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物理专题天体运动

高三物理专题天体运动

高三物理 第5课时 天体运动问题
【专题考纲要求】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I 级要求 计算不做要求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II 级要求 地球表面附近,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第一、二、三宇宙速度 I 级要求 计算仅限于第一宇宙速度
【专题考点分析】
天体运动规律及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是江苏省高考每年必考内容,属于简单题,一般会结合我国的航天事业进行考查;在备考中要注重复习解答天体运动的两条思路、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一、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初步理解;二、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三、宇宙航行活动中卫星的发射、运行、变轨等问题。

解决的方法主要有应用牛顿第二定律与圆周运动知识的结合,应用能量守恒定律等。

以近几年中国及世界空间技术和宇宙探索为背景的题目备受青睐,会形成新情景的物理试题。

【活动一】回顾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内容及表达式(回归课本)
1、轨道定律:
2、面积定律:
3、周期定律: (对k 值的理解)
{真题再现}
1.[2016·江苏卷4分] 如图1­所示,两质量相等的卫星A 、B 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用R 、T 、E k 、S 分别表示卫星的轨道半径、周期、动能、与地心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有( )
A .T A >T
B B .E kA >E kB
C .S A =S B
D .R 3A T 2A =R 3
B T 2B
【活动二】掌握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两个突破口
1、 =
2、 在忽略地球自转的情况下,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总结:
【活动三】人造地球卫星运行参量及发射、运行、变轨分析
一、人造卫星
1、最大环绕速度:最小环绕周期:
2、发射速度范围:
3、运行轨道特点:
二、人造地球同步卫星特点:
三、近地卫星的特点及第一宇宙速度推导
四、卫星运行参量:
卫星运行参量(向心加速度、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的关系
a= v= ω= T=
总结:
{真题再现}
2.(2018·高考江苏卷)我国高分系列卫星的高分辨对地观察能力不断提高.今年5月9日发射的“高分五号”轨道高度约为705 km,之前已运行的“高分四号”轨道高度约为36 000 km,它们都绕地球做圆周运动.与“高分四号”相比,下列物理量中“高分五号”较小的是()
A.周期
B.角速度
C.线速度
D.向心加速度
3.(多选)(2017·高考江苏卷)“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于2017年4月20日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前,“天舟一号”在距地面约380 km的圆轨道上飞行,则其( )
A.角速度小于地球自转角速度
B.线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C.周期小于地球自转周期
D.向心加速度小
于地面的重力加速度
五、卫星变轨问题分析:
(1)实质:
(2)原理:
(3)过程分析:
运行半径较大的人造卫星的一般发射过程如图所示,先将卫星发射到离地面较近的圆轨道Ⅰ上,运行稳定后再启动火箭(或发动机)短暂(位置P ),由于速度,万有引力卫星做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卫星将沿椭圆轨道Ⅱ做运动,当卫星将沿椭圆轨道运动到椭圆轨道的远地点Q时,再次启动火箭短暂,卫星再次变轨绕圆轨道Ⅲ做匀速圆周运动.
(4)物理量分析:
v的大小关系:;T的大小关系:; a Ip、a IIp的大小关系:
E I、E II的大小关系:。

{真题再现}
4.(2019·高考江苏卷)1970年成功发射的“东方红一号”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该卫星至今仍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动.如图所示,设卫星在近地点、远地点的速度分别为v1、v2,近地点到地心的距离为r,地球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则()
A.v1>v2,v1=GM
r B.v1>v2,v1>
GM
r
C.v1<v2,v1=GM
r D.v1<v2,v1>
GM
r
5. (2010·江苏卷) 2009年5月,航天飞机在完成对哈勃空间望远镜的维修任务后,在A点从圆形轨道Ⅰ进入椭圆轨道Ⅱ,B为轨道Ⅱ上的一点,如图所示,关于航天飞机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在轨道Ⅱ上经过A的速度小于经过B的速度
B.在轨道Ⅱ上经过A的动能大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的动能
C.在轨道Ⅱ上运动的周期小于在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
D.在轨道Ⅱ上经过A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的加速度
6.(2019·高考天津卷)2018年12月8日,肩负着亿万中华儿女探月飞天梦想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实现人类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巡视探测,率先在月背刻上了中国足迹”.已知月球的质量为M、半径为R,探测器的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嫦娥四号探测器围绕月球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时,探测器的()
A.周期为4π2r3
GM B.动能为
GMm
2R
C.角速度为Gm
r3D.向心加速度为
GM
R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