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国家领土第一节国家领土与领土主权1、领土主权的内容和含义概括为(1)领土管辖权/统治权(以领土为基础---属地优越权,排它的,最高的,只受国际法规范的限制)(2)领土所有权(对领土范围内的一切土地和资源具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3)领土不可侵犯权(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独立的重要标志):领土完整的不可侵犯是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它要求:a、不得以武力威胁或使用物理破坏一国的领土完整b、国家边界不容侵犯c、一国领土不得成为军事占领之对象d、使用威胁或武力取得领土的行为为非法,对以此种方式取得的领土不予承认2、领土主权的限制(1)领土主权的一般限制:依据一般国际法规范对所有国家或大多数国家领土主权的限制(2)领土主权的特殊限制:(条约须为平等、有效的条约,国家间在自愿、平等基础上产生) A、共管:a、被认为是有关国家对领土主权的相互限制b、可以成为对一些有待以后确定其归属的领土的临时措施,这往往发生在相邻国家之间。
c、共同统治并不是真正的公关,统治者不领有或兼并有关土地,但共同统治是对被通知领土的主权限制。
B、租借:承租国取得某种事项的管辖权,但租借地的主权及其行使仍归于出租国,租期一般固定C、国际地役:a、源于罗马法,各国国内民法。
b、此关系的产生一般以相邻关系为前提条件。
是对该国有关领土的属地管辖权的一种限制。
c、主体--国家,客体--受限制的有关国家领土。
d、分积极地役、消极地役3.国籍法上的国际地役与国内民法上的地役有所区别它依据国际条约而设定,并不绝对地以相邻关系为前提,它对属地管辖权的限制具有相对永久性第二节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1、国际河流的通用规则(1)国际河流对沿岸国的商船、军舰及非沿岸国的商船开放(2)航行时,所有国家的国民、财产及旗帜在一切方面享有平等待遇(3)沿岸国对于通过自己领土的那段河流享有管辖权,特别是关于警察、卫生、关税等事项,并且有权为维持和改善河道航运而征收公平捐税(4)沿岸国保留“沿岸航运权”,外国船舶不得从事同一沿岸国的各口岸间的船运(5)设立同一管理国际河流的国际委员会以保障河流的航行自由第三节国家领土的变更方式1、国家领土变更的方式(1)先占:A、先占的主体是国家,即只能由国家以国家的名义来占取私人的占取行为只有经过国家的事先授权或事后追认,才能被视为国家的占取行为B、先占的客体是无主地C、在主观要件上,先占国必须明确作出对无主地占领的意思表示通过发表声明、宣言或通告的方式向别国表明占领的意图D、在客观要件上,先占国必须对无主地实施有效占有(2)时效:用现代国际法的原则衡量,“非法的事实占领可以成为合法”显然是不合理的,会纵容和鼓励一些国家非法强占他国领土,故应摒弃(3)添附:A、自然添附——涨滩、三角洲、废河床、新生岛屿B、人为添附——有一定限制:一国的近海设施和人工岛屿,一国在专属区、大陆架及公海上建造的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都不构成领土的添附(4)割让:A、构成:必须有转移领土主权的意思,而且必须是土地的割让B、形式:双边条约、多变条约C、强制性割让:战争的而结果。
传统国际法上的战争史推行国家政策的合法手段,故强制性割让亦被认为是合法取得领土的方式之一。
但1928《巴黎非战公约》、1945《联合国宪章》废除了国家的战争权,故强制性割让在现代国际法上已失去合法性D、非强制性割让:形式---买卖、交换、赠与(5)征服:无效---1986尼加拉瓜诉美国的“对尼加拉瓜的军事和准军事行动案”中,国际法院认为,《联合国宪章》中管乐禁止使用武力或以武力威胁的原则已成为具有强行法性质的国际习惯法2、国际法中的时效与国内民法中的时效有所不同(1)其占有不以善意为前提(2)其时效无确定年份,需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3、先占与时效的区别先占的对象----无主地依时效取得的----别国的领土4、以时效取得领土需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1)侵占国能够长时期不受干扰地堆占有地行使主权(2)这种状况得到被占国和其他国家的默认,以致于造成一种一般信念,认为事物现状是符合国际秩序的5、征服与强制性割让的区别强:以条约为依据征:不需要缔结条约,是战胜国单方面的行为6、征服与交战国的军事占领区别征:永久的取得交:暂时的管理---战争法明确规定交战占领者不享有主权7、有效征服需满足的条件(1)征服国要有兼并战败国领土的意思表示,一般要发表正式合并的宣告(2)战胜国对所占土地具有保持占有的能力,即如果是部分领土被占,被占国已放弃收复失地的企图;如果是全部领土被占,征服国已对全部领土实行有效控制,而被占国及其盟国已放弃抵抗8、现代国际法中领土变更的方式现代国际法中,除了添附、非强制性割让作为领土取得方式仍有时间外,还产生了一些新的领土变更方式(1)民族自决:A、现代国际法确立了民族自决原则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据此,在外国奴役和殖民统治下的被压迫民族有权摆脱殖民统治,建立独立主权国家B、不论是通过当地居民的公民投票来实现,还是通过民族解放战争来实现,都为合法 * 国际实践中还存在:不是基于民族自决,但国家分离,使得多个新国家出现(2)全民公决(3)收复失地(4)领土交换9、民族自决与传统国际法上的领土取得方式有重大区别后者是既存国家去取得领土,前者取得领土是新国家诞生的要素之一,国家的出现于领土的取得是同时发生的10、全民公决举行公民投票大多基于以下几种情况(1)原殖民地争取独立的民族或地区根据民族自决原则可通过全民投票和平地取得独立(2)原战败国被占领土(3)一国内部某一地区的居民通过投票决定是否分离第四节国家的边界和边境1、边界可分为(1)陆地边界:分隔一国领土与他国领土---基础(2)水域边界:分隔一国领海和公海或专属经济区(3)空中边界:分隔一国领空和外层空间2、边界的形成有两种基本状况(1)传统/历史边界线:在长期历史过程中根据各方历来行政管辖所及的范围而逐渐形成的(2)条约边界线:有关国家通过双边条约或多变条约来划定---更明确、更具稳定性---不适用“情势变迁原则”---在国家继承的实践中,继承者一般把边界条约视为“非人身条约”而予以继承3、划界的程序(1)定界:边界条约可附上地图,它是确定有关国家边界的母约,是双方当事国意志的体现,具有决定性效力(2)标界(3)制定边界文件:标界完成后,需制定详细的边界议定书和地图,与边界条约(法律效力最高)共同构成划界的基本文件4、出现边界条约、议定书、地图及实地的界标补不一致的情况,依据习惯国际法,处理规则是(不是绝对的规则)(1)实地标界与边界基本法律文件不符,以后者为准(2)地图与议定书、边界条约不符,以议定书、边界条约为准(3)议定书或地图与边界条约不符,以边界条约为准5、划界的方法(1)采用地形边界A、常利用天然地形划定边界线,如以河流、湖泊、山脉等(自然边界线)B、易于划定边界,利于隔离两个地区、警戒对方、阻挡攻击C、惯常做法:a、以山脉为界时,通常以分水岭为准。
若条约规定,也可以以山脉的山麓或山脊为界b、以河流为界时,通航河流一主航道中心线为界,不通航河流以河道中心线为界。
界河上的桥梁以桥中间为界c、以湖泊或内陆海为界时,一般以中间线为准(2)采用几何学边界A、人为边界线,以一个固定点到另一个固定点所划的直线作为国家质检的边界线B、易使水源断绝,村庄或建筑物被割裂,故多用于偏僻荒芜、地形复杂又较难勘察的地区,或用于海上边界线(3)采用天文学边界A、是以地球上的经纬度作为国家之间的分界线B、一般用于海上和人口稀少的地区及空中6、产生边界争端的原因(1)边界未经正式划定,而有关国家对传统边界线的位置、走向看法不同(2)边界虽经正式划定,但对边界条约的有效性有疑问,或边界基本法律文件相互之间表述不一或双方解释不一(3)边界被侵占或边界标志被移动(4)因自然力使边界地形改变,出现边界条约未遇见的情况7、解决边境争端的原则(1)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A、有关国家通过谈判或协商,订立边界条约B、把边界争端提交仲裁或国际司法程序解决*通过法定程序解决边界争端有利于实现边界的“稳定性和确定性”(2)承认现状原则/保持占有原则---公平原则A、基本含义:隶属于同一个殖民者统治下的不同地区或殖民地之间的行政区域边界,在行政区域独立为主权国家后成为国家边界,日后有关国家也应尊重取得独立时的国家边界B、是非殖民化运动确定下来的一个普遍使用原则C、目的:避免新独立国家在殖民当局撤出后由于边界问题而自相残杀,以至影响他们的独立和稳定----稳定国家疆界8、边境制度(1)维护边界标志A、一般边境制度条约或一些边界条约都规定,双方国家负有保护边界标志,不使其受损或移动的责任,以及各自负责修理或恢复本国一方境内界标的责任B、通知,另一方在场C、一般国家的国内刑法典把破坏边界标志作为刑事罪给以处罚(2)方便边境居民往来:A、航运、贸易、探亲访友、进香朝圣等原因B、公共服务方面(警察服务、交通管理、出入境检查、卫生检疫)相互合作,采取特殊措施以维持边境地区的正常的社会秩序(3)在边境地区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进行合作(4)妥善解决边界事件A、边境地区的社会由国家边防部队负责维持B、通常边境上发生的事件,可以由双方指定的边境代表或其他负责当局共同处理C、如果争端性质严重,一般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第五节中国的领土和边界1、边界谈判中,我国坚持的原则(1)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2)遵守国际法的一般原则(3)睦邻友好(4)正确把握时机(5)正视历史,公平合理的解决争议2、基于1959年《南极条约》形成的南极条约体系所确立的法律制度主要是(1)南极专用于和平目的(2)科研自由和国际合作(科学考察自由与国际合作)(3)冻结领土主权要求(冻结对南极的领土要求)(4)环境与资源的保护(5)协商会议制度(缔约国协商会议制度)(6)缔约国观察员观察制度?3、对南极地区提出领土主张---扇形原则(1908英国首先提出)(1)把南极视为“无主物”,通过“先占”、“发现”、“行政管理”而要求领土主权(2)通过权利继承(3)通过毗连性、面对性而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