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单元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涉及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有:1 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 理解科学是什么。
3 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能够想办法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科学知识:1 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2 知道科学是什么,知道生活中出出有科学。
3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4 知道有很多办法能使物体(纸鹦鹉、三角形和拱形纸片、铅笔)保持平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2 想知道,爱提问。
3 体验初步的合作与交流。
4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做一位小科学家。
本单元的内容:1、科学是---2、做一位小科学家单元教学概念图本单元试验课题: 1 科学是... ...课程标准:1 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 理解科学是什么。
3 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教学目的:科学知识1 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2 知道科学是什么,知道生活中出出有科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2 想知道,爱提问。
3 体验初步的合作与交流。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能说出科学探究的步骤。
●喜欢上科学课。
●知道什么是“科学”。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学生不能说出什么是科学。
层次2:学生能够说出科学探究的步骤。
层次3:学生能将我们的探究活动与科学家的工作联系在一起。
探究能力:层次1:对周围的事物不感兴趣。
层次2:对周围的事物感到好奇,但不会积极寻找原因。
层次3: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初步的交流与合作。
教学材料:一张对折的纸条、铅笔、彩色笔等材料。
教学步骤:课题:2、做一位小科学家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能够想办法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科学知识1.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2.知道有很多办法能使物体(纸鹦鹉、三角形和拱形纸片、铅笔)保持平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做一位小科学家。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初步体验探究。
●进一步认识科学是什么。
●学习用多种形式交流收集的资料。
●体验活动有效开展,树立起做科学家的信心。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不知道科学是什么。
层次2知道科学是什么,但不能将科学家的发明创造相联系。
层次3: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探究能力:明确科学是什么,体会做科学家的满足感。
层次1:学生不能从找平衡活动中体验探究。
层次2:学生能从平衡活动中体验探究,但不能与发明创造相系。
层次3: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家的信心,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材料:三角形、拱形硬纸片,晒衣夹子若干,铅笔(削好带尖的)或雪糕棒、一段金属丝(要柔软一点的,用手就能缠绕的)圆规、曲别针、各种颜色的卡纸(硬纸板)、剪刀。
教学步骤: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单元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涉及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有:过程与方法:*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意涂改原始数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 “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能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为自己的观点辩护,阐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
*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境中。
* 能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为自己的观点辩护,阐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
* 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境中。
* “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意涂改原始数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 “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能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为自己的观点辩护,阐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
*“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境中。
知识与技能:*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能简单概括植物的共同特征。
*能指认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能简单概括植物的共同特征。
*知道常见动物的名称。
了解更多的动物种类,感受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
*能用不同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能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认识几个大类动物的特征,如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并能根据这些特征,对常见的动物进行归类。
*认识昆虫身体的基本结构。
*知道生物生存需要水、空气、营养和生存空间。
*靠吃其他生物获取营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
*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
*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
*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 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本单元的内容: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2、植物的不同与相同3、动物的不同与相同4、植物动物人单元教学概念图:本单元试验:课题: 1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课程标准:1 科学探究:·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意涂改原始数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2 知识与技能:.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能简单概括植物的共同特征。
.能指认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
3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2.能够利用文字和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3.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表交流观察结果。
科学知识1.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两大类。
2.知道有生命的物体具有的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到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
2.意识到要珍爱生命。
3.愿意合作与交流。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能简单概括植物的共同特征。
●能指认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不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两大分类。
层次2: 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两大分类,不能说出有生命的物体具有的基本特征。
层次3: 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两大分类,能说出有生命的物体具有的基本特征。
探究能力:能够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层次1:不能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层次2:能够利用文字和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层次3: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表交流观察结果。
教学材料: 供学生寻找的某环境(校园、田野、花园或苗圃);记录纸。
教学步骤2、校园里的植物课程标准:科学探究:1 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2能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为自己的观点辩护,阐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
3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境中。
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2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3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4能简单概括植物的共同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植物进行细致观察,并用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2.能够尽可能多地找出两株植物之间的不同和相同之处。
3.能够自定标准给身边的常见植物分类。
科学知识1.知道植物的共同特征。
2.认识到植物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植物的美,爱护植物。
2.体验到要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多信息的道理。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能简单概括植物的共同特征。
●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 不能够对植物进行细致观察,并用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层次2: 能够对植物进行细致观察,并用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但不知道植物作为有生命物体所具有的基本特征。
层次3: 能够对植物进行细致观察,并用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知道植物的共同特征。
探究能力:层次1: 不能够找出两株植物之间的不同和相同之处。
层次2: 能够找出两株植物之间的不同和相同之处。
层次3: 知道植物的共同特征。
认识到植物的多样性。
教学材料:一株常见的、易找的绿色开花植物﹑植物的图片。
教学步骤:3、校园里的小动物课程标准:科学探究:1 能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为自己的观点辩护,阐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
2 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境中。
知识与技能:.知道常见动物的名称。
了解更多的动物种类,感受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
.能用不同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能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认识几个大类动物的特征,如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并能根据这些特征,对常见的动物进行归类。
.认识昆虫身体的基本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
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动物进行细致观察,尽可能多地找出两个动物之间的不同和相同之处。
2.能够用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3.能够按照自定的标准给身边的常见动物分类。
科学知识1.知道动物的共同特征。
2.认识到动物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喜欢小动物,与动物有亲近感。
2.体验到通过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多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