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战中的人物 (郝芮)

二战中的人物 (郝芮)


经 常 叼 著 大 烟 斗 的 麦 克 阿 瑟
• 杜鲁门以“未能全力支持美国和联合国的政策” 为借口撤了他的职,由李奇微(Matthew B. Ridgway)接任,当麦克阿瑟知道这件事时,悄 悄的跟妻子说:“琼,我们终于可以回家了。” 麦克阿瑟回到美国后,在华盛顿受到了万人空巷 的英雄式欢迎。许多大城市都爆发了支持麦克阿 瑟,反对杜鲁门的游行示威活动,杜鲁门支持率 下降到了26%。四个州的议会通过了决议,要求 杜鲁门总统收回成命。1951年4月19日,麦克阿 瑟在国会大厦发表了题为《老兵永不死》的著名 演讲。 “我即将结束五十二年的军旅生涯。 我从军是在本世纪开始之前,而这是我童年的希 望与梦想的实现。自从我在西点军校的教练场上 宣誓以来,这个世界已经过多次变化,而我的希 望与梦想早已消逝,但我仍记着当时最流行的一 首军歌词,极为自豪地宣示‘老兵永不死,只是 渐凋零’(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
• 日本无条件降书上麦帅的签名

日本无条件降书上麦帅的签名,人 生最辉煌的时期。
巴顿
• 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巴顿回到美国,致力于 坦克的研究。但随着美国孤立主义思潮的抬头及裁减军务, 巴顿又被调回骑兵部队。 从1920年离开米德堡到 1940年回到本宁堡,巴顿共调动工作10次,担任指挥与 参谋职务十余种,先后在骑兵学校‘陆军指挥与参谋学校 和陆军军事学院深造。 • 他作战勇猛顽强,指挥果断,富于进攻精神,善于发挥装 甲兵优势实施巴顿三度荣登《时代周刊》封面人物(3张)快 速机动和远距离奔袭,被部下称为“血胆老将”;与同样 满嘴骂人字眼、在战场上大胆泼辣的海军五星上将哈尔西 相比,巴顿实为貌似大胆真小心。巴顿所做的一项改革迄 今仍影响美军,即随军牧师主日讲道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
• • • • • • • • • • •
中文名: 埃尔温· 隆美尔 外文名: Erwin Johannes Eugen Rommel 国籍: 德国 民族: 日耳曼 出生地: 德国海登姆市 出生日期: 1891.11.15 逝世日期: 1944.10.14 职业: 军人 毕业院校: 但泽皇家军官候补学校
二战中的重要人物
• • • • • • • • • • •
中文名: 德怀特· 戴维· 艾森豪威尔 外文名: Dwight David Eisenhower 国籍: 美国 出生地: 美国德克萨斯州丹尼森市 出生日期: 公元1890年10月14日 逝世日期: 公元1969年3月28日 职业: 政治家,军事家 毕业院校: 西点军校 主要成就: 西西里战役,诺曼底登陆 当选并连任美国总统 代表作品: 《远征欧洲》,《受命变革》,《缔造和 平》,《悠闲的话》 • 军衔: 陆军五星上将 • 配偶: 玛丽· 吉瓦尼· 艾森豪威尔 •
弗 里 茨 埃 里 希 冯 曼 施 泰 因
· · ·
曼 施 坦 因 元 帅 的 权 杖
( )
银曼 质施 权坦 杖因 装元 饰帅 氧肩 化章 变 色
著第英伯 名二国纳 的次杰德 阿世出劳 拉界的 曼大军蒙 战战事哥 役中家马 、盟,利 诺军英: 曼杰国 底出陆 登的军 陆指元 为挥帅 其官, 军之战 事一略 生。家 涯 , 的 两 大 杰 作 。 · ·
拜见希特勒 埃尔温· 隆美尔手持元帅权杖的标准照
• • • • • • • •
中文名: 弗里茨· 埃里希· 曼施坦因 冯· 外文名: Fritz Erich von Manstein 国籍: 德国 民族: 日耳曼 出生地: 柏林 出生日期: 1887年11月24日 逝世日期: 1973年6月11日
格 奥 尔 吉 康 斯 坦 丁 诺 维 奇 朱 可 夫 元 帅
· ·
八一三”蒋介石淞沪抗战在前线视察.jpg
1924年,当校长的中正,时年38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认为是德国陆军中“最优秀” 的将领。他的战略 思想深邃而可怕,他所策划的每一次战役几乎都是杰作,总是令对手惊惶失 措,胆战心惊。他是那种能够将一代代的机动观念和传统的运动战思维巧妙 地融为一体的专家,同时对于各种战术运用自如。曼施泰因具有极高的战略 天赋,这使得他高于德军其他战场指挥官,事实上他在当时就被同僚认为是 德军中的“战略天才”,这在将星云集的德国军界是极高的荣誉。英国军事 理论家利德尔· 哈特评论说他“对作战的可能性独具慧眼”。中国军事百科全 书》认为:他善于集中使用装甲部队,强调速战速决,出奇制胜。美国人认 为:曼施坦因是德军在二战中最优秀的野战部队司令。由于其快速出奇制胜 的战术,被人们尊称为“闪击伯爵”。 最能体现他战略水平的是对法作战的“曼施泰因计划”。二战中,整个法国 战役都是按照这个计划为蓝本执行的 1944年3月,曼施泰因因在前线指挥失利被解除指挥职务,编入预备军。后 因希特勒无法忍受他的直言相谏,他又被免去军职,虽然为了表彰他的战功, 又赐给他“剑”级的铁十字勋章,但希特勒再也没有起用他。
• • • • • • • • • • •
中文名: 格奥尔吉· 康斯坦丁诺维奇· 朱可夫 外文名: Zhukov,GeorgyKonstantinovich 别名: 朱可夫元帅 国籍: 前苏联 民族: 斯拉夫人 出生地: 前苏联卡卢加州斯特列尔科夫卡村 出生日期: 1896年12月1日 逝世日期: 1974年6月18日 职业: 前苏联元帅 主要成就: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优秀的将领之一 参加平息白卫军叛乱
• 曼施坦因、隆美尔、和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称为第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当然, 从政治角度和和平来说,他们绝对是助纣为虐的 法西斯帮凶,对别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战争罪行, 是希特勒祸害天下的杀手。而从军事角度来看, 他们过人的军事素质,出色的军事指挥艺术,对 世界军事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确实值得后人研究。 与那些制造屠杀的纳粹德国政客们和党卫军首脑 相比,身为正规的德国国防军优秀将领的他们还 算清白,他们虽在希特勒的战争中策划指挥,却 反对纳粹的屠杀和灭绝政策,更没有参与屠杀暴 行。也许正因为这点,加上他们令人惊叹的军事 造诣,使他们赢得了敌国的尊敬和历史学家,军 事学家的客观评价。
国首相温斯顿· 丘吉尔十分崇敬地评价隆美尔 说:“你是 个冷静狡猾的敌人,一位伟大的将军。” 隆美尔在 历史上的形象一直熠熠发光。第三帝国初期,他还充满激 情地赞扬希特勒的“旷世奇功”,然而从1943年起,他就 成了德国国防军中敢于就不断恶化的形势向元首直言的少 数高级军官之一。1944年6月6日,盟军攻入法国后,隆 美尔成了希特勒最危险的反对者。
周恩来和陈毅会见贝纳德· 蒙哥马利元帅 劳·
英法两位将帅-蒙哥马利与戴高乐
• • • • • • • • • • • • • •
中文名: 道格拉斯· 麦克阿瑟 外文名: Douglas· MacArthur 国籍: 美国 出生地: 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 出生日期: 公元1880年1月26日 逝世日期: 公元1964年4月3日 职业: 军事家 毕业院校: 美国军事学院(西点军校) 主要成就: 澳大利亚的保卫者 解放菲律宾 代表作品: 《老兵永不死》 军衔: 陆军五星上将 最年轻校长 西点校长 1919年6月,39岁的麦克阿瑟被任命为西点军校校长;成为 该校自创校以来最年轻的校长.他时刻把“责任—荣誉— 国家”作为治校的座右铭。学校体育馆的上方,放着一块 匾,上面镌刻着他的一句话:今天,在友好场地上撒播下 的种子,明天,在战场上将收获胜利的果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