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甲午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立意】
甲午战争是日本经长期策划而发动的侵华战争,对国际格局产生长远影响,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中国战败,促使民族日渐觉醒。
日本却因胜利而日益膨胀,走上军国主义不归路。
列强则因刺激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教学目标】
知道甲午战争主要战役和战后《马关条约》的签订;从多视角、多维度的材料去体验甲午战争的发生和对各方的影响;感受甲午战争对国际格局的长远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
难点:多角度分析甲午战争的影响。
【教学过程】
环节1:引用法国《小日报》对甲午战争的报道(见附录1)切入课题。
设计意图:以当时国外报纸的报道切入课题,引导学生从国际舆论视角看甲午战争。
环节2:祸起丰岛:讲述丰岛海战爆发,引用多重材料(见附录2、3、4),分析日本战前准备,与中国反应形成鲜明对比,分析国际社会反应的原因。
设计意图:引用多重材料,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战争爆发前日本在政策制定、军事实践、舆论引导、情报刺探等方面的准备,了解西方国家的态度及原因,与中国反应形成鲜明对比,学生体悟中国失败的必然性。
环节3:黄海决战:简述黄海战役的过程,清政府全面崩溃的结局和旅顺大屠杀,甲午战争失败已成定局。
设计意图:通过对甲午战争过程的了解,感悟战争的危害性,理解日本所谓文明之战的欺骗性。
环节4:凶狠马关:讲述马关条约的过程;通过比较法,分析《马关条约》的严重危害。
设计意图:引用李鸿章与伊藤博文在马关谈判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感悟甲午战争失利后清政府在外交上的屈辱。
将《马关条约》内容与之前不平等相关条约比较,说明《马关条约》的危害性,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比较分析的历史学习法。
环节5:战争回响:引入战败后谭嗣同等人的言论(附录5)、日本战前预测 (附录6)和国外媒体的报道(附录7)等材料,启发学生分别从中国、日本和列强三个角度分析战争影响。
设计意图:从中国、日本和列强多角度分析甲午战争的影响,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感悟甲午战争后中国因战胜而觉醒,日本因战败而膨胀,列强因刺激而瓜分中国,体会甲午战争对世界格局的重要影响。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搜集甲午战争中,中日双方舰艇的资料,探究中日武器装备的区别。
【资料附录】
1、 我们见识到花费了巨款建造出来的最新一代舰艇……究竟威力如何。
……(亚洲人)他们的武器已经和我们的一样先进……你看到了吗?在日本,战争这么雄壮地揭开了帷幕,欧洲国家多么羡慕啊!————1894年8月13日,法国《小日报》转自《甲午—120年前的西方媒体观察》
2、
——【澳】雪珥:《绝版甲午——从海外史料揭秘中日战争》,文汇出版社,2009年版,彩图第5页。
3、日清战争是文明与野蛮的战争,……是新旧两种文明的冲突,为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无须讨论任何理由。
——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
日本媒体积极参与战争报道,《东京日日新闻》、《国民新闻》、《邮便报知新报》、《大阪每日新闻》、《每日新闻》、《读卖新闻》、《二六新闻》和《中央新闻》等,纷纷派出随军记者。
官方对媒体的公开姿态,获得了媒体的主动配合,美化战争、美化日军,成为日本媒体的自觉行动,有效地凝聚了日本的民心士气。
——【澳】雪珥:《绝版甲午——从海外史料揭秘中日战争》,文汇出版社,2009年版,第160-161页。
4、中国和日本分别代表着封闭与开化两股势力,西方国家自然会更亲近日本。
如果日本有最终战胜的机会,西方都应该放弃干涉的动议。
——1894年8月12日《英国每日新闻报》
5、“四万万人齐落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我皇上赫然发愤,……”
——梁启超1895年,《马关条约》签字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1300名举人们痛心疾首,联名上书皇帝要求变法图强。
——据《7年级第二学期初中历史》
中国打败了……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
……为什么人家比我强,而我们比人弱?为什么被挫于小小的日本呢?
——包天笑
6、日本的“参谋人员出兵前还作了两种不测准备,其一为小输,大军退回日本等待大清东渡后的老拳。
其二是大输,全体军民人等退回北海道,甚至西伯利亚荒芜之地”。
——张社生《绝版李鸿章》,文汇出版社,2009年版,第117页
日本向中国索取库银2亿两,并从中国掠去大量战利品(约合1亿多日元),而当时日本政府每年的收入仅8000万日元。
……日本1892年全国动力工厂987家,而到了1896年,全国动力工厂增加到3037家……日本政府大力扩张备战,陆军大臣和海军大臣分别提出了陆海军的扩军计划。
据统计,从中国所取得的赔偿金中有85%用于军备扩张。
——据《高中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7、发生在东方的海战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现在必须面对一个新的东方强国!最近的胜利可能会使它更加好斗,从中国虏获的四五艘战舰将使它的舰队更加雄伟……显然,我们是所有列强中受到震荡最大的一个。
——1895年2月2日,英国《帕尔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