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第四章人大版
例外:
1、政治犯不引渡
2、军事犯不引渡
3、宗教犯不引渡
(四)引渡的程序 : 1.A request for extradition shall be made in writing. 2.The request shall be transmitted through the diplomatic channel ,directly between the ministries of justice or any other authorities .
b、犯罪行为发生地国
c、受害国
Model Treaty on Extradition :
If a party receives requests for extradition for the same person from both the other party and a third party,it shall determine to which of those states the person to be extradited.
国际不法行为造成损害情形:
1)国民被非法逮捕或拘禁; 2)国民财产或利益被非法剥夺;
3)国民受到歧视性待遇。
案情简介:
在危地马拉(简称“危国”)长期居住并经营的 德国人诺特鲍姆(简称“诺氏”)为逃避二战中 的敌侨身分,申请了列支敦士登(二战中立国, 简称“列国”)国籍。而危国仍视其为德国人将 其逮捕并移交美国当局扣押,同时还没收了他在 危国的财产,并作出取消将其登记为列国国民的 行政决定。
四、中国国籍立法和实践: (一)《国籍法》规定:
第3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
第4条: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 具有中国国籍。
第5条: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 具有中国国籍;但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 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不具有中国国籍。 第6条:父母无国籍或国籍不明,定居在中国,本人出 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本章基本内容: 1、国籍
2、外国人的待遇
3、外交保护 4、引渡和庇护
本章重点内容: 1、国籍的取得及冲突
2、引渡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国籍(nationality) 居民(resident):
居住在一国境内并受该国法律管辖的人。 居民 本国人 外国国籍
(国籍)
外国人
第三节 外交保护 (diplomatic protection )
一、外交保护概念:
一国对于另一国国际不法行为给属于本国 国民的自然人或法人造成损害,通过外交 行动或其他和平手段援引另一国的责任, 以期使该国责任得到履行。 外交保护≠领事保护
二、外交保护基本条件:
1)外国的国际不法行为造成损害; 2)符合“国籍持续规则”,即受保护者具有保 护国国籍 ; 3)符合“用尽当地救济规则”,因为这是构成 国家责任的前提。
三、外国人入境、居留和出境
(一)入境
入境的条件 : 1)程序合法:须持有效护照和办理签证。
2)国家间有允许入境的对等或互惠关系。
3)入境的目的合法。
(二)出境 1、合法出境: 1)办理签证; 2)无待偿纳税义务或债务;
3)无未了结民事、刑事纠纷案件。
2、限令离境、驱逐出境 :
列国以外交保护为由向国际法院提起诉讼。
问题: 列国国籍的赋予能否得到危国承认,即外交保护 权能否行使?
分析:
该案涉及“有效国籍”原则问题。国籍问题虽是 内政,但若依其而向他国提出外交保护,便把自 身置于国际法层面了。国籍要在国际上有效,则 要求该国籍必须反映个人与国籍国之间的最密切 的实际联系,若无这种联系,别国可以不承认这 种国籍,并拒绝外交保护的请求。
(2)父母无国籍,定居在中国,在中国出生,即具有 中国国籍。 (3)不以任何理由剥夺中国公民的国籍。
练习:
戴某为某省政府的处级干部。两年前,戴父在甲国定居, 并获甲国国籍。2006年7月 ,戴父去世。根据有效遗 嘱,戴某赴甲国继承了戴父在甲国的一座楼房。根据 甲国法律,取得该不动产后,戴某可以获得甲国的国 籍,但必须首先放弃中国国籍。于是戴某当时就在甲 国填写了有关表格,声明退出中国国籍。其后,戴某 返回国内继续工作。根据我国《国籍法》的规定,下 列哪项判断是正确的?
(二)引渡的对象: 请求国公民 被请求国公民(本国国民不引渡原则) 第三国公民
(三)可引渡的犯罪
普通刑事犯罪,且符合双重犯罪原则。
Extraditable offences are offences that are punishable under the laws of both parties by imprisonment or other deprivation of liberty for a maximum period of at least [1or2]years,or by a more severe penalty.
在本案中,诺氏在家庭和事业方面一直与德国相 联系;长居危国达三十年,该地更是其商业活动 和经济利益中心,相比之下,他与列国的联系微 乎其微,加入列国国籍是在二战爆发后,其目的 是逃避敌侨身分。因此并不具备别国承认其国籍、 接受对其外交保护的条件。
三、无国籍人和难民的外交保护:
惯常居所地国
A.戴某现在已自动丧失了中国国籍
B.戴某现在只要在中国特定媒体上刊登相关声明, 即退出中国国籍 C.戴某现在只要向中国有关部门申请退出中国国 籍,就应当得到批准 D.戴某现在不能退出中国国籍
第二节 外国人的待遇
一、什么是外国人: 指在一国境内不具有所在国国籍而具有其他国家 国籍或无国籍的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1)危害居留国的公共秩序或公共安全;
2)侮辱居留国; 3)在内国或在外国犯有可罚的行为。
四、外国人在中国的法律地位、 1、相关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 (2)《 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实施细则》 (3)《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 2、外国人入境签证机关: A、中国外交代表机关、领事机关 B、国内公安机关
结
2、继有国籍:
论
1、原始国籍采混合主义原则 ;
(1)入籍依据最密切联系的原则:
A.中国人的近亲属;B.定居在中国。
(2)入籍、出籍和恢复国籍自愿与审批相结合;
(3)国家工作人员和现役军人,不得退出中国国籍。
3、不承认中国公民双重国籍;
4、消除无国籍状态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无国籍人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国籍。
最惠国待遇:
给惠国承担条约义务,将该国已给予或将 要给予第三国(最惠国)国民的优惠待遇, 同样给予缔约他方(受惠国)国民。 给惠国
最惠国
受惠国
最惠国待遇的例外:
1)一国给予邻国的特权和优惠; 2)关税同盟内的优惠; 3)自由贸易区和优惠贸易区域内部的优惠;
4)经济共同体内的优惠。
练习: 甲国公民詹某在乙国合法拥有一房屋,乙国某公 司欲租用该房屋,被詹某拒绝。该公司遂强行占 用该房屋,并将詹某打伤。根据国际法上的有关 规则,下列救济方式哪一项是正确的?
A.詹某应该向乙国提出外交保护
B.詹某可以将此事诉诸乙国行政及司法当局
C.詹某应向甲国驻乙国的外交团提出外交保护的请求
D.甲国可以立即行使外交保护权
(1)符合一定条件; (2)履行一定程序:
申请
审查 批准
效忠宣誓手续
申请加入美国国籍条件:
1
2
申请人必须年满18岁;
申请人必须是获准在美国永久居留者(绿卡);
3 申请人已在美国连续居留五年,而且五年内至少有 一半时间实际住在美境内; 4、住满五年的最后六个月,要住在递申请书之州内;
出生地主义 : 指一个人的国籍取决于其出生地,而不论 其父母的国籍如何,即在哪国出生就取得 哪国的国籍。
练习: 高某出生在甲国,其父亲是乙国人,母亲是丙丁 双重国籍人,假设对原始国籍的获得,甲丙两 国采取纯粹的出生地主义,乙丁两国采取纯粹 的双系血统主义。对于高某此时的国籍状况, 下列何种表述正确? A.高某可能拥有甲乙丙丁四国的国籍 B.高某仅可能拥有甲乙丙三国的国籍 C.高某仅可能拥有甲乙丁三国的国籍 D.高某仅可能拥有甲乙两国的国籍
(二)国籍的丧失(出籍 )
1、自愿丧失国籍 自行选择(华侨) 自愿申请退出
法律事实发生
2、非自愿丧失国籍
主管机关剥夺
三、国籍的抵触(the Conflict of Nationality ) (基于出生、婚姻、收养、入籍、认领 )
1、国籍的积极抵触 双重国籍(double nationality)多重国籍 (plural nationality ) 无国籍 (Statelessness)
2、国籍的消极抵触
消除多重国籍、无国籍的办法: (1)国内立法,如规定凡本国国民加入外国国 籍即丧失本国国籍。 (2)国际公约。
Convention on the Nationality of Married Women(已婚妇女国
际公约) Convention on Certain Questions relating to the Conflict of Nationality Laws (关于国籍法冲突的若干问题的公约)
国籍法是国内法。
二、国籍的取得、丧失 (一)国籍的取得 原始国籍 1血统主义 2出生地主义
(出生取得) 继有国籍
3混合主义(多数国家) 1自愿申请入籍
(因加入取得) 2因法律事实发生而入籍
血统主义:
指一个人的国籍取决于其父母的国籍,凡本国公 民的子女当然为本国国民,不论其出生于何地。 血统主义 双系血统(父或母国籍) 单系血统(父亲国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