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主治医师消化内科学(专业知识)-试卷22(总分:7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3/A4型题(总题数:1,分数:6.00)男,40岁,上腹痛,早饱,嗳气,恶心,失眠,抑郁,吸烟史10年。
经有关检查未发现上消化道溃疡、糜烂和肿瘤,并排除了肝胆胰疾病,Hp(+)。
疑诊:功能性消化不良。
(分数:6.00)(1).为了确诊,除下列哪项外为进一步应排除的疾病(分数:2.00)A.糖尿病B.肾脏病C.肺病√D.结缔组织病E.精神病解析:(2).要确定诊断,该患症状应持续多长时间(分数:2.00)A.2周B.4周C.8周D.12周√E.16周解析:(3).关于该患的治疗除哪项之外均正确(分数:2.00)A.奥美拉唑B.多潘利酮C.阿米替林D.限制高脂肪饮食E.普鲁本辛√解析:解析:功能性消化不良目前应用的为2006年罗马Ⅲ诊断标准。
近期出现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4个症状之中至少1个症状,且时间大于3个月,出现症状的累计时间≥6个月。
排除器质性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结缔组织病、精神类疾病等。
其中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和上腹痛综合征(EPS)。
餐后不适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为:必须包括以下的1项或2项:发生在进食平常餐量后的餐后饱胀不适,每周发作数次;早饱感使其不能完成平常餐量的进食。
每周发作数次。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上腹痛综合征(EPS)的诊断标准必须包括以下条件:上腹部间断性疼痛或烧灼感,至少为中等程度,发作频率至少为一周1次,至少在6个月中症状持续3个月,并且无泛发性的或位于其他腹部或胸部等区域的疼痛,症状在排便或排气后不能缓解,并且其临床症状不符合胆结石或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的标准。
目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方式主要有饮食及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
其中药物主要包括抑酸药、促动力药、抗焦虑抑郁药等。
二、 A2型题(总题数:6,分数:12.00)1.女性,40岁,便秘10余年,加重半年,排便需要刺激性泻药,且伴左下腹腹胀,排出粪便后可缓解,进食量较前减少,体重有所下降,结肠镜未见异常,考虑肠易激综合征,但还需除外(分数:2.00)A.结肠癌B.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结肠冗长D.先天性巨结肠E.习惯性便秘解析:解析:IBS是指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及大便性状异常、黏液便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经检查排除可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结肠镜检查正常可除外结肠癌(A)、结肠冗长(C)及先天性巨结肠(D),而习惯性便秘(E)则不具有腹痛、腹胀排便相关的特点,但是甲状腺功能减低症(B)则可引起本题题干中的各项表现。
2.男性,45岁,间断腹痛、腹泻3年,排便4~5次/d,便不成形,无脓血、黏液,服用黄连素、氟哌酸等后腹泻可稍缓解,近半月症状加重,大便7~8次/d,查便常规正常,诊断应首先考虑(分数:2.00)A.肠易激综合征√B.肠道菌群失调C.细菌性痢疾D.溃疡性结肠炎E.结肠癌解析:解析: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syndrome,IBS)是指肠道本身并无器质性病变而出现肠道功能失调的一种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或便秘,或两者交替,粪便带黏液,但镜检及培养阴性。
3.女,45岁,反复发作腹泻10年,多于工作紧张时发生,表现为晨起腹泻3~4次,伴便前腹痛,便后缓解,体重无变化,近由于变换工作上述症状加重,大便5~6次/d,有黏液,述自服黄连素有效,停药反复。
该患者诊断首先考虑(分数:2.00)A.肠易激综合征√B.更年期综合征C.抗生素相关性腹泻D.炎症性肠病E.结肠癌解析:4.男性,45岁,饮酒20余年,3两白酒/d。
查体:肝肋下2.0cm,脾肋下5.0cm。
化验检查示外周血三系减少。
其主要原因为(分数:2.00)A.营养吸收障碍B.脾功能亢进√C.骨髓抑制D.细菌感染,毒素作用E.消化道少量出血解析:解析:在酒精性肝硬化中,患者可以有血液系统的影响,常有出血倾向和贫血,前者可由肝合成凝血因子减少、脾亢(B)和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引起,而后者则与营养不良、肠道吸收障碍(A)、胃肠失血(E)和脾亢(B)有关,而造成三系减少则以脾亢为最主要的原因。
5.男性,65岁,酒精性肝硬化5年,因感染服用红霉素后肝功能恶化,并出现肝肾综合征。
下列检查结果中哪一项与患者的临床情况不符合(分数:2.00)A.血尿素氮、肌酐升高B.尿肌酐浓度均大于血肌酐浓度C.尿渗透压>血渗透压D.尿钠<10mmol/LE.尿沉渣RBC>50/高倍镜视野√解析:解析:肝肾综合征是肝硬化大量腹水时,由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及肾内血液重分布等因素造成,其特点为自发性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A)、稀释性低钠血症和低尿钠,尿比重>1.020,尿肌酐浓度大于血肌酐浓度(B),尿渗透压>45mOsm/kg(C),尿钠通常<10mmol/L(D)。
而患者尿常规多正常或有少量的红、白细胞,而达不到E中的程度。
6.女性,26岁,低热、乏力、盗汗1个月就诊。
体检:神清,消瘦,颈静脉卧位充盈,心尖部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腹部饱满,腹壁柔韧感,全腹轻压痛及反跳痛,肝肋下2.5cm,边缘钝,质地中等,触痛(+),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
ALT56IU/L,总胆汁酸8μmol/L,尿蛋白(+)。
为明确诊断首选下列何种检查(分数:2.00)A.腹水检查√B.胃肠钡餐造影C.超声心动图D.腹部B超E.肝炎病毒标记物解析:解析:不同的腹水原因在临床上有不同的特点,抽取腹水进行检查是鉴别诊断最主要、最直接的手段(A)。
而胃肠钡餐(B)、超声心动图(C)、腹部B超(D)及肝炎病毒标记物(E)则只能对某一种腹水的原因作出判断和鉴别。
三、 A1型题(总题数:26,分数:52.00)7.导致肠易激综合征的原因不包括以下哪一条(分数:2.00)A.特殊饮食B.肠道感染C.精神因素D.免疫异常√E.肠道菌群失调解析:解析: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
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目前认为内脏动力异常和内脏感觉异常是发病的两大重要因素,另外肠道感染/社会精神因素等可通过内在因素引起肠道动力和感觉的改变,导致IBS。
8.肠易激综合征病人腹痛的描述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部位不定B.以下腹部和右下腹多见√C.极少在睡眠中痛醒D.排气或排便后缓解E.无明显体征解析:解析:肠易激综合征病人腹痛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局限性或弥漫性。
性质多样,程度各异,不会进行性加重,很少于睡眠中发作。
9.下列哪一项不是肠易激综合征的表现(分数:2.00)A.消瘦√B.失眠C.便秘D.腹胀E.腹泻解析:10.正常结肠基础电节律为慢波频率6次/min,而3次/min的慢波频率则与分节收缩有关,高幅收缩波主要出现在进食或排便前后。
IBS者结肠电节律特点(分数:2.00)A.慢波频率6次/min明显增加B.慢波频率3次/min明显增加C.便秘腹痛为主IBS 3次/min慢波频率明显增加√D.腹泻型为主IBS 3次/min慢波频率明显增加E.结肠电活动无变化解析:11.诊断肠易激综合征最关键的是(分数:2.00)A.除外器质性疾病√B.具有腹痛症状C.腹痛与排便有关D.大便次数增加E.粪便化验检查正常解析:解析:IBS的确切定义是一组以腹部不适或疼痛,同时伴有排便习惯和排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一个功能性胃肠疾病,而且这些症状不能用生化的异常或肠道的解剖学、形态学异常来解释。
因此这些症状的出现首先要排除器质性病变。
12.根据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症状出现时间至少超过(分数:2.00)A.3个月B.6个月√C.1年D.2个月E.4个月解析:13.肠易激综合征的警惕症状不包括(分数:2.00)A.白天症状重√B.体重下降C.贫血D.便潜血阳性E.具有腹痛症状解析:14.下述哪一项是直肠排便功能最重要的环节(分数:2.00)A.直肠下段发生排便神经反射√B.外括约肌的自主松弛C.直肠分泌黏液D.结肠的蠕动,粪便下行E.腹压的增加解析:15.肠易激综合征腹痛的规律是(分数:2.00)A.疼痛一进食一加重B.进食一疼痛一缓解C.疼痛一进食一缓解D.疼痛一排便一加重E.疼痛一排便一缓解√解析:解析:疼痛一排便一缓解是肠易激综合征的腹痛规律。
16.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腹泻特点的是(分数:2.00)A.一般每日大便3~5次B.大便多呈稀糊状C.大便多带有黏液D.排便常干扰睡眠√E.大便绝对无脓血解析:解析: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一般每日大便3~5次,大便多呈糊状,多带有黏液,绝对无脓血,排便不影响睡眠。
17.关于肝硬化腹水形成的因素,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门静脉压力增高B.原发性醛固酮增多√C.低白蛋白血症D.肝淋巴液生成过多E.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解析:18.反映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是(分数:2.00)A.胆固醇B.乳酸脱氢酶(LDH)C.γ—谷氨酰转肽酶(γ—GT,GGT)D.透明质酸(HA) √E.胆汁酸解析:19.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错误的是(分数:2.00)A.下腔静脉与门静脉吻合易造成肝性脑病B.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非手术治疗首选三腔管压迫止血C.内镜下食管静脉呈蓝色曲张,需紧急手术√D.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时可行食管内窥镜注入硬化剂治疗E.静滴垂体后叶素可以降低门静脉压解析:20.肝肾综合征患者血流动力学特征是(分数:2.00)A.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动脉血压下降,肾小球滤过率减少,体循环血管阻力下降√B.有效循环血容量增加,动脉血压下降,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体循环血管阻力下降C.有效循环血容量增加,动脉血压升高,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体循环血管阻力下降D.有效循环血容量增加,动脉血压升高,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体循环血管阻力升高E.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动脉血压升高,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体循环血管阻力升高解析:解析:肝肾综合征为失代偿期肝硬化出现大量腹水时,由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及肾内血液重新分布等因素导致的功能性肾衰竭。
引起肝肾综合征的关键环节是肾血管收缩,导致肾皮质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持续降低。
21.血清中抗线粒体抗体阳性多见于(分数:2.00)A.病毒性肝炎肝硬化B.酒精性肝硬化C.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D.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E.淤血性肝硬化解析:解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
22.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服用药物后肝功能出现多项异常,下列哪项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分数:2.00)A.ALT/AST>1B.AST/ALT>1 √C.MAO升高D.CHO升高E.ALP升高解析:解析:AS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而ALT存在于肝细胞浆内,如肝细胞严重坏死,则AST/ALT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