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理管理工作流程

护理管理工作流程

护理管理工作流程入院工作流程一、接入院通知后,根据病人病情准备床单位。

二、病房护士主动的迎接新病人,送病人至指定的病室床位,进行入院评估,做好入院介绍和指导。

三、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体重,带患者熟悉病房环境,作入院指导。

四、填写住院病历和有关护理表格。

五、通知负责医生诊视病人。

出院工作流程一、护士根据出院医嘱,将出院日期通知病人及家属,协助其做好出院准备。

二、完善各种记录。

三、主管护士做好出院指导。

四、协助病人或家属清理用物及办理出院手续并征求病人意见。

五、护送病人离院,向病人道别。

转科工作流程一、护士根据转科医嘱,通知相应科室做好接受病人的准备。

二、告知病人及家属做好转科准备。

三、完善各种记录。

四、主管护士做好转科指导。

五、协助病人或家属清理用物及办理转科手续。

六、护送病人至所转科室做好病人交接工作。

七、向病人道别。

转院工作流程一、护士接到转院通知后与所转医院取得联系,做好接收病人的准备。

二、告知病人及家属转院时间,协助其做好转院前准备。

三、完善各记录。

四、主管护士做转院指导,并做好心理护理。

五、协助病人清理用物及办理转院手续。

六、护送病人至所转医院,护送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维持各种管道的通畅,并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七、与所转医院医护人员做好病人交接工作。

八、向病人道别。

接手术病人工作流程一、术前日巡回护士到病房访视病人。

二、术晨按手术通知单安排的手术时间到病房核对病室、床号、病人姓名、手术名称并携带病历,填写手术病人交接记录,用推车将病人接到手术室。

三、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应戴手术帽,由护士再次核对病人送入手术间并做好心理护理。

四、躁动、神志不清的病人用约束带固定病人。

五、婴幼儿由亲属陪同麻醉后再接入手术室。

送手术病人工作流程一、术后将病人抬至推车,由手术室人员将病人及随同病房带来的一切用物送回病房。

二、护送途中,注意输液管道及各种引流管持续通畅并保暖。

三、送病人过程中由麻醉医生全程陪同,密切观察病情并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班并填写手术病人交接记录。

危重患者护理操作流程一、危重患者入院时,护士要了解危重患者病情,查看患者神志、皮肤、粘膜、口腔、肢体等情况,备好抢救仪器和物品。

二、正确安置患者,对躁动、意识不清患者正确使用约束带加用床档。

三、护士长协调、安排人力,必要时安排特护小组。

四、开放静脉通路2-3,应用套管针,保持静脉通道通畅。

五、持续氧气吸入,保持气道通畅,患者行机械通气时,护士应密切注意临床观察指标。

六、遵医嘱予以患者多参数监护,48-72小时更换心电监护电极片一次,防止皮肤损伤,根据病情设置报警、监护参数界值。

七、监测患者意识、面色、皮肤及末梢循环等。

八、根据病情及时留置尿管、胃管、观察引流物色、量、性质。

九、严格执行各种操作,用药注意三查七对一注意,杜绝差错发生。

十、护士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准确填写护理记录。

十一、详细准确记录出入量,按要求进行总结。

十二、及时准确采集各种血、尿、便、痰及引流物标本并及时送检。

十三、护士应给予患者心理护理,与患者交流、沟通,使之配合治疗。

对丧失语言能力但意识清楚患者,如气管切开或行气管插管护理,护士应使用文字或其他方式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

输血反应控制流程一、严格执行医嘱。

二、认真核对医嘱并到血库取血。

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取血时仔细核对患者及供应者姓名、血型、编号、采血日期、血液成分、有效期及交叉配血结果。

四、取血后必须经两人核对并签字。

五、血液放置不可过久,以防变质,防止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六、输入前应再次核对。

七、输血过程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八、按时巡视病房,根据病情调整输血速度,观察输血后的反应,如皮疹、高热、寒战及生命体征变化。

九、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

十、护士长随时检查各班工作,定时巡视病房,观察患者输血后的反应,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药物不良反应控制流程一、严格执行医嘱。

二、根据药物的种类、性质分类放置。

毒、麻、剧药品要加锁,每日清点,用后登记。

三、常用药品定期检查,及时更换,如出现沉淀、变质、过期等严禁使用。

四、输液卡、输液用药由两人以上核对。

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用药应现配现用,掌握配伍禁忌。

六、按时巡视病房,根据病情、药品性质调节输液速度,观察用药后反应,如生命体征变化、皮疹、药物热、胃肠道等变化。

七、发现异常反应及时通知医生。

八、护士长随时检查各班工作,定时巡视病房,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及进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无菌物品质量控制流程一、合理回收分类浸泡。

二、器械进行有效清洗消毒。

三、灭菌。

五、灭菌储存→检查发放→封闭运送。

围手术期质量控制流程手术前一、协助医生准确、及时地做好患者的全面检查,如手术前需要做血、大小便常规、出凝血时间及肝、肾、心、肺功能检查。

二、心理护理:评估患者的身心状况,减轻术前害怕、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增强患者参与治疗和护理的意识,建立面对现实、乐观稳定的心理状态,利于机体的恢复。

三、皮肤准备:彻底清洁皮肤,防止切口感染。

患者应剪指甲、洗澡,术前一日,手术区域按常规范围剃去毛发,清洁皮肤。

四、胃肠道准备:术前一日服用泻药或灌肠,以排出粪便,术前12h禁食,4-6h禁水。

五、做好配血及药物过敏试验。

六、保证休息:术前保证良好的睡眠。

七、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八、术前准备:按要求为患者留置胃管、尿管,患者应取下假牙、眼镜、手表、发卡、耳环、项链等饰物,术前半小时给予麻醉前用药。

九、手术后用品准备:备好麻醉床、全麻护理盘、氧气、吸引器、负压吸引器、引流袋、监护仪等。

手术后一、搬运患者。

二、保持正确体位:全麻术后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腰麻术后平卧6h ;颈、胸、腹部手术患者麻醉清醒后可改为半卧位,抬高床头30-40€埃煌凡渴质醯幕颊呗樽砬逍Ц叽餐?5-30μЦ? 三、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每30in 测量一次血压、呼吸、脉搏,直至平稳。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

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

准确记录出入量。

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脱落、扭曲;保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四、术后并发症护理:出血: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伤口引流情况,及早发现出血征象。

切口感染:注意保持床铺及衣物整洁,如有污染及早更换,如术后3-5日,患者仍有剧烈疼痛应观察切口有无感染迹象。

吻合口漏:表现为术后一周左右突然出现腹部剧烈疼痛或持续性胀痛,发热,腹膜刺激征,应保持引流管通畅,保护好引流管周围皮肤,遵医嘱用药,争取最佳疗效。

肺部并发症:鼓励患者进行主动有效的咳嗽训练,促其排痰,定时翻身叩背,可采用蒸汽吸入或超声雾化吸入等方法湿化呼吸道。

营养支持:术后应维持患者的营养需求,促进伤口愈合。

禁食期间应及时给予患者静脉营养支持,保证水及电解质平衡,护士应正确配制营养液,遵守配伍禁忌原则,严格无菌操作,维持正常输液速度,做好出入量记录。

疼痛护理:护士向患者解释疼痛的原因及可能持续的时间,做好心理护理,必要时遵医嘱适当给予止痛剂,并观察止痛效果。

产前护理工作流程一、会阴备皮符合要求。

二、掌握腹部四步触诊方法。

三、正确描绘产程图。

四、做好心理护理,介绍分娩过程,消除恐惧紧张情绪。

五、细致观察产程,掌握胎心异常原因及处理方法,观察宫缩、破膜等情况,并及时记录。

六、了解阴道检查的目的,掌握产程进展。

产程护理工作流程一、孕妇有规律宫缩后,即送入待产室,准备产后卫生用物。

二、指导孕妇休息和进食。

三、仔细观察产程并记录。

四、做好心理护理,并指导减轻阵痛。

五、初产妇宫口开全,经产妇宫口开大4厘米送入产房。

第二产程护理工作流程严密观察产程进展,按常规听胎心及检查,并做好记录。

接生准备工作完善。

消毒符合要求。

铺台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正确掌握助产步骤。

注意保护会阴。

做好母婴皮肤接触和早吸吮。

第三产程护理工作流程正确掌握胎盘剥离征象,忌过早挤压子宫或猛拉脐带。

熟练掌握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的方法。

会阴缝合平整,有感染伤口要登记。

产后观察2小时,并有记录。

导诊工作流程一、提前15分钟到岗,做好上班前的准备工作。

二、将宣传牌、各科上岗值班人员亮牌摆放到位。

三、病人进门主动迎接、引导,对于就诊不便者,可提供担架和轮椅,合理安排优先就诊或者全程服务。

四、提供人性化的便民措施,如开水、一次性水杯、化验用的小杯、担架、轮椅、就医指南等等。

五、认真做好病情证明审查、盖章、登记工作。

六、经常巡视大厅及诊区,对患者的就诊情况、环境情况进行观察、评估,做到心中有数,发现事故苗头及时采取措施,对大厅、小厅、走廊内楼道的灯具和风机严格管理,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开关,做到节约用电,安全用电。

七、督促大厅内的清洁卫生,发现问题马上通知保洁人员。

八、导诊台准备门诊意见本,将收集的批评、表扬、意见及时向院方反馈,并做好《门诊病员调查情况登记本》的登记。

九、添加宣传资料,更换消毒液,填写口腔科新生儿索引卡名单,填写肠道门诊消毒记录。

十、写好交接记录,统计当日门诊工作量。

十一、下班前做好本班工作自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