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环境是家庭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在个体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实践中,创设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创设良好的家庭物质环境
1.给孩子留有活动的空间。
在家庭中,要给孩子一方活动的空间,家庭装潢、环境布置与陈设等应考虑有利于孩子的活动,不能只为成人服务而忽视儿童的需求。
同时,要为孩子在社区内创设一方空间,让孩子与邻里的孩子交往或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避免孩子因高楼林立、远离大自然、缺乏与同伴交往机会而造成社会化过程中的障碍倾向。
2.为孩子选择吃、穿、用等生活物品要注意科学、合理。
例如,食物应该是营养均衡的,衣服应该是舒适大方的。
并非价格昂贵的食品、高档名牌的服装就是孩子生长发育所需要的。
3.提供有利于孩子智力开发的物品,例如玩具、文具等。
玩具的价值在于促使孩子动手动脑探索,即使是利用废旧材料自己动手制作的玩具,只要能达到发展孩子智力的目的,就是有价值的。
那些高档名牌产品,如果达不到发展孩子智力的目的,也是无价值的,并且它极易诱发孩子不切实际的高消费、虚荣心和攀比心理。
4.注意美化家庭环境。
美的家庭环境表现在家具的款式和摆设、室内颜色的搭配、光线暗的处理等符合美的规律上。
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孩子审美修养的提高。
另外,家庭环境的美化要注意让孩子参与,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美化自己的生活环境,以培养其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在创设良好的家庭物质环境时,家长要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尽可能地做到科学化、儿童化、审美化,切忌盲目性。
二、创设和谐的心理环境
家庭心理环境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活动氛围和生活方式所构成的心理系统。
家庭教育中,最显著的相互作用发生在亲子之间。
就孩子的成长而言,亲子关系是一种不对称的双向相互作用关系,父母对子女发展的作用更为重要,更为有力。
因此,创设和谐的心理环境,首先应该从父母做起。
1.建立恰当的父母角色。
在家庭中,父母角色是指为人父母在法律和伦理道德上的责任和义务。
就儿童发展来说,父母角色要求有:(1)形成和谐的夫妻关系,避免夫妻冲突;(2)在孩子不同的发展阶段上,注意角色内容的变化;(3)父母之间确立互补、均衡、目标一致的角色关系,以确保对子女教育的一致性。
2.注意亲子沟通的态度与行为方式。
亲子沟通中父母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发展。
为此,父母应该注意:(1)养成耐心倾听孩子说话的习惯和修养;(2)坚持民主、平等地讨论问题,不武断,也不无原则地迁就孩子;(3)真实、温和、明确地说出对孩子的感受,但不贬损孩子;(4)保持一点童心童趣。
3.建立和睦的家庭氛围和合理的家庭生活方式。
这主要是指家庭成员性格开朗,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家庭成员之间关系融洽,彼此心理相容,团结互助;家庭气氛温馨,具有合理的学习、生活制度和必要的家规。
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具有安全感,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对孩子有合理的期望。
罗森塔尔效应表明,一定的期望可以激发孩子内在的成就动机,促使其更加努力向上。
但是过高的期望不但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使孩子望而生畏,造成沉重的精神负担,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成长。
因此,家长为孩子设计的发展目标要考虑孩于自身的条件,考虑社会的需要及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三、创设丰富的信息环境
丰富而良好的信息环境起着帮助孩子扩大视野、培养其探索的兴趣和习惯以及陶冶情操的作用。
1.充分利用家庭中的各种设施给孩子提供信息。
例如,利用电视机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节目,指导孩子收看,并与他们讨论节目内容。
要避免完全不让孩子收看或孩子无节制地收看两种极端做法。
2.带领孩子到大自然中和具有教育意义的场所去。
例如,美丽的田野山川和公园、动物园、博物馆、科学宫、展览馆等场所。
另外,家长还应利用生活中随时随地发生的事件进行随机教育。
3.为孩子选购各种书籍,订阅报刊,并坚持与孩子一起阅读、欣赏、讨论,使之充分发挥作用。
4.选择合适的交往对象,尤其要注意家长自身的交往对象。
交往对象作为一种信息源,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作为父母,有责任选择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交往对象。
5.家长以身作则。
家长自身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也在影响着孩子,孩子通过观察、模仿来认同或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
因此,家长应做到作风正派,品德优良,工作勤勉,有高尚的生活情操和审美情趣以及文明的言谈举止。
随着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信息不断涌入家庭,而儿童不会像成人那样凭自己的理性去选择,对于这样那样的信息,他们基本上是“来者不拒”,作为儿
童监护人的家长,必须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出发,对信息进行选择与控制,充分发挥有益信息的作用,努力避免消极信息的不良影响。
四、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家长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硬环境,即孩子学习的物质条件;二是软环境,即利于孩子学习的家庭氛围。
1.为孩子专设一处学习的小天地
为保证孩子有效地学习,有必要在家里选择一处光线最好、最僻静的地方作为专供孩子学习的固定位置。
在那里摆设书桌和高矮适当的凳子,最好再配备一个小书架。
孩子是这一块领地的小主人,他可以有条理地安排自己的书籍、学习用具和心爱之物。
每天早上起来,他可以很自然地坐在这里读书,然后清理书包去上学;放学回家,也就很自然地卸下书包,开始做家庭作业和课外阅读,很快进入角色。
家里人和外来的客人见到孩子在学习,就不会去打扰他,不会毫无顾忌地高声说话,随意闯入他的小天地。
他自己也会感到很安全、很自在、很愉快,并因此逐步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比起那种孩子找不到自己学习的位置,到处“打游击”的情况,前者有明显的优势。
如果我们到一个家庭去,看到这个家庭做到了这一点,马上会感到这个家庭对孩子学习的重视。
2.为孩子提供宽松的、严肃活泼的精神空间
现在在学校通行一种严厉的管教方式,如果孩子回到家来,仍然找不到自己的精神家园,精神上总是绷得紧紧的,这种情况,既不利于身心健康,也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因此,家长不要将家庭作为学校的延续。
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孩子,不能操之过急,甚至变本加厉,要创造宽松的精神环境,减轻孩子的精神负担。
要坚持正面鼓励,耐心疏导,排忧解难的教育原则,让孩子得到调整,增强再努力的信心和力量,找到改善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对学习顺利的孩子来说,宽松的氛围也将有利于孩子解放思想,独立思考,培养创造性。
有关研究表明,如果家庭不民主,对孩子过多地训斥、支配,则儿童的思维就会表现出刻板、呆滞、创造力低下的状态。
对具有创造力的儿童的家庭进行的调查发现,这些孩子的父母的共同点是:他们主张地位平等,允许儿童自由表达个人的观念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