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炼钢工考试试题(B)答案

炼钢工考试试题(B)答案

炉前工考试试题(B)卷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炉渣成分、
2、去除气体和夹杂物、
3、化学热、
4、原子、
5、炉料、
6、放热、
7、严重、
8、真空脱氧、
9、合理的造渣制度、10、吸热、11、脱硫脱氧、12、碳、液面13、吸收或放出的热量、14、平衡状态、15、炉渣中氧化铁活度、炉气的氧化能力、炉渣粘度、温度、炉渣与金属接触面积、金属碳含量、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C、
2、B、
3、B、
4、D、
5、A、
6、A、
7、C、
8、C、
9、C、10、A、11、B、12、
A、13、A、14、
B、15、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1、√、
2、√、
3、√、
4、×、
5、×、
6、√、
7、√、
8、×、
9、√、10、×、11、×、12、×、
13、√、14、×、15、√、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在转炉设计中炉容比的确定原则有那些?
答:它的选定主要同当地的铁水化学成分,冶炼操作方法(冷却剂的种类和用量),铁水配比,炉子容量大小,供氧强度,喷嘴结构等有关。

如铁水含Si、P、S增加或铁水增加,用矿石作冷却剂则扎量大易喷溅,相应炉容比要求大;提高供氧强度也要炉容比大一些;小炉子的炉容比要大些,大转炉可取小一些。

2、什么是锰硫比?为什么连铸钢水要规定一定的锰硫比?
答:锰硫比是指钢中锰和硫两种元素重量百分含量的比值。

硫是一种有害元素,它在钢中以FeS和MnS的形态存在。

当钢水凝固时,FeS和Fe形成低熔点的共晶体,如果钢液中有氧,则硫的氧化物共晶会使其熔点更低。

在连铸钢水冷却过程中,这种共晶体最后凝固、并呈网状薄膜在晶界处析出。

这时由于坯壳外部的收缩力、钢水凝固过程的热应力以及坯壳受到的钢水静压力等作用,极易使晶界处出现裂纹缺陷,称为铸坯的“热裂”。

由于锰和硫的亲和力较大,高熔点MnS的生成可取代FeS。

这种取代是随着钢中Mn/S值的增大而增加。

因此,为减少裂纹,保证铸坯质量,尽量消除FeS共晶体的影响,通常规定钢中锰硫比应大于15—20以上。

3、转炉炼钢对石灰的要求?
答:主要有:(1)CaO含量要高,SiO2含量要低。

(2)含硫量应尽可能低,含硫量过高,会影响石灰的去硫能力,甚至反而增硫。

(3)生烧率要低,生烧率大说明石灰中有相当大量的CaCO3,加入炉内后CaCO3分解吸热,影响炉子的热效率,使造渣,温度控制,终点控制发生困难。

(4)块度要合适,以5—40mm为宜。

(5)新鲜不受潮,存储期不超过24小时。

4、炉外精炼的目的和任务有哪些?
答:炉外精炼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至今已能完成下列任务:
(1)去气(氢、氮、氧);
(2)去除非金属夹杂物,提高纯净度和对非金属夹杂物的形态控制;
(3)去硫;
(4)合金化和合金微调;
(5)控制晶粒度和细化晶粒;
(6)调整温度,均匀成分;
(7)冶炼一般炉子难以冶炼的钢钟。

5、炼钢的基本任务及完成炼钢任务所采用的手段?
答:炼钢的基本任务包括:脱碳、脱鳞、脱硫、脱氧;去除有害气体和夹杂;提高温度;调整成分。

炼钢过程通过供氧、造渣、加合金、搅拌、升温等手段完成炼钢基本任务。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已知Si、Ca、O的原子量分别为28、40、16,炉渣碱度R=3.0,铁水中Si为0.6%,石灰有效CaO为70%,试计算吨钢石灰加入量是多少?
解:铁水中Si全部生成SiO2,SiO2分子量为60,每吨产生SiO2为:
1000×0.6%×60÷28=12.857kg
石灰量=12.857×3÷70%
=55(千克)
所以吨钢石灰加入量为55千克。

答:吨钢石灰加入量55kg。

2、冶炼某钢种时使用MnFe和SiMnFe合金分别为10kg/t和15kg/t,已知终点钢水C含量0.12%,出钢量43t,合金含C量及收得率如下:
锰铁 6.28%C 收得率ηC 90%
硅锰铁 1.75%C 收得率ηC 90%
增碳剂 95%C 收得率ηC 80%
求:成品C含量0.25%时增碳剂加入量?
解:锰铁增碳量=(锰铁加入量×含碳量×收得率/1000)×100%
=(10×6.28%×90%/1000)×100% =0.056%
硅锰铁增碳量=(硅锰铁加入量×含碳量×收得率/1000)×100%
=(15×1.75%×90%/1000)×100% =0.023%
需增碳剂增C量=0.25%-0.12%-0.056%-0.023%
=0.05%
增碳剂加入量=43×1000×0.05%÷95%÷80%
=28k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