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食用菌栽培实习报告(正文部分含众多重点)

最新食用菌栽培实习报告(正文部分含众多重点)

《食用菌栽培》课程实习报告
报告人: Hao 植保1004
一、实习目的
(一)学习操作袋料栽培的预湿、拌料、装袋、灭菌、消毒、接种等各项操作;
(二)学习制备平菇的三级菌种;
(三)了解菇房或菇场栽培的管理工作;
(四)了解金针菇的工厂化栽培模式;
(五)了解食用菌加工出口行业基本情况;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
时间:第9周(10月28日——11月4日)
地点:华中农业大学菌种中心、东西湖武汉如意集团、随州食用菌出口基地(三里岗)以及新洲食用菌栽培基地
三、实习内容及过程
(一)实践部分
在这次食用菌实习的前3-4天,我们的实践地主要在华中农业大学的菌种中心,主要任务是完成一些栽培料的预湿、建堆,还有装袋、灭菌和接种的工作。

我们迎来的第一个任务就是香菇袋料的预湿、拌料,这个任务并不是很难,大家都在积极地劳动。

主要是将一些木屑、麦麸,还有石膏和石灰加水拌在一起。

我们拌完后,老师还用手抓起一团料捏在手中跟我们解说培养料含水量的估测方法:若指缝建无水痕,料不成团,那它的含水量就在54%以下;若指缝间仅有水痕,松手时无水滴下,伸开手掌料成团,落地即散者,含水量就为55%-60%;若指缝间仅有1-2滴水,表示含水量为60%-65%;若有数滴水滴下,表示含水量超过65%。

而香菇的栽培料含水量一般为55%左右。

说到香菇袋料栽培,它有以下这样一些步骤:准备菌种→准备培养料→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管理→转色管理→催蕾→出菇管理
→采收→杨菌→补水管理。

我们做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除了拌料,我们还进行了灭菌。

我们把装好的袋料都放进了铁框里,然后按照一定的摆放方式一层一层的摆在了灭菌锅里,让每框之间留有一定的缝隙以保证蒸汽的顺利流动,然后就可以在外面烧火了。

这个灭菌锅应该是一个常压蒸汽灭菌锅,在加热的过程中可以看到有很多蒸汽从锅的缝隙蒸发了出来。

我记得灭菌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说适量加水,合理摆放,灭菌前先加热排除冷空气,还有控制气压和灭菌的时间等等。

我觉得我们的灭菌虽然没有完全按照理论上的要求来,但是应该是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的。

香菇的部分搞完,我们还进行了平菇方面的工作。

以前,我们所说的平菇专指糙皮侧耳,而现在它的含义变的更广泛了,不仅是糙皮侧耳,还包括侧耳属中其他一些可以栽培的种或品种。

糙皮侧耳属于双因子控制四极性异宗结合的食用菌,它存在复合种的现象,即一个复合种下面有若干个变种,变种与变种之间存在部分亲和性,没有明显的生殖隔离。

它的气生菌丝旺盛,爬壁力强,作为一种木腐菌,它分解木质素和纤维素的能力也很强。

平菇的栽培可以说是食用菌中最简单的,它的生长繁殖能力强,抗病性强,对温度的要求不严格,其菌丝对CO2也不敏感,可以在半厌氧条件下生长。

所以平菇的栽培方式和其他食用菌相比,没有那么的严格。

它的栽培方式多样,可生料栽培也可熟料栽培。

我们这次做的是平菇的三级菌种的培养料,使用发酵的熟料作培养袋料,然后进行了接种。

接种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很陌生,在之前的普通病理学实验课上我们就进行过病原真菌的接种实验。

当然,我们这次要接的种和病原菌可不一样,而是培养在培养瓶或培养袋里的菌种。

食用菌菌种是指在适宜的培养基质上生长良好并已充分蔓延,可用作食用菌生产的种源菌丝体(及其培养基质)。

它分为一级、二级、三级菌种。

一级菌种即母种主要培养在试管中,二级菌种则可培养在培养瓶中,三级菌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栽培种则可培养在塑料袋或塑料瓶中。

我们这次用到的就是培养在培养瓶中的平菇二级菌种。

在对接种箱进行了差不多半个小时的灭菌后,老师给我们示范了接种的方法。

看完后,我们就跃跃欲试,用酒精棉球擦拭了双手,然后就将手伸进接种箱进行接种。

虽说我们都还不是很熟练,但还算是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除了香菇、平菇,我们还进行了黑木耳培养料的准备。

黑木耳是木耳属的,以前大多都是用段木栽培,现在也已经有了使用木屑、麦麸、棉籽壳、玉米芯等做袋料的栽培方法。

同香菇和平菇的差不多,黑木耳的袋料栽培也是要经过拌料、装袋、灭菌等等一系列的过程。

只是我们在做黑木耳的袋料时是用手工装袋,这确实比机械装袋效率低了很多,而且我们每个人手工装袋每袋的重量、松紧度可能就不同,这就可能会影响到后面黑木耳出耳的整齐性。

当然,这也是为了让每个人能够亲身体会一下手工装袋的感觉吧。

(二)
(三)参观部分
在学校这边进行了差不多3-4天的实践实习后,我们终于迎来了这次实习的另外一个重点部分,那就是食用菌生产加工地的参观。

首先,我们来到了武汉东西湖区的如意集团。

这家公司可以说是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龙头企业公司,主要从事食用菌金针菇、杏鲍菇、蟹味菇、白灵菇等品种的生产和研发。

该公司以工厂化生产、智能化控制、及采用国际最先进的液体菌种栽培,项目一期投资1.6亿元,主要引进日本、韩国自动化设备,及投资建设食用菌液体菌种研究开发,一期日产金针菇20吨。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对如意集团的金针菇的整条生产线的大部分场所进行了参观,包括搅拌室、装瓶操作室、培养室、生育室和包装室等。

可以看得出来,该公司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使用了国际最先进的液体菌种,其生产效率高、周期短、成本低;在大间的培菌室,利用输送流水线和大型机械手自动码垛,效率高、卫生好控制、空间利用率高(20层的高度)。

金针菇最早的栽培记录见于我国唐代,主要生产方式是家庭作坊式手工操作,依靠自然条件季节性袋栽生产。

而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建立了瓶栽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模式,从装瓶、接种、搔菌、挖瓶菌采用了机械化操作手段,对菇类生成长环境进行人工控制,实现了周年化生产。

随后韩国等国家也相继引进了日本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模式,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武汉如意集团就是其中之一。

在参观到灭菌锅炉的时候,公司经理还给我们讲到了他们栽培金针菇的培养料菌渣去向有两个:一,通过发酵制成有机肥还田,不仅改良土壤,提高土地肥力,而且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少农业环境中的化肥污染,提高农作物品质;二是经烘干成为锅炉燃料,产生的蒸汽再次用于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的杀菌环节,如此,每年可节约
天然气30万方或标准煤5万吨左右。

对废渣的回收循环利用,也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在如意集团的参观过程中,有两个地方令我印象比较深刻,一个是机械搔菌,还有一个则是采收过程。

在经过培养室的发菌培养到一定程度后,生产瓶即可搔菌。

金针菇采用平搔法,即搔去表面一定厚度的老菌种及料面老菌丝,然后注入适量的水以促进出菇。

机械搔菌的效率很高,但同时也是有很严格的要求。

比如说搔菌的刀头要清洁、消毒,还要保证注入水的洁净,其次要严格挑选,拣未受杂菌污染的菌种瓶搔菌,以免搔菌刀刃带菌,造成交叉感染。

对于采收,听他们介绍,工厂化栽培金针菇一般只采收一潮菇,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第一潮菇采收后至第二潮菇生长有一段生长过程且第二潮菇产量较低、商品菇品质较差,所以工厂化生产为提高栽培房的利用率,增加生产茬次,常只采收一潮菇。

看完金针菇的工厂化栽培后,我们又乘车前往了随州和新洲。

在随州,我们主要参观了三里岗的实习基地,然后还参观了裕国菇业的食用菌生产基地。

在生产基地,我们看到了大面积的香菇、黑木耳等的栽培棚架,同时还有双孢蘑菇的覆土栽培模式。

说到双孢菇的栽培,它与其他食用菌栽培方式有些不同。

一个是培养料的不同。

由于双孢蘑菇菌丝较难吸收利用新鲜的秸秆,秸秆必须经过堆置,依靠嗜热和中温型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对秸秆进行堆置发酵、分解腐熟后,双孢蘑菇才能利用,所以双孢菇的培养料一般需要禽畜粪便与其他秸秆稻草等堆置发酵后才能用于栽培。

另外一个不同点则是双孢蘑菇的栽培在发菌后期,菌丝吃料差不多到料底的时候需要进行覆土。

覆土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1、覆土后,由于覆土含有中臭味假单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它们的代谢产物含有多种激素,能促进蘑菇子实体形成;2、覆土能改变培养料中CO2浓度,加上土粒的机械性刺激,可促使蘑菇菌丝从营养生长转入到生殖生长,形成子实体;3、覆土层对子实体有支撑作用,也能在表层形成一个小气候,防止培养料的温、湿度急剧变化,保护料层中的菌丝体生长发育。

随州这边结束后,我们又来到了新洲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在那边我们主要看到的是栽培的杏鲍菇。

当时,我们在菇房里已经看到了很多已经出菇,也有工人正在进行采收和切割。

四、心得与体会
这次食用菌栽培的课程实习整整进行了一个星期,说实话我们确实可以感觉到有点累,不仅仅是因为劳动和工作,其实还有一段很辛苦的旅途。

但总体上来说,这也确实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同时见识到了很多食用菌栽培与生产中的新的技术和模式,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国内的食用菌栽培生产规模正在不断的扩大,技术正在不断地更新,产值也在不断的增加。

相信食用菌产业将作为一个不同于传统农业的新兴产业继续蓬勃地发展,也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人投入到食用菌的生产与研究中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