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政学期末复习

财政学期末复习

财政学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1、市场失灵:市场配置效率是以完全的自由竞争作为严格假设条件的,而现实市场并不具备这种充分条件,所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些我们统称为市场失灵。

2、外部效应: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产品或服务具有外部效应,即产品或服务对生产者或购买者以外的其他人产生的影响。

3、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

(课本)公共物品(public goods)是公众共同受益,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PPT)“公共物品是这样一些产品,不论每个人是否愿意购买他们,它们带来的好处不可分开地散布到整个社区里;相比之下,私人物品是这样一些产品,它们能分割开并可分别地提供给不同的个人,也不带给他人外部的收益或成本。

公共物品的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而私人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加以分配。

”——萨缪尔森4、非排他性:是公共物品的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利。

(课本)非排他性(nonexcluding)是指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不为某个人或某些人所专有,要将一些人排斥在外是不可能的或成本很高的。

如:国防、灯塔(PPT)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意味着可能形成“免费搭车”现象,即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

5、非竞争性:是公共物品的一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等于零。

(课本)非竞争性(nonrival)是指在消费过程中一些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受益者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

(PPT)6、什么是市场失灵?答:市场失灵定义见1。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垄断。

市场效率是以完全自由竞争为前提的,然而当某一行业在产量达到相对较高水平之后,就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问题,这时就会形成垄断。

当一个行业被一个企业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而信息不成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完全竞争市场要求成本和效益在化,产品生产者要负担全部成本,同时全部收益归生产者所有。

外部效应就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配置效率;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同样市场竞争也不可能形成理想的配置效率。

外部效应的典型例子是“公共物品”,因为大部分“公共物品”的效益是外在化的,市场对提供纯公共物品是失灵的。

(4)收入分配不公。

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地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

市场经济的第一道分配是要素分配,个人收入取决于劳动投入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投入资本的多少,因而必然形成收入差距,而且差距会越来越大。

效率和公平是矛盾的统一,效率是前提,没有效率,即使是公平的,也是低水平的平均主义;但公平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收入差距过大,严重不公,会带来社会不安定,反过来又会影响效率。

(5)经济波动。

市场机制是通过价格和产量的自发波动达到需求与供给的均衡,而过度竞争不可避免地导致求大于供与供大于求的不断反复:求大于供,物价上涨,会导致通货膨胀;供大于求,压缩生产,会导致失业率上升,这是市场机制不可避免的弊端。

7、试述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

答: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通常应用两个基本标准:一是排他性和非排他性;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8、试述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机制和手段。

答:资源配置,广义的理解可以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的理解可以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

不论何种理解,资源配置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

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是由政府介入或干预所产生的,它的特点和作用是通过本身的收支活动为政府供给公共物品提供经费和资金,引导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的失灵和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

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

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

政府投资规模主要指预算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所占的比在重,表明政府集中的投资对社会总投资的调节力度。

而预算投资结构和保证重点建设,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起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对发展中国家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对每项生产性投资的确定和考核都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9、试述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机制和手段。

答: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而公平分配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个层次。

经济公平是市场经济的在要求,强调的是要素收入和要素投入相对称,它是在平等竞争的环境下由等价交换来实现的。

社会公平是指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社会各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合理围,平均不等于公平,甚至是对社会公平的背离。

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围,原则上属于市场分配的围,财政不能越俎代庖,凡属于财政分配的围,财政应尽其职。

(2)规工资制度。

这里是指由国家预算拨款的政府机关公务员的工资制度和视同政府机关的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制度。

凡应纳入工资围的收入都应纳入工资总额,取消各种明补和暗补,提高工资的透明度;实现个人收入分配的货币化和商品化;适当提高工资水平,建立以工资收入为主、工资外收入为辅的收入分配制度。

(3)加强税收调节。

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通过间接税调节各类商品的相对价格,从而调节各经济主体的要素分配;通过企业所得税调节公司的利润水平;通过个人所得税调节个人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使之维持在一个合理的差距围;通过资源税调节由于资源条件和地理条件而形成的级差收入;通过遗产税、赠与税调节个人财产分布;等等。

(4)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10、试述经济稳定和发展的含义及财政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答:经济稳定包含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多重含义。

充分就业并不是指可就业人口百分之百的就业,而是指可就业人口的就业率达到了由该国当时社会经济状况所能承受的最大比率。

物价稳定也不意味着物价冻结,上涨率为零,而是指物价上涨幅度维持在不至于影响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围。

国际收支平衡指的是一国在国际经济往来中维持经常性项目收支的大体平衡,因为国际收支与国收支是密切联系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同时意味着国收支不平衡。

发展不仅意味着产出的经济增长,还包括随着产出增长而带来的产出与收入结构的变化以及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文化条件的变化,表现为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农业比重相应下降,而制造业、公用事业、金融贸易、建筑业等的比重相应上升,随之劳动就业结构发生变化,教育程度和人才培训水平逐步提高。

简言之,发展是一个通过物质生产的不断增长来全面满足人们不断增长基本需要的概念,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包括消除贫困、失业、文盲、疾病和收入分配不公等现象,发展的总目标就是构建和谐社会。

财政实现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

财政政策是维系总供求大体平衡的重要手段。

当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财政可以实行紧缩政策,减少支出和增加税收或两者并举,一旦出现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的情况,财政可以实行适度放松政策,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或两者并举,由此扩大总需求。

(2)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例如累进税制度、失业救济金制度,都明显具有这种作用。

原则上说,凡是业已规定了的、当经济现象达到某一标准就必须安排的收入和支出,均具有一定的“自动稳定”作用。

(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并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的最优结合。

(4)财政应切合保证前面提到的那些非生产性社会的公共需要。

诸如,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和平和安定的环境,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公共卫生水平,加快文教的发展,完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使增长与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协调。

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问题1、免费搭车:由于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人们不会去购买。

因为不管买还是不买,他都能消费这一产品。

他不购买这一产品并不是因为他不需要它,而是想让其他人来承担这一产品的成本,而自己则坐享其成。

这就使得公共产品无法市场提供。

例如烟火表演。

2、公共定价:是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

包括:一是纯公共定价:政府直接制定自然垄断行业的价格。

(如能源、通信和交通等公用事业和煤、石油、原子能等基础产品行列)二是价格管制或管制定价,即政府规定或限制一些关系国计民生而又有竞争性的行业的价格。

(如金融、医药、农业、高等教育等行业)3、公共提供:是指政府通过税收等方式筹集资金和经费用于弥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为公众提供产品的经济行为。

(百度百科)4、私人提供:经济中,公共提供的大多为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或者共有物。

公共物品既不互斥也不排他,主要像灯塔,不排他是说一个人用并不减少他人的使用,不互斥是说没有手段区分消费。

准公共物品是不互斥的,但具有排它性,而共有物是不排他但具有互斥性。

私人提供的只能是具有排它性的,通过价格调节,使得自己有盈利的可能,这是在理性的前提下的,因此可以提供私有物和准公共物品。

(百度知道),(具体容课本P34)5、公共生产:指的是由政府出资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

包括有形产品以及服务。

(例如:垄断性国企石油、电信、公安、司法、高校、政府机关)课本P366、试作图说明公共物品的市场均衡问题。

7、一般来说,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请解释其理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