 座南朝北,北向开窗。面积不得小于 15m2。
室内色调:白色或浅灰色,无色彩、无异味干扰。 室内温度:宜保持在15℃~27℃。 室内光线:应柔和、自然光、明亮,无阳光直射。
自然光线不足时,应有辅助照明,辅 助光源光线应均匀、柔和、无投影。 噪声控制:评茶时,保持安静。控制噪声不得超 过50dB。
内质审评方法
• 看汤色:用目测法审 评茶汤,审评时应注 意光线、评茶用具对 茶汤审评结果的影响, 随时可调换审评碗的 位置以减少环境对汤 色审评的影响。
• 嗅香气:一手持杯, 一手持盖,靠近鼻孔, 半开杯盖,轻嗅或深 嗅,每次持续2~3秒, 反复1~2次;嗅香气应 以热嗅、温嗅、冷嗅 相结合进行。
2. 审评内容
审评因子: • 名优茶和初制茶审评因子:包括茶叶的外形、汤
色、香气、滋味和叶底等“五项因子”。 • 精制茶审评因子:包括茶叶外形的形态、色泽、
匀整度和净度,内质的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 等“八项因子”。
3. 审评方法
外形审评方法:
将200g左右样茶倒入评 茶盘中,双手握住茶盘对角, 一手要拿住样盘的倒茶小缺 口,用回旋筛转法,使盘中 茶叶分出上、中、下三层, 用目测、手感等方法,通过 调换位置、反复查看比较外 形。
用水
• 审评用水的理化指标及卫生指标参照GB 5749《生 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执行。
• 同一批茶叶审评用水水质应一致。
人员
• 茶叶审评人员应获有《评茶员》国家职业资格证 书,或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
• 身体健康,个人卫生条件好。 • 审评过程中不能使用化妆品,禁止吸烟。
审评
1.取样 方法
2.审评 内容
3.审评 方法
1. 取样方法
• 按照GB/T 8302规定执行。 • 匀堆取样法:将该批茶叶拌匀成堆,然后从堆的
各个部位分别扦取茶样,扦样点不得少于八点。 • 就件取样法:从每件上、中、下、左、右五个部
位各扦取一把小样,并查看样品间品质是否一致。 • 对角线四分法:将扦取的原始茶样充分拌匀后,
用对角四分法扦取茶样,扦样点不得少于五点。
茶叶感官审评
国家茶及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贵州)
茶叶感官审评 (sensory evalution of tea)
审评人员运用正常的视觉、嗅觉、味觉、 触觉的辨别能力,对茶叶产品的外形、汤色、 香气、滋味与叶底等品质因子进行审评,从而 达到鉴定茶叶品质的目的。
环境
用具
审评 条件
用水 人员
环境
香气 E1 √ √ √ √ √ √ √ √ √
内质
汤色 F1 √
滋味 G1 √
√
√
√
√
√
√
√
√
√
√
√
√
√
√
√
√
叶底 H1 √ √ √ √ √ √ √ √ ×
七档制 高
较高 稍高 相当 稍低 较低
低
七档制审评方法
评分 +3 +2 +1 0 -1 -2 -3
说明 差异大,明显好于标准样品
差异较大,好于标准样品 差异不大,稍好于标准样品
级别判定公式:未知样品的级别=(外形级别+内质 级别)÷2
• 合格判定:以成交样品或(贸易)标准样品相应等级的 色、香、味、形的品质要求为水平依据,按规定的“八 项”审评因子和审评方法,将生产样品对照(贸易)标 准样品或成交样品逐项对比审评,判断结果按“七档制” 方法进行评分。
• 结果计算:茶叶审评总得分 Y=A1+B1+C1+D1+E1+F1+G1+H1。
乌龙茶(颗粒型)
6
白茶
5
黄茶
5
• 评叶底:将杯中冲泡 过的茶叶倒入叶底盘 中,加入适量清水, 让叶底漂浮起来;用 目测、手感等方法审 评叶底。
审评结果与判定
• 对样审评 • 茶叶品质顺序排列
对样审评
级别判定:对照一组标准样品,比较未知茶样品与 标准样品之间某一级别在外形和内质的相符程度 (或差距)。
• 尝滋味:用茶匙从审评
碗中取一浅匙吮入口中,
茶汤入口在舌头上循环
滚动,使茶汤与舌头各
部位充分接触,并感受
刺激,随后将茶汤吐入
吐茶桶或咽下;茶汤温
鲜味涩
味
度一般在50℃左右较合
评味要求。
不同茶类茶汤的冲泡时间
茶类 普通(大宗)绿茶
名优绿茶 红茶
乌龙茶(条型、拳曲型、螺钉型)
冲泡时间/min 5 4 5 5
评茶盘:木板或胶合板制成,正方形,23cm边长 *3.3cm边高;盘的一角开有缺口,缺口 呈倒等腰梯形,5cm上高*3cm下高;涂以 白色油漆,要求无气味。
分样盘:木板或胶合板制成,正方形,23cm 边长*3.3cm边高;盘的两端各开一 缺口,涂以白色油漆,要求无气味。
叶底盘:黑色小木盘或白色搪瓷盘;小木盘为正方形, 10cm边长*1.35cm边高,供评审精制茶用; 搪瓷盘为长方形, 23cm边长* 17cm边宽* 3.0cm边高,一般供审评初制茶和名优茶叶 底用。
茶汤制备方法: 称取样茶3.0g投入审评杯内,茶水比为1:
50,注满沸水,加盖,计时;到规定时间后,将 杯内茶汤滤入审评碗内,留叶底于杯中。 • 审评顺序:开汤后,按香气(热嗅)、汤色、香 气(温嗅)、滋味、香气(冷嗅)、叶底的顺序 逐项审评。
审评因子的审评要素
外形审评:干茶的条索、嫩度、色泽、匀整度、净度等。 汤色审评:茶汤的颜色种类与色度、明暗度、清浊度等。 香气审评:香气的类型、浓度、纯异、持久性等。 滋味审评:茶汤的浓淡、厚薄、醇涩、纯异和鲜钝等。 叶底审评:叶底的嫩度、色泽、明暗度、匀整度等。
• 结果判定:任何单一审评因子中得-3分者判为不合格; 总得分≤-3分者为不合格。
各类成品茶品质审评因子
茶类
红茶 绿茶 乌龙茶 白茶 黑茶 黄茶 花茶 袋泡茶 粉茶
形状 A1 √ √ √ √ √ √ √ √ √
外形
整碎 B1 √
净度 C1 √
√
√
√
√
√
√
√
√
√
×
√
色泽 D1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