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救医学》教学大纲

《急救医学》教学大纲

《急救医学》教学大纲《急诊与灾难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Medicine of Emergency编写日期:2015-09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编号:100301372.课程性质/类别:专业限选课/考试课目3.学时/学分:32学时/ 2学分4.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急诊医学是一门跨专业的以创伤、严重感染、复苏、灾害医学、中毒以及内科危重病诊治和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二级学科。

急救医疗水平的高低不仅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城市卫生机构的组织管理水平,而且也是医院、救护机构医护人员的救治水平和素质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迅速发展,交通及工伤等事故、各类严重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等危重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这就需要我们医护人员不断做好急诊急救医疗工作,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

本大纲通过急诊医学概论讲述,使学生掌握②复苏学③危重病医学④灾难医学⑤创伤学⑥毒理学和急性中毒⑦急诊医疗管理学⑷现代急诊医疗服务体系①院前急救②医院急诊室和急诊科2.基本要求⑴掌握急诊医学的范畴⑵掌握现代急诊医疗体系的组成⑶了解急诊工作特点第二章心肺脑复苏(4学时)1. 教学内容(1) 心搏呼吸骤停的原因。

(2) 心搏呼吸骤停的诊断。

(3) 心肺复苏术(初期复苏方法、要领、有效指标和后期复苏方法、步骤)。

(4) 脑缺氧病理生理,脑复苏疗效评价。

(5) 脑复苏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重点内容为降温和渗透疗法及维持血压问题)。

2. 基本要求(1) 掌握心搏呼吸骤停的诊断和心肺脑复苏具体方法、步骤、操作要领及有效指标。

(2) 熟悉心搏呼吸骤停的原因、缺氧脑损害的病理生理及脑复苏的疗效评价。

3. 实习内容(1)观看复苏录相。

(2)在模型上做复苏操作。

第三章休克(2学时)1. 教学内容:(1) 休克的概念、分类、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治疗中强调补容时,补什么?怎样补?补多少?)(2) 低血容量休克病因、诊断、治疗。

(3) 感染性休克病因、诊断、治疗。

(4) 过敏性休克病因、诊断、治疗。

2. 基本要求(1) 掌握休克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2) 掌握低血容量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诊断和治疗。

(3) 熟悉休克的概念、休克分类、休克的病理生理及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的病因。

第四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学时)1.教学内容⑴MODS概念及病因,诱发因素.⑵MODS的发病机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假说;炎症失控假说;胃肠道假说;两次打击和双项预激假说;应激基因假说.⑶发生MODS时各脏器,系统(心脏,呼吸,脑,肝,胃肠道,凝血)功能障碍的判断.*⑷MODS的诊断依据:SIRS的诊断标准;器官功能障碍的评分标准.⑸MODS监护:氧供需平衡监测的原理和意义;胃肠黏膜内pH监测的理论依据和意义.⑹MODS早期防治的具体措施:早期复苏;控制感染;循环支持;呼吸支持.2.基本要求⑴掌握MODS的概念,理解MODS的病因及诱发因素.⑵了解MODS发病机制病情评估及诊断,监护.⑶理解MODS的防治.第五章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自学)第六章急性中毒(4学时)1.课程内容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①立即终止毒物的吸收②清除毒物、减少毒物吸收③应用特效解毒剂④保护重要脏器功能⑤支持、对症治疗⑴常见急性中毒的急诊处理①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有机磷酸脂类理化性质及中毒机理;诊断要点;急救措施:阻止毒物继续进入人体;特效解毒剂的选用。

②镇静催眠药中毒的急诊处理:中毒机理;临床表现;急诊处理③一氧化碳中毒的急诊处理:中毒机理;临床表现;急诊处理2.基本要求⑴掌握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⑵掌握有机磷中毒、镇静催眠药中毒的诊断要点和治疗⑶了解清除消化道中毒物的常用方法3. 自学内容:⑴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有机氮类杀虫药中毒⑵急性灭鼠剂中毒⑶百草枯中毒⑷镇静催眠药中毒⑸急性酒精中毒⑹工业毒物中毒⑺麻醉性镇痛药过量⑻摇头丸过量第七章环境因素所致病症(2学时)1. 教学内容:(1) 淹溺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

(2) 电击伤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

(3) 中暑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

2. 基本要求(1) 掌握淹溺、电击伤、中暑临床表现和治疗。

(2) 熟悉淹溺、电击伤、中暑发病机理。

(3) 了解电击伤病因和中暑的病因及鉴别诊断。

3. 自学内容:(1) 强酸、强碱损伤(2) 毒蛇咬伤(3) 动物咬伤⑷节肢动物螫伤第八章创伤急救(2学时)1. 教学内容:(1) 多发伤的病因与分类、病理生理、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原则。

(2) 多发伤、多处伤、复合伤、联合伤的概念。

2. 基本要求(1) 掌握多发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原则。

(2) 掌握多发伤、多处伤、复合伤、联合伤的概念。

(3) 熟悉多发伤的病理生理。

第九章灾害事故急救(自学)第十章发热(自学)第十一章,心悸(自学)急诊症状的鉴别与急救处理(4学时):第十二章意识障碍,第十三章呼吸困难,第十四章急性疼痛1. 教学内容(1) 呼吸困难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2) 昏迷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3) 急性腹痛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及鉴别诊断、处理原则、老年人及儿童腹痛特点。

(4) 急性胸痛病因、发病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

2. 基本要求(1) 掌握呼吸困难、昏迷鉴别诊断与急救处理。

(2) 掌握急性腹痛、急性胸痛的病因及诊断。

(3) 熟悉呼吸困难、昏迷病因及发病机理。

(4) 熟悉急性胸腹痛的发病机制。

第十五章出血(自学)第十六章呕吐与腹泻(自学)第十七章少尿与无尿(自学)第十八章抽搐(自学)第十九章精神行为异常(自学)第二十章急诊危重症监护(2个学时、见习2个学时)1..教学内容(1)ICU的基本功能和收治对象.(2)ICU的设置与管理:ICU的模式和规模,人员编制;ICU的装备(监测设备和治疗设备).(3)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心率监测的临床意义;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监测的优缺点,适应征及临床意义;中心静脉压(CVP)的概念,正常值,影响因素以及CVP监测的适应征,并发征和注意事项.* (4)心电图的监测的临床意义;常用心电图监测仪的种类以及心电导联的连接及其选择.⑸呼吸监测:潮气量,肺活量,肺泡通气量,功能残气量,最大通气量,时间肺活量,生理无效腔的定义和监测意义.⑹动脉血气和酸碱平衡的监测:血液气体分析参数(pH,PaCO2,PaO2,SaO2,CaO2,BE)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酸碱失衡的判断方法.2.基本要求(1)了解ICU的形成过程及对于现代医学的作用.(2)掌握ICU的基本功能.(3)理解ICU的收治对象.(4)理解血流动力学,心电图,呼吸,动脉血气和酸碱平衡的监测意义.第二十一章急诊基本操作技术(理论学习2个学时,观看视频4个学时)1.教学内容⑴手法开放气道的方法,咽导管插管方法,环甲膜穿刺切开术及喷射通气的应用.*⑵气管插管的适应症,禁忌征;操作方法及并发症;气管导管拔管的指征和可能的并发征.*⑶气管切开法的适应症和操作方法,术后管理和术后并发征.⑷,氧气疗法的适应症和给氧方法.⑸呼吸机的主要适应症,禁忌征;呼吸机的分类.⑹呼吸机机械通气模式(IPPV,A/C,SIMV,CPAP,PEEP和PSV)的选择及呼吸参数(潮气量,压力,呼吸频率,吸/呼比值,氧难度)的调节.*⑺使用呼吸机的注意事项和并发征;呼吸机撤离的主要指征.⑻各种外伤急救技术的操作方法: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骨折固定的原则.特殊伤的包扎方法.⑼中心静脉插管(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的主要方法和并发症.桡动脉及股动脉穿刺插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10)电击除颤和电复律的适应症和操作方法及电复律的并发症.*(11)腰穿的适应症,操作方法,并发症;胸穿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2.基本要求⑴理解手法开放气道,手法清理气道,咽插管,环甲膜穿剌的操作方法.⑵掌握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适应症.⑶理解氧气疗法的适应症和方法.⑷掌握应用呼吸机的适应症.⑸理解呼吸机的分类和通气方式,呼吸机的调节和呼吸机使用不当的并发症.⑹掌握外伤急救技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⑺了解动,静脉穿剌置管的方法.⑻理解电击除颤和电复律的适应症和操作方法及电复律的并发症.⑼理解腰椎穿剌术,胸腔穿剌术的操作方法和并发症.3. 实习内容(1)观看操作录相。

(2)临床实习。

三、课程考核1.考核形式及成绩评定办法(1)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目标确定考核范围和考核要求,不任意扩大或缩小考试范围,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

考试命题覆盖到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课程的重点内容。

(2)本课程在试题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掌握占70%;熟悉占20%;了解占10%。

⑶试题将合理安排难度结构,将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不同等级的分数比例一般为: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

⑷本课程考试时间为80分钟,试卷采用的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问答题等。

2.本课程考核的基本要求为了使考试要求更具体化和标准化,使学生更有目的地系统学习教材,使考试命题范围更加明确,比较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和难易度,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规定能力层次要求。

各层次的含义是:掌握:掌握有关名词、概念、知识含义,并能正确表达。

熟悉:在掌握基础上,熟悉有关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步骤与方法,以及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联系。

了解:在熟悉的基础上,了解有关内容。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先行后续关系建议课程需完成《诊断学》教学后授课,个别章节由相关学科进行详细讲解。

五、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教材:《急诊与灾难医学》,沈洪、刘中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2.参考书:[1]吴在德等编.《外科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2]沈洪等编.《急诊医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3] 赵剡等主编..《急诊内科诊治流程》,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相关主题