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选择专项训练十一限时12 分钟
心滩坝是河流中下游河段常见的地貌,
下图为某河流心滩坝地貌演化模式图,图
中abc表示不同发育阶段。
据了解,该地
貌与河流底部的河床形态有关。
据悉,在
a~c阶段中,河流流量流速有所增长,且
在c阶段前经历过一次洪水过境。
据此完
成下列问题。
1.a阶段心滩坝的位置及其成因是
A.河床凹陷处,流速减慢,外力堆积
B.河床凹陷处,流速加快,外力侵蚀
C.河床凸起处,流速减慢,外力堆积
D.河床凸起处,流速加快,外力侵蚀
2.在a→b→c的发展过程中,图示区域的心滩坝
A.数量明显减少 B.位置没改变 C.出现新的水道 D.没有被侵蚀
下图为近40 年来北极冰盖面积变化图。
3.北极冰盖面积年内变化显著的原因是
A .全球变暖
B .气候变化
C .厄尔尼诺现象
D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4 .引起近40 年来冰盖面积总趋势变化的原因是
A .太阳辐射增强
B .地面反射增强
C .大气逆辐射增强D大气吸收减弱
海南岛西部是我国唯一的热带稀疏干草原沙漠化地区,从岛西北的洋浦港到西南的莺歌海沙质海岸平原、河流三角洲及部分沙质台地上,形成一个狭长带状的沙漠化土地分布区。
5.海南岛西部出现的热带稀树干草原荒漠体现了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
6. 关于近50 年来海南岛西部沙漠化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1975 年前沙漠化面积基本保持稳定②1975 年后沙漠化面积不断缩小③1975 年后经济发展,投入生态建设,使沙漠化得到有效遏制④随着人口不断增长,超出合理容量,沙漠面积肯定不断扩大
A.①②B. ③④C.①④D.②③
某科考队在我国野外考察地质地貌景观。
他们发现了一种珍
稀的景观——冰蘑菇(下图)。
冰川表面常常分布一些裂隙,
它们将冰川分割成彼此基座相连的小冰块。
在某些地区,阳
光照射加深这些裂隙,最后基座完全消失,形成独立挺拔的
冰蘑菇。
7.巨砾的形成先后经历了
A.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冰川搬运
B.岩浆喷出、地壳下陷、风力侵蚀、冰川搬运
C.地壳抬升、风化侵蚀、冰川搬运、岩浆喷出
D.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冰川侵蚀、流水搬运
8.该景观最可能出现在
①昆仑山脉②大兴安岭③雪线以上④雪线以下
A.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应急避难中心是在灾害发生时,为大量人口提供暂时避难与救灾的场所,它的建设要考虑人口分布、容纳性、可达性、安全性等因素。
读“深圳市14 个避难中心分布图(图4)”和“2015年各区人口密度和人口增速图(图5)”,回答9~11 题。
9.莲花山公园被评价为较不适宜的避难中心,最可能的因素是
A.周边人口密度小B.公园地势低洼C.交通通达度差D.离危险品仓库近
10.从人口角度考虑,需增设应急避难场所的是
A.南山区B.福田区C.罗湖区D.盐田区
11.根据图5 分析,深圳各区中,工业发展最迅速的是
A.南山区B.福田区C.龙华区D.盐田区
2019年高考地理选择专项训练十一
1----5 C CDCD 6—11DAC DBA
第1题,a阶段是心滩坝发育的初始阶段,其是泥沙遇河床凸起的阻挡,流速减慢,沉积形成。
第2题,从a→b→c,图示区域心滩坝从5个变成5个,A错误。
随着河流流量、流速的增加,及洪水的影响,部分心滩坝侵蚀和沉积环境发生变化,位置改变,BD错误。
从图看,出现新的水道,C正确
第3题,注意关键词“年内变化”。
太阳直射点北移,北极气温高,冰盖面积缩小;太阳直射点南移,北极气温低,冰盖面积大。
第4题,从图看,40年来冰盖面积减小,这与全球变暖有关。
大气逆辐射增强,全球气温上升,故选C。
第5题,海南岛西部位于夏季风背风坡,降水少,但由于纬度低,蒸发旺,地方气候影响形成了热带稀树干草原荒漠,这种小尺度的地域分异体现了地方性分异规律。
第6题,本题关键是读图,注意分辨五条曲线代表什么。
据图,虽然人口数量在增加,牲畜存栏量在增加,但1975 年前沙漠化面积减少,说明造林面积增加即生态建设起到了效果。
第7题,当地海拔高,气温低,有冰川分布,因此形成过程上先有山体后有冰川。
花岗岩为侵入岩,经历岩浆侵入冷凝成岩,后地壳抬升为高山区;高山地带气温低,形成冰川;后由于山体风化岩石崩落搬运覆盖在冰川上,引起差别消融,当周围的冰全部融化了,而大石块因为遮住了太阳辐射,其下的冰没有融化,就能生长成大小不等的冰蘑菇。
第8题,大兴安岭海拔在1000多米,没有冰川存在,昆仑山海拔在4000米以上,常年覆盖有冰川。
据上题,冰蘑菇周围的冰全部融化了,而大石块因为遮住了太阳辐射,其下的冰没有融化,这说明出现在雪线以下。
(雪线是常年积雪带的下限)
第9题,莲花山公园位于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大,交通通达度好,莲花山地势相对较高,ABC错误。
离危险品仓库近,安全性差是最可能的因素。
第10题,用区域人口密度除以应急避难场所,可得该区域1个应急避难场所对应的人口密度,所得人口密度越大,说明当地应急避难场所越稀缺,越需要增设应急避难场所。
计算所得,福田最需要增设。
第11题,工业的发展往往会吸收大量劳动力,南山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工业发展最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