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命体征课件

生命体征课件

的温度较低的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 机体深部的热量以传导的方式传给机体
表层的皮肤,再由后者直接传给 其相接触的物体。根据这一道理, 可利用冰袋、冰帽等给高热病人降温。


是传导散热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指通过气体或液体的流动
来交换热量的一种散热方式。
对流散热受气体或液体
的流动速度的影响,
如吹电扇,由于空气不断
• 体温是怎样形成的?
• 体温怎样能处于恒定 ?
• 体温是怎样调节的?
(二)体温的产生及调节
1、体温的产生:
糖 脂肪 蛋白质
氧化分解 产生能量
热能 维持体温
转移到ATP中 最终仍转化为 热能
2、产热与散热
辐射、传导 对流、蒸发
散发于 体外
产热过程
(肝脏、 骨骼肌)
散热过程 (皮肤、 呼吸、排 泄)
临床上测体温常以口腔温度、直肠温度、腋 下温度
通常直肠温度>口腔温度>腋下温度。 温度可用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 来表示。 ℉=℃×9/5+32 ℃=(℉-32)× 5/9
正常体温
部位
平均温度
正常范围
口腔 直肠 腋下
37℃ (98.6 。F) 37.5℃(99.5 。F) 36.5℃(97.7 。F)
流动将体热发散到空间。
蒸 发
人体蒸发有二种形式: 不感蒸发和发汗
人体指即从使液处体在变低温为中气,体没的有过汗程液分中泌时, 皮肤和吸呼吸收道热不的断散有热水方分渗式出。被蒸发掉, 当外界温这种度水等分于蒸或发超称过为不皮感肤蒸温发度,时, 另24一h半为是4蒸0由0发~皮是6肤0主0的m要组l,织的其间散中隙热一直半方接是式渗呼。出吸而道蒸蒸发发的,。
•2、掌握体温、脉搏的正常值以及生理 变动。
•3、掌握体温、脉搏的测量方法。
•4、掌握异常体温、异常脉搏的观察及 护理。
第一节 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一、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二、异常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三、体温的测量来自一、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一)体温的概念: 通常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中枢神
经的温度,又称体核温度。 身体表面的温度又称体表温度。
无汗、畏寒。
产热==散热
呼吸、脉搏加快, 头痛,消化:食 欲不振,恶心、 呕吐
皮肤血管舒张: 皮肤潮红,灼热
伴有水分丢失: 口干、尿少。
产热<散热
汗腺分泌增加, 大量出汗由于 丧失大量体液, 老年体弱病人 和心血管病人 易出现血压下 降、脉搏细速 等循环衰竭症 状。
观 (3)热型:各种体温曲线的形状称为热型 察 热型根据病人体温波动的特点分类。
体温可上升0.2-0.3℃
生理变化


剧烈肌肉活动可使骨骼肌紧张并

强烈收缩,产热增加。

小儿哭闹也可使体温暂时升高。
生理变化
其 体温增高
他 体温下降
日常生活中沐浴、 进食、情绪激动、
精神紧张等因素
均安可静出、现睡体眠温、一饥时饿性、增高 服用镇静剂后可使体温下降
二、异常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一)发热 (二)体温过低
什么叫生命体征?
生命体征的观察在护理工作中有怎样的意 义?
生命体征:是体温(T)、脉搏(P)、 呼吸(R)、血压(Bp)的总称。
学习内容
• 第一节 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 第二节 脉搏的观察与护理 • 第三节 呼吸的观察与护理 • 第四节 血压的观察与护理 • 生命体征的测量
本次课教学目标
•1、熟悉人体产热和散热的方式,
36.3℃ -37.2℃ 36.5℃- 37.7℃ 36.0℃- 37.0℃
(四)生理性变化
• 1、年龄 • 2、昼夜时间 • 3、性别 • 4、其他
生理变化

新生儿由于体温调

节其度老低儿旺功体的略及年童盛能温影低活人由,发易响于动由成于体动育受而量于成新温人不环随代少年陈略完境之谢人体代高善温波率温谢于,
人体最高的耐受温度为40.6~41.4℃,直肠温度持续 升高超过41 ℃,可引起永久性的脑损伤,高达43℃ 很少存活,
观(2)发热的过程及表现:

渐升 伤寒
骤升
肺炎
体温上升期
高热持续期
骤退 大叶 肺炎 疟疾
渐退 伤寒 风湿 热
退热期
产 产热>散热 热 肌肉代谢增加:
寒战、疲乏 散 皮肤血管收缩: 热 皮肤苍白、干燥
生理变化
昼 夜
正常人体温在24h内呈周期性波动 清晨2—6时最低,午后2-8时最高,
差 但波动范围不超过平均数上下0.5-1℃。
异 夜间工作者,也可能表现为倒置现象。
生理变化
性 别
成女年性女体性温的平基础均体比温 男随性月高经0周.期3出℃现,规因律 女性性的皮变下化,脂排肪卵比后男由
性于厚孕激素水平上升,
某些疾病的热型具有特征性,观察热型有助于诊断。
临床常见的几种热型:
稽留热(continued fever) 弛张热(remittent fever) 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 不规则热 (irregular fever)
汗腺分泌汗液的活动称为发汗。汗液的蒸发 又称为可感蒸发 。汗液从皮肤表面大量蒸发
可带走大量体热而起到散热作用。
3、体温的调节
体温调节
自主性(生理性) 体温调节
行为性体温调节
通常意义上的体温调节是指自主性体温调节
(三)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动
身体的不同部位,温度不同,一般大脑和 肝脏的温度最高,暴露皮肤的温度最低。
出血、大面积烧伤、 癌、白血病)、体 温调节中枢功能失 常(颅脑损伤、中
暑)
观 察
(1)发热程度的判断
临床分度:以口腔温度为例:
程度
低热 中等热 高热 超高热
体温 ℃
37.3~38.0 38.1~39.0 39.1~41.0 ≥41
。F
99.1~100.4 100.6~102.2 102.4~105.8 ≥105.8
• (一)体温过高:
• 又称发热,是由于致热源作用于体温 调节中枢或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等 原因,使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导致 体温超过正常范围。
发 感染性发热

(infective fever)


非感染性发热
(noninfective fever)
由常病见原,体主以要外由的各 种病物原质体引引起起,。如变 态湿见反热于应、各性药种疾物急病热、)(无风 菌慢性性坏传死染物病质和的吸 收感(染大性手疾术病后。、内
辐 射 是指热由一个物体表面通过电磁波
的形式传至另一个与他不接触的 物体表面的一种散热方式.
辐射散热量同皮肤与环境温度差、 机体有效辐射面积有关。
是人体在低温环境中的主要散热方式。 若周围温度高于人体体表温度时,
人体表面则吸收外界物体的红外线, 散热受到影响,体温反而升高。
传 导 传导是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同其接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